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但其实大学生群体的精神内耗及其心理问题已经日益突出,有数据显示超过五分之一的大学生感到抑郁,接近一半的大学生处在焦虑之下。
在中国科学院发布的心理健康蓝皮书《2022 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中,对近 8 万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抑郁和焦虑风险的检出率分别大约是 21.48% 和 45.28%。
那么,大学生的压力究竟来自哪里呢?
一、学业压力
包括课程负荷、考试压力等。学术要求的增加可能导致学生感到焦虑和沮丧,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
二、生活变化
大学生通常需要离开家庭和熟悉的社交圈单独面对新的生活挑战。适应新的环境、建立新的友谊可能会带来压力和焦虑。
三、经济压力
大学生可能面临经济压力,包括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方面的负担。经济压力可能导致学生感到不安和担忧增加抑郁的风险。
四、社交压力
大学是一个社交活动频繁的环境,但对于一些学生来说,社交压力可能成为抑郁的触发因素。适应社交圈子、建立友谊、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等可能给学生带来困扰和压力。
五、孤独感
尽管大学生活中有许多社交机会,但一些学生仍然感到孤独和孤立。远离家人和朋友,缺乏支持系统,以及在人群中感到孤独可能导致抑郁情绪的出现。
六、就业压力
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担心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可能增加学生的焦虑和抑郁风险。
大学生抑郁的原因有自身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压力过大是导致大学生抑郁的主要原因。心理医生提示,社会的逐步发展必然导致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只有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才能更快地适应社会,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