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内心总是萌发出很多相互矛盾的想法和冲动。
我们内心存在太多自我,彼此很难达成一致。
——弗里德里希·尼采
尼采在他的书中写道:“人类内心总是萌发出很多相互矛盾的想法和冲动”,因此导致我们常常呈现出“病态的痛苦,相比较而言,动物则没有类似的痛苦,因为它们现有的本能可以满足生存的需求”。
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我们内心总是背负着许多相互矛盾的想法。比方说,
我们既想多点一份甜食,又想保持身材;
既想飞黄腾达,又想多陪家人;
既想熬夜看电视,又想好好睡一觉;
既想成为有爱的父母、包容的爱人、八面玲珑的好好先生,又想释放内心的压力,在别人令我们失望时肆意对其恶语相向。
等等之类,人类就是一个矛盾纠结的物种,但是一旦内心涌现相互矛盾的冲动,我们就会感到巨大的痛苦。其他动物不像人类活得这么辛苦,因为它们完全是凭借本能活在世上,人类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我们必须面对内心的种种矛盾。
1、柏拉图
柏拉图是最早用他的灵魂马车的寓言描述了人类的“矛盾冲动”这个特质的。在柏拉图看来,人类之所以会有内心的冲突,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心理是由三股力量构建而成:
马车夫代表了理性,其使命是引领心灵走向天国的永恒真理;
马车前面有两匹马牵拉,白马代表的是追求荣耀的自我,一直受到强烈的道德感的驱使,所以会努力追求正义和公正;
黑马代表的是追求欲望的自我,总是难以抵抗欲望的摆布,所以一心只想追求性、美食和财富。
白马一心想要升入天国,黑马却只想留在凡世沉湎于世俗的快乐。
柏拉图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灵魂的旅途中我们离不开黑马的助力,他还认为要想精神正常,实现平顺的心灵之旅,我们要学会利用追求欲望的自我,但同时又不能让它占据主导地位。
2、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也借用了一位马车夫操控一匹马的情形,来对我们的矛盾内心进行比喻。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精神具有三重构成:本我、自我,还有“超我”:
马是“本我”,即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和欲望,虽缺乏意识但无比强大,属于我们精神能量的来源。
马车夫是“自我”,即我们后天养成的能力,我们需要它来对本能做出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外在世界。自我总是利用理性和事实真相来帮助我们,希望找出既能满足本我需要也能被社会接受的有效方式,比如延迟自我满足和压抑社会无法接受的行为等。
超我是我们的道德指南针,主要来自后天养成,大部分得益于父母的灌输,其手中的武器就是人类的内疚和羞愧。
健全的自我可以有效地驾驭本我,同时又可以满足超我的道德标准;然而,如果自我不够强大,想要协调好“凶残的本我”和“折磨良心的超我”之间的关系则会力不从心。
如果本我受过创伤,而且还保留着痛苦的记忆,那自我的协调工作更是难上加难。一个脆弱的自我很容易崩溃,继而就会导致各种神经官能病症的出现,彻底干扰精神的稳定。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要想获得健康的心理,必须充分意识到隐藏在下意识中的紧张和冲突。唯有自我的强大才是心理健康的关键。
3、荣格
荣格曾一度师从弗洛伊德,也把人类心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一个自我和两种无意识形态:
自我:我们所意识到的一切;
一个关乎个人无意识形态:存储所有个人记忆;
另一个关乎集体无意识形态:存储人类共有记忆,这部分记忆来自人类的繁衍,再现了人类的发展历史。即集体无意识包含了普遍“原始意象”,这些原始意象在我们出生时就作为原始图像或图案根植在祖先留给我们的记忆之中。
虽然我们共同拥有各种原始意象,但它们存在的形式却因人而异:比方说,我们都有阴影,它代表的是我们人格中不为人知的阴暗一面,但我的阴影不可能与你的一模一样。
荣格认为,一个自我了悟的个体要想将各种原始意象有机地统一起来,必须拥有一个可以充分自我表达的强大精神核心。精神统一是荣格心理学的核心思想。
荣格认为,人类之所以纠结,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内在的矛盾,人类是多个自我的集合体。这从而又构成了人类认知设计的一缺陷。
作者:遇见洞见
专栏简介:本专栏将颠覆你过去的认知,重塑你的思维,让你与这个世界“重新连接”。本专栏从人生认知、社会认知、职场认知、谬误认知、自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