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节目《听说很好吃》中,黄奕曾透露过对女儿的担心:

“学校老师向她反映,女儿很乖,但性格有点内向,喜欢坐最后一排。”

作为妈妈的黄奕听到后,心里有点难受。

在她看来:“孩子是我的整个世界,但她却在世界的边缘......”

对于女儿在学校的“孤独”表现,黄奕很是自责。

认为是单亲家庭环境,才造就女儿内向、敏感的性格,以致于缺乏安全感,觉得自己是被忽视的。

研究表明,小时候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缺乏自信,心理也会更加脆弱。

充满安全感的家庭环境,孩子才能产生充足的幸福感。

在今天的成长故事中,主人公昕昕(化名)在很小的时候就成为了单亲家庭的孩子。他缺少父母疼爱,导致性格内向、敏感,自我安全感缺失。

在青春叛逆期又受到母亲严格的控制,最终产生了严重的叛逆情绪,不听管教,只知道天天在家玩游戏,黑白颠倒,躺平、摆烂。

以下内容为昕昕第一人称自述。

1

叛逆的根源

单亲家庭下长大的我

从来没有感受过父爱

在我的记忆中,对于父亲的印象特别模糊。

后来我才知道,在我3岁那年,父母因为感情不合离婚了。

因为那时候我还太小,根本不知道离婚是什么概念,更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要分开。

我只知道,从那时候开始我好像就“没有”了父亲,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从来没有感受过父爱,也从未真正体验过家庭的温暖。

母亲为了给我一个“正常”的家庭环境,一直对我隐瞒他们离婚的事实。

小时候每次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有父母陪着吃饭、逛街,我都会充满期待地问母亲:“爸爸去哪里了?什么时候回来?”

而母亲给我的回答却总是:“他去了很远的地方工作,要很久才能回来,你如果想爸爸,我们可以给他打电话!”

就这样,我对父亲的思念都变成了电话里的期待,眼巴巴盼望着父亲有一天能突然出现在我面前。

直到我慢慢长大,才真正明白母亲说的话。

之前我一直以为父亲是因为工作原因不在家,原来他们早已各自分开,而我也早已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我觉得特别的失落和无助。

父亲从来不关心我的生活,也从不问我在学校的情况,更没有陪伴我成长,我觉得我已经被父亲“遗弃”。

后来我联系父亲想要和他说说心事,他却表现出一副不耐烦的态度,不愿和我交流,这让我很伤心。

父亲对我的态度,就像一盆凉水泼在我的心口,从头冷到脚。

寄人篱下的生活

让我感觉到压抑

父母离婚后,母亲既要照顾我的生活起居,还要外出工作,根本无法独自承担,我和母亲只能寄人篱下,一直住在亲戚家。

小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感觉,但慢慢长大后才觉得,这样的生活让我实在太压仰了。

在亲戚家生活,我每天都觉得自己是个外人,虽然他们对我很好,但我还是觉得不能真正地融入他们的生活。

每天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生怕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惹他们不高兴。

每次吃饭总是第一个先吃完,吃完饭抢着去洗碗,看到地上脏了就赶紧扫一扫。

以至于我变成了他们口中“懂事”的好孩子,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内心有多委屈、多压抑,性格变得越来越内向,也很少和他们交流。

我特别能理解母亲的难处,但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让我觉得特别没有安全感,我渴望有一个可以让我安心的家。

初三的时候,母亲把我送去了东北老家读书,还为我找了一所初中寄宿学校,和我说要锻炼我的意志力。

我听了母亲的安排,从天津去了东北,独自面对新的环境、陌生的同学和老师,我感到特别的不适应。

本来性格内向、缺乏安全感的我,在新的班级里表现得越发沉默了,很少主动和同学交流,感觉自己特别的孤单。

每当周末放假,我也总是一个人呆在宿舍。

我几次和母亲沟通,和她说自己想要回去,都被她以即将中考的理由拒绝了。

在坚持了一个学期后,我终于无法忍受,独自坐车回到了天津,哭着再次向母亲提出了我想要回来的请求。

而母亲也终于答应让我留在天津家中补习,参加中考。

母亲的焦虑和控制

让我内心纠结挣扎

母亲对我的学习要求特别高,她白天要工作,每天晚上还要坚持陪我写作业到很晚。

就连我去参加课外补习班她都要一直陪着我,生怕我对学习有一丝松懈。

只要我有一门主科低于115分(满分120分),她都会特别的焦虑,一遍又一遍地帮我找原因,甚至还觉得我根本没有努力。

我特别能理解母亲,就算我成长在单亲家庭,她也不想让别人觉得我比别人差,想让我成为她的骄傲。

为了不让她失望,我从来都不敢怠慢,每天努力地学习,最后考上了我们这里的重点高中,她高兴坏了,我并没有很开心。

除了学习,母亲对我的生活也管得特别多,几乎无孔不入地干涉我的生活,连我和谁交朋友她都要管。

每天放学回家都要盘问一遍,今天做什么了,说什么了,和什么人交往了,唠叨个没完,甚至我的许多事情她问都不问直接给我做决定。

母亲的这种行为,让我感到特别地气愤和无奈。

我不止一次和她说我已经长大了,应该有自己的空间和自由。

而她却好像听不进去,总想控制我的一切,就怕有一天我会突然“变坏”。

我们经常因为这些事情发生争执,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

中考后的暑假,我感觉如释重负,好像完成了母亲交给我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样。

整天躺在家里,也不出门,整日黑白颠倒地玩手机,想要浑浑噩噩地度过这个暑假,也不愿再和母亲交流,对她说的话也不再听。

内心压抑许久的情绪好像找到了发泄的出口,我开始放纵自己。

2

实现完美蜕变

张老师为我做了20多次的心理咨询,从各个方面进行引导,帮助我走出目前的困境。

01

卸下心理防备,化解内心焦虑

张老师第一次和我咨询时,我十分抵触,拒绝回答她的所有问题,也拒绝和她和我进行肢体互动。

面对我的冷漠,张老师并没有放弃,每次都很温柔地和我聊天,和我分享基地里其它学员一些有趣的事。

在她的坚持下,我一点一点地放下了心底的戒备,终于打开心扉,向张老师诉说自己不堪的家庭和痛苦挣扎的自己。

张老师还拉着我和她一起在基地的训练场上散步、聊天,让我放松自己,帮我创造了一个有安全感的环境,让我可以毫无顾忌地表达心里的委屈,倾诉对父母的不满情绪。

张老师不仅耐心地倾听我内心的声音,帮助我化解心中的焦虑,还教我正确发泄负面情绪的方法,帮助我缓解了内心积压许久的情绪。

02

改变认知,调整情绪和行为

张老师告诉我,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不良的成长环境的影响,产生了认知偏差,所以才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张老师让我做了一个自评量表,通过我量表结果评估我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引导我找到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帮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看清自我的状态。

为了帮我走出心理困境,张老师还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来改变我的认知,并且还邀请了基地的其它学员共同参与。

在游戏中,张老师以母亲、父亲和同学的身份,模拟我生活中交往的场景,引导我用正确的语言和行动去交流,并不断地和我互动,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在这个环境中,我完全放下防御和伪装,表达了内心真正的想法与需求,也改变了我对母亲的认知,理解了母亲的不容易。

通过这次游戏,我也交到了几个比较不错的朋友,有心事的时候也会和他们说,人际关系改善了许多,每天的心情也都很高兴。

03

赋能自信心,提升自我价值感

我和张老师说,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外科手术医生。

她听到后,并没有急着给我建议和评价,而是让我画了一幅自画像,耐心地帮我解读我的自画像,帮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让我看清楚目前的状态。

张老师说画中的我身体有些僵硬,表情也比较冷漠,还说我目前的状态并不好,对自己的未来也十分迷茫和不安。

张老师还用OH卡牌的方式探索我内心真实的渴望,帮助我寻找方向,明确我的人生目标。

张老师不仅肯定了我的优点和长处,给予我鼓励和支持。

还帮我分析了要想成为一名外科手术医生所需要的素质和技能,告诉我可以在哪些方面提升自己。

她鼓励我多去学习一些关于医学领域的知识,为自己的理想做好准备。

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让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自信心,对未来也有了一个很清晰的定位。

同时,也明白了学习在我实现理想道路上的重要性,只有自己不断学习,才能真正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

04

增进安全感,修复亲子关系

张老师说我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一方面是父母的态度和行为给我带来一些情绪压抑,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都生活在压抑的生活环境中,让我感觉自己是被忽视的。

在咨询的过程中,张老师了解到我对父亲的怨恨和母亲的不理解。

张老师就让我绘制了一张我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图,还帮我分析了图像中我和父母之间的互动关系。

通过张老师的分析,不仅认识到自己和父母之间存在情感疏离和隔阂的成因,还懂得了如何用真诚的交流去改善我和父母之间的关系

张老师告诉我,她也一直在和我的母亲保持沟通,母亲已经逐渐明白了自己在对我的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而且现在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变得不再焦虑,我听了以后非常地开心。

在基地的这段时间让我改变了很多,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去面对自己的问题,如何去克服困难和挑战。

纽扣家庭教育说:

有句话说,孩子安全感缺失,一生都弥补不回来!

健康的身体是基本,让孩子拥有无限可能;

健全的心理是养料,滋养孩子变得更自信阳光,对人生充满无限遐想。

从小建立充分安全感的孩子,才是真正赢在了当下,赢在了未来。

举报/反馈
专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