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担心安全问题,一边担心没有活力,不少学校的“课间10分钟”陷入两难。为解决这一矛盾,最近学军小学教育集团之江第一小学出招,让孩子们找到自己喜欢的游戏方式,真正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
学生投票选出最爱 十个项目上榜
最近,之江第一小学的学生们特别开心,因为全校发起了一场投票,让他们自己选出喜欢的“课间文明游戏”。各中队将自己选中的游戏绘制成一张张图文并茂的“课间游戏推荐卡”,在教学楼的长廊上展示。
“我们中队推荐给大家的游戏叫‘击鼓传花’。它的游戏规则是拿一个物品作为传的东西,选出一人敲打书本模仿鼓声,当鼓声响起时,其他人开始传物品,直到鼓声停止,被传到的人要接受一个惩罚。惩罚结束以后才能继续玩,但是惩罚不能太严厉哦。”大拇指中队的一位同学正在向大家介绍其中一个游戏方案。
“我要把我的星星给‘一二三木头人’。”“‘编花篮’看上去很好玩!”“哇,我第一次知道‘方框踏步走’这个游戏。”几个小朋友簇拥在展示板前讨论着,看到喜欢的小游戏便上去贴一张星星贴纸。
说到票选课间游戏活动的初衷,学校德育主任朱丽丽介绍,在这之前,许多同学对课间能玩什么游戏不是很了解。哪些游戏是既安全又有趣的,同时还有一定活动量的?所以学校决定把这个问题留给学生们自己来解决。
负责这个活动的郑妃妃老师说,这次参与票选的游戏有24个,由三至六年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各推荐一个,并注明了各自的推荐理由。票选活动当天的早上,学生走进校门时,老师们负责给每个学生分发选票。
经过学校统计,上榜的十个项目有“猜猜某某有几岁”“一二三木头人”“成语大王”“三人猜词小游戏”“谁是卧底”“方框踏步走”等。
大队部还会将入选的十个游戏拍成视频,在队日活动上组织全校队员观看,特别是便于低年级同学学习和理解游戏规则。
学生为什么喜欢这些游戏 背后大有讲究
入选的这些游戏项目中,“谁是卧底”游戏人气最高,得票数达到165票,同学们的推荐理由是“不奔跑、不打闹、游戏好、时间少”。
比如“猜猜某某有几岁”,按照游戏规则,4—5位同学围一圈,边唱儿歌边出“石头剪刀布”。每念一句出一次手,当所有人出手一致时,就确定岁数。游戏者全体出手一致时停止,然后猜下一个。一位二年级学生说:“这个游戏很简单,但是很好玩,我非常喜欢。而且下课后随时可以玩,不需要任何道具。”
郑妃妃说:“这些游戏都是平时学生在玩且爱玩的游戏,其中互动类的游戏占了绝大多数。”
为什么孩子们会喜欢这一类游戏?记者采访了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屠筱青博士。屠筱青看到这些游戏后给出了一个大致的分析:“孩子们热爱想象和运动,通过这些游戏既动脑又锻炼了身体,在嘻嘻哈哈的欢乐氛围中,还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如‘谁是卧底’具有悬疑色彩,结果未知,给了孩子想象、推理,以及角色扮演的空间,且规则一旦掌握,可以通过不断变化主题词来获得新鲜感,不容易玩腻。而经典游戏‘一二三木头人’则需要孩子注意观察,及时调整动作,考验锻炼了孩子大脑的‘执行功能’,即在处理一系列复杂任务时大脑记忆、控制和灵活调整认知的能力。”
屠筱青说,适度的游戏活动可以促使大脑分泌激素,使大脑产生积极、愉悦的情感,调节孩子在紧张学习中的精神状态,在缓解学习压力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研究表明,大脑连续思考2小时后,被动休息至少需要20分钟才能消除疲劳,而主动锻炼只需要5分钟就能达到相同效果。
记者也采访了该校部分学生家长。二年级学生孙沛辰家长说,自己很赞成学校的这一做法。有了这些推荐的小游戏,孩子们就知道怎么玩了。“而且,这些游戏多是靠团体合作完成,还能增强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锐评
把选择权还给孩子
陈 浩
之江一小把课间游戏的选择权交给了学生,准确地说,是还给了学生。学生们呢,兴高采烈地票选出了自己最爱的十个课间游戏。
为学校的做法点个大大的赞。
课间游戏怎么玩,玩什么,更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在符合安全要求,遵从一定规范的前提下,学校应学会放手,让孩子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机会和空间,同时也尊重他们作出的选择。
这仅仅是一场投票活动吗?不尽然。一个小小的选择,看似不起眼,其实是在锻炼孩子独立思考、表达和行动的能力。我相信,在选择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发现自己的“新大陆”,并随着兴趣的发展,进行更好地、更自主地学习。
或许很多家长和老师会觉得:让孩子自主选择,会不会犯错?因而“大包大揽”,将孩子的一切代为选择和设计,却严重忽视了孩子内心和兴趣。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屠筱青博士提供的数据——研究表明,大脑连续思考2小时后,被动休息至少需要20分钟才能消除疲劳,而主动锻炼只需要5分钟就能达到相同效果。20分钟VS5分钟,这就是“被动”与”主动”带来的不同结果。
好的教育是要教给孩子自主选择,并学会为自己的选择和结果负责,学校和家长适时、适度做好引导就可以了。对于“课间10分钟游戏”的选择是这样,对于人生不同阶段的选择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