对于幸福和谐的夫妻,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理解,认为他们一定是三观一致、志趣相投,有共同语言,才使双方关系得以长久以来保持亲密。
虽然有这样的因素在内,但真正好的婚姻,核心因素不在于双方有多少共同点,而是来自相处过程中,双方能做到以下这三个方面。
人们常有一种错误认知,认为婚姻中,向对方表达自己的需求,等于证明自己在婚姻中是处于弱势的一方。为了不让对方看贬自己,哪怕内心特别希望得到对方帮助,也会隐藏起自己的想法,表现出独立的一面。
他们会认为,对方既然爱自己,就应该知道自己在想什么,看懂自己没有说出口的话,会自觉地满足自己的需要。
可两个出生在完全不同环境中的人,又怎么能够完全理解另一个人。当一个人内心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情绪没有得到安抚,长期下来,就会积压在心底,让双方的关系变得疏远。
每个人都有被他人尊重、关心和爱的需求,尤其进入婚姻后,更希望得到另一半无条件的爱和关注。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是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的主要纽带,夫妻之间也不例外。
婚姻中,遗传基因不同,成长环境不同的的两个人,观点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靠什么来保持一致和谐?
最主要的,是双方愿意沟通,愿意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一个愿意向对方坦露自我的人,等于给对方画了一张如何对待自己的地图,另一半通过这张地图,就能找到如何用正确方法去爱对方,而不是用自己认为好的方式去对待对方。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的作者说,他每天都会跟妻子交流数次,即使出差在外,也会通过电话交流。他总结幸福婚姻的秘诀就是交谈,特别是讨论彼此的感受。
通过交流,他们能明白对方内心的想法,也能理解对方一些不合常规的行为。结婚多年来,他们的婚姻一直和谐幸福,从来没有发生过争吵。
许多夫妻在婚姻中出现矛盾,根源是面对一个事情时,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不对的,是需要去完善改正的,于是就引发争论。
可什么是对,又什么是错呢?不过是每个人从小形成对人对事的标准不同罢了。
父母爱干净的家庭,孩子就会认为家庭整洁才是正确的,乱放物品就不对;父母爱自由的家庭,孩子长大后,就会认为自由才是幸福的象征,不愿意受到许多规矩的约束。
不同的父母,带给孩子不同的价值观,长大后,这些价值观被内化成孩子自己的价值观,被带进婚姻中。
不同的价值观引发不同看法和行为,最终导致双方发生争执,夫妻之间出现矛盾。
而学会包容不同,不与对方争对错,是双方关系和谐的基础。
当面对不同时,首先要从心理上接纳这个事实,不认为自己做的一定是对的。允许对方自由做自己,让对方在关系中感到自己被接纳,才会有舒适感。
在沟通中,面对不一致的想法时,客观表述事实,以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评判指责。这是一种正向沟通,不会激起对方的抗拒心理,也不会让沟通上升到争吵。
好的婚姻,需要大家都彼此靠拢,愿意为关系的和谐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