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学家戴尔·卡耐基。

多数人都不会太陌生,他的《人性的弱点》一书更是家喻户晓的程度。

这本书里总是能用一些接近我们生活的实例,去说明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和结论,实用性非常强大。

不管是做人还是处事,我们都生怕做一个层次低、格局小的人,但某些行为和细节则会暴露出我们的一些缺点。

正如卡耐基所言:“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归结于他的专业知识。还有85%归于他表达思想、领导他人及唤起他人热情的能力。”只要你不断反复研读,它必将助你获取成功所必备的那85%的能力。

《人性的弱点》:

人这一生,要逃离原生家庭三次

最近,网上有个很火的话题#长大后,把自己重新养一遍#,引起无数人共鸣。

很多人表示,自己一直为原生家庭所困:

有的人从小被父母否定打压抨击,自卑且缺少关爱;


有的人父母有很强的控制欲,他从不敢有任何主见;


也有的人局限在父母的认知里,小心翼翼、寸步难行.....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心理适应性,主要受童年亲子关系、家庭教养方式,以及父母的眼界等因素影响。

那些成长过程中所缺失的部分,往往会在成年后拼命找回,给工作、生活甚至亲密关系带来困扰。

但是,尽管原生家庭的影响根深蒂固,但我们并非无能为力。

每个人长大后,都可以逃离原生家庭三次,重新抚养自己。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强迫性重复”。

说的是,人在成年后,会不自觉地重复童年时的关系模式。

一个人的亲子和婚姻关系,很大程度是我们与父母互动模式的再现。

豆瓣网友@天涯客的母亲是个情绪化的人,动不动就发脾气。

他丢了东西要挨骂,考试不好要挨打,就连多说一句话,也会被母亲暴揍一顿。

母亲经常说的话就是:

“你是猪脑子吗?怎么这么笨!”

“你看看你这个样子,丢不丢人?”

“当初真不该生你!”

他每天绷紧了神经,极度恐惧敏感,为了逃避母亲,居然会在外边躲一天。

成年后,他对自己一直很苛刻,告诉自己不能快乐,不然就是背叛了父母。

即使事业有成,他仍然每天努力加班,很难放松下来。

在家里,有时还会无缘无故地冲妻子大吼大叫。

每当想起儿时的种种,仍然会泪流满面。

原生家庭中长期的贬低,就像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让人隐隐作痛,难以获得安全感和配得感。

更可怕的是,它还会对情绪和自我认知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别人一生气,就把责任归咎到自己身上;

动不动就朝身边人发脾气,事后又是满满的自责和愧疚;

不管多努力,都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幸福……

作家苏珊说:“我们最关心、血缘最浓、交往最频繁的人,往往对我们杀伤力最大。”

原生家庭里,藏着一个人的性格和后半生的命运。

只有治愈原生家庭的创伤,才能走出阴霾。

1. 正视原生家庭伤害

家庭造成的困扰不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不要把原生家庭的伤害归咎于自身。

告诉自己是可以逃离、选择、改变的,自己是可以对自己负责的。

2. 关注内心感受

冷静下来抱抱自己,跟心里“内在的小孩”对话,安抚自己的情绪:

“你受委屈了”“我能帮你做些什么”“你做得已经很好了”……

父母没有给的关怀,你可以重新给到自己。

3. 表达自己的诉求

克服心理的恐惧情绪,不再压抑自己。

积极面对父母,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让父母理解你作为孩子的需求和期待。

网上曾有人问:“有个控制欲极强的父母,是一种什么体验?”

有个回答一语中的:“不尊重子女的意愿,总是干涉子女的生活,不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在独白剧《听见她说》中,小雨是个单亲家庭下长大的孩子。

妈妈近乎把所有的恨爱,全部压在她身上:

经常偷看她的日记;去哪都要过问;小雨学校里“最好的朋友”,是妈妈安排的眼线……

为了摆脱妈妈的控制,小雨努力学习,高考全校第一,选择了最远的大学。

可妈妈并没有放过她。

从大学到工作,妈妈的电话从没间断过。如果小雨不接,就打给她身边的人,直到接为止。

小雨没有恋爱打算时,妈妈逼着她谈恋爱;但知道小雨恋爱后,妈妈又火速找到那个男孩,告诉他配不上小雨,让他离远点。

近乎变态的控制让小雨彻底崩溃,她给妈妈录下一段视频哭诉:

“有时候我特别想,像电影里的主角一样拥有一种超能力,这样我就可以回到26年前,杀死我自己。”

很多父母以爱之名,用权威逼迫孩子按照他们的意愿成长,实际上只是把孩子当作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人。

而那些被情感勒索的孩子,感受到的只有窒息。

发挥不了主动性,对人际关系产生怀疑。

在困难面前畏手畏脚,很难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与希望。

久而久之,只能把负面情绪转向攻击自己。

任何关系都是共谋出来的,孩子过度给予和忍耐,父母就会更加强势,亲子关系就会失衡。

但如果你不接受他们的干涉,他们就不敢轻易越界。

1. 表明自己的态度

先从小事开始,就事论事,说明自己的观点,慢慢让父母体会到你的主见和成长。

从心理上与父母分离,把主动利收回到自己手中。

2. 学会课题分离

树立边界感,让父母明白你已经成为独立的个体,不再需要大人“搀扶”。

双方各归各位,拥有各自的空间和生活。

3. 为父母寻找新的生活重心

鼓励父母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

不要把过多精力投入在子女身上,他们自己的人生也要丰富多彩。

听过一句话:“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原生家庭的影响。”

有的父母,带你走出家门,去看最广阔的天地;有的父母,拘泥于眼前,不惜折断你的羽翼。

父母的认知,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

知乎用户@菜头的父母以前总是一个劲儿地劝说他考公,因为工作稳定。

后来他考上了,父母又说,你看谁谁谁打个工月薪两万多,房子买了好几套了。

他心理压力非常大。

去年偷偷辞掉了体制内的工作去考研,结果失败了,到现在都不敢跟家里人说。

生活中,大部分父母无时无刻不想让他出人头地,可对于未来的规划,又一概不知。

当你试图改变现状时,他们就会提出各种质疑和反对。

一味听之任之,到最后往往很难挣脱父母的牵绊,也很难跳出固有阶层。

相对而言,纪录片《出路》中的主人公徐佳是幸运的。

他出生在湖北的农村家庭,父母在大城市打过工,吃过很多苦,也见过世界。

他的父亲过早去世,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大,但母亲认定“即使是打工,也肯定要文凭高的。”

徐佳高考两次失利,背负着家人的希望,选择了第三次刻苦复读,考上了湖北工业大学。

毕业后经过几年打拼,他终于在武汉定居,晋升为中产阶级。

每个人都受原生家庭底层牵引力的拉扯,父辈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认知。

这个力量会影响自己的选择、决策和人生轨迹,把我们拉向舒适和倒退的状态。

我们能做的,就是切断原生家庭的拖拽,学会为自己的人生作主。

1. 认清底层牵引力

看清底层牵引力在自己身上的作用方式,调整、改变自己的陈旧观念和行为习惯。

不要让家人干扰你的决定,尤其是工作方面。

2. 提升看问题的高度

跳出原生家庭,多去接触更高层次的人群,学习他们的洞察能力和决策能力。

提升自己的思维和认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 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与父母平等沟通,避免正面冲突。

用“我选择,我负责”的果断,担当起工作、生活和家庭的责任。

心理学家萨提亚说过:“不是每个创伤都是灾难,除非你允许这个灾难发生。”

原生家庭塑造了我们的过去,所以,不能再让它禁锢我们的未来。

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但我们可以永远是自己最好的“父母”。

很多人会把《人性的弱点》当作一本“心灵鸡汤”书,但其实这是错误的。其实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深奥,而且作者在前言就告诉我们,除非我们去实践书里的观点,否则将没有任何效果。

所以说,这本书是真正教你如何积累人际经验,探究人性的一本书!

《人性的弱点》是卡耐基最成功的励志经典,这本书汇聚了他的思想精华和最激动人心的内容,这是一本诚意之作,全书的理论都来自上千名学院的真实经历。

正如作者在自序所言,他曾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在日常交往,课程教授与学员互动中积累人际经验并探究人性。我想正是因此,这本书才能从虚无缥缈充满理论的海量人际交往书籍中脱颖而出。

因此我给大家推荐这本《人性的弱点》,很多看了之后,还付诸于行动的读者,都通过这本书,走出困境,有的还成为世人仰慕的杰出人士。

当然除了《人性的弱点》,让人受益一生的几本书《羊皮卷》《墨菲定律》《鬼谷子》《狼道》,也是让人充分地认识自己,并解决除了人生遇到的各种问题。

对于这5本书,大家的评价是这样的:

“这些可都是很好的书,值得仔细阅读,每本书里都包含着非常深刻的道理,是生活中、工作中、创业中的精神辅助工具。”

“读了人性弱点,有些人就算看清了,照样是你放不下的人;

读了墨菲定律的想放弃时什么都是理由,想期待时却总是没有结果;

读了鬼谷子别用自己的一往情深绑架了别人也廉价了自己;

读了羊皮卷都这把年纪了没有结果的事,真的要少干了;

读了狼道并不是所有的相识都能天长地久,也不是所有的友谊都能地老天荒”

参透这5本书,何愁过不好这一生?

整套书99元,价格并不贵,甚至有些便宜了。也就是一顿饭钱,就能让自己领悟到人生的智慧,换来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非常值得!

大家点击下面就可以购买了

举报/反馈

凌海说星座

5909获赞 2499粉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