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为凋。”暮秋时节,第四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拉开帷幕。
长江之水奔腾而下,座座古桥勾勒出“最江南”的模样;声声评弹细语中,转角“遇见”平江路;透过被古人视为连接天地的“玉琮”,良渚文化揭开神秘的面纱;“奇松矗立玉屏边,四季伴生云雾间”投影屏上,迎客松伸展枝条……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地脉相连、文脉相融,丰厚的文化优势与独特的景观资源一同织就了“江南文化”这张精致闪光的锦缎。
本届长三角文博会上,来自四地的一众文博企业各展所长,带来一件件亮点展品,在观者目不暇接间,将江南文化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上溯5千年、下至新时代,江南“文化生活”新内容、“数字文化”新成效、“文化消费”新升级一场览尽。
穿梭千年,回到“吴根越角”的诗画江南
依河而生,伴河而兴,自古以来,江南便是富庶的鱼米之乡。
沿浦阳江上溯,稻田连绵起伏深处,黄泥夯墙的上山考古遗址被搬来了第四届长三角文博会的浙江展区。“万年上山,世界稻源。”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属新石器时代的上山遗址距今约11000至8500年,在其早期文化地层中出土的碳化稻米是目前通过系统浮选法在层位清晰的考古遗址中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稻米。“不仅如此,上山遗址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稻种农业遗存,证明了水稻栽培的历史可上溯至1万年前。”工作人员补充道。
在上海青浦区展台,一条蔚蓝的时光长河蜿蜒而来,起点处标注着“公元前4000年前,第一个上海人”——“上海第一人”于2004年在青浦崧泽遗址下层的马家浜文化墓葬中出土,这一件头盖骨经鉴定为一名25至30岁的成年男性,是上海地区首个六千年前较为完整的人头盖骨;崧泽,这一上海西郊的小村庄也由此成为“上海之源”。河流继续前行,又流经了公元前4000年的福泉山遗址。记者了解到,福泉山遗址位于青浦区重固镇西侧,于1962年被发现,这座被证实是人工堆筑而成的高台墓地里,完整保留了6000年来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存,被誉为“东方的土建金字塔”“古上海的历史年表”。
文人雅士、诗词歌赋构成了江南文化的灵韵。江南的琴棋书画、笔墨纸砚,不少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非遗的技艺传承。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浙江展台大屏上,一句句诗词从水墨山峰中飘出,诗画江南有了生动写照。曾在杭州亚运会上为各国宾客展演的余杭径山点茶、十竹斋木版水印等非遗技艺,也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
“第一下深入纸浆槽、晃动后抬起;第二下浅浅浸入、迅速捞起,这就是宣纸制作中’捞纸’环节讲究的’深入浅出’。”在安徽展区,中国宣纸集团的工作人员正在现场演示着古老的宣纸制作技艺,一位老师傅负责掌帘,把另一端抬帘的工作交给一个个参与体验的现场观众。“深入浅出”后,老师傅接手进行放帘、烘干等环节,一边讲解,将纸张平整地贴在烘璧上,静待两三分钟后,一张宣纸就做好了,还可以盖上印章给观众留作纪念。此时,展区另一角落传来空灵的灵璧磬石琴声,非遗传承人杨慧敏的双手,正在这来自安徽灵璧县渔沟镇的漆黑磬石上飞舞,画作一串串悦耳的音符……
数字技术,助江南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在本届长三角文博会上,人工智能、元宇宙、大数据等数字科技的应用,为封存的历史文化拂去浮尘,帮助其焕发出新的光彩和生机。
“现在来到的是杭州拱宸桥,是京杭大运河南端终点的标准建筑。”在江苏展区的“大运河元宇宙空间”,利用AI数字建模技术,大运河沿线6省2市文化遗产点段被一一高精度复刻了出来,一个大运河虚拟平行空间被搬到了“四叶草”。站在T台上,正中间是一艘古色古香的船只,可容纳数十名观众同时登船体验。杭州拱宸桥、无锡清名桥、扬州瘦西湖……在“船舵”做出选择,就能自由切换场景、驾驶画舫、控制天气。“船头”还能激起朵朵浪花,大运河沿岸的四时美景迎面而来,甚至还能切换天气阴晴日暮,“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运河沿岸美景吸引了大量参观者前来“打卡”体验。
江苏展区里另外两个热门打卡点——“遇见平江路”和“江河交汇”的精彩效果也离不开数字技术手段的呈现。前者以汉字“省形合文”的构成方式组成了“遇见平江路”合体字设计,背后的大荧幕真实还原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风貌,配合着苏州评弹团现场演奏《苏州好风光》,观众一秒即可“穿越”到平江路,品味江苏独特的水韵生活。“江河交汇”场景则再现了长江的雄伟壮阔与大运河的壮丽秀美,多媒体艺术装置“长江天际流”,给观众带来一幅长江之水奔腾而下、绵延万里滔滔不绝之景象。
在浙江展区,通过独特3D裸眼设计装置,使得玉琮这个被古人视为沟通天地之间的媒介在灯光和地屏的呼应结合下,配合舞蹈《文明曙光·古韵千秋》,对良渚文明进行了生动阐释。现场工作人员还展示了多种良渚文化的文创产品,有以玉牌饰、玉三叉形器、神人兽面纹和玉琮为设计灵感的书签、勋章、刺绣冰箱贴;还有良渚古城和王国宫殿积木;以及以抱玉朱、泥陶粉、炭稻黑等传统颜色为配色灵感的良渚年历……
而在青浦展台,乘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之势,一条“长三角数字干线”正快速延伸,“江南新天地”有了更强劲的发展动能。
记者了解到,围绕“担当新使命:长三角文化产业的力量”这一主题,今年长三角文博会展会面积首次超过10万平米,共有32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企业、国内12个省市65个地级市参展,参展单位数量超1500家,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会之一。
“长三角文化圈”的发展也越来越紧密,越来越高质量。2022年,长三角规上文化企业营收规模约占全国的1/4;在2023年第十五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中,长三角有12家入选,占全国入选企业总数的40%;在新一批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榜单上,长三角基地数量占全国1/4;在2023-2024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367家中,长三角有110家入围,占全国入围企业总数的30%左右。
曾共同绘制江南文化华美图章的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在文化产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也担当着新使命,将继续发挥卓有成效的示范引领作用。
作者:张天弛
文:张天弛编辑:史博臻责任编辑:张懿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

文汇报

1343万获赞 89.3万粉丝
华文世界高品质阅读平台
文汇网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