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高台县把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从文化引领作用破题,建好用好文化阵地,培育新载体、打造新动能,让干部群众“动”起来、文体资源“活”起来,走出了一条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项目赋能夯基础
“中秋国庆”黄金周,西路军主题公园、胡杨林景区九头胡杨、长城遗迹、野猪林、军事拓展体验等游览景点,成为县内外游客的“新宠”。
该县挖掘文化内涵,盘活旅游资源,羊蹄沟城址保护修缮、博物馆馆藏铜制文物保护修复、汉明长城高台段基础设施建设、长城保护围栏建设、智慧图书馆、红西路军纪念馆游客服务中心改造提升等项目已完工;城关全民健身中心、4个村级文化广场、新建东村社区笼式足球场、2个多功能运动场、文化馆场馆改造提升等项目投用;西路军精神核心展示园、汉明长城天城段抢险加固、高台县月牙湖体育公园和健走步道、智慧体育场建设等项目加快推进;大墩门沙漠旅游开发项目等招商引资项目进一步跟踪洽谈;高台县北部滩农旅融合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G30高速高台元山子出入口建设项目已启用;完成全县5G网络部署和普及应用,全县6家A级景区网络已实现全覆盖,日益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为城乡文化振兴发展奠定了基石。
产业赋能促发展
红西路军纪念馆讲解员张甜正在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西路军血战河西的故事,高台县红色文化非遗融合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工人付姗姗正在用手中的麦秆制作装饰画《前程似锦》……
该县持续加大红色文旅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一馆一院”红色教育主阵地作用,打造复合型红色旅游线路3条,培育县内“红色+”旅游线路6条,推出“红星闪闪·耀我前行”等红色研学旅游线路,甘肃高台干部学院年内举办培训班128期8340人次,红西路军纪念馆提供免费讲解2602场次,接待县内外参观游客99.8万人次,红色旅游持续升温。积极打造非遗文化品牌,举办秦腔展演、黄河灯阵、宝卷念唱等非遗项目展示宣传活动21场次,成功申报省级非遗项目7项、省级传承人1人、非遗研学线路2条,现有非遗工坊7家,带动就业160余人,实现收入32.4万元。同时,不断健全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加大乡村旅游发展,推进宣化镇上庄村“弱水蒹葭”乡村振兴示范点、罗城镇张家墩村乡村旅游示范点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建设,打造天月生态农庄,新设图书馆、红西路军纪念馆文创超市2个,全面启动汉唐文化街、湿地广场等夜市经济活动。1-9月,全县累计接待游客6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7亿元。
文艺赋能添活力
第六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畅游胡杨·爱尚高台”文化旅游活动、“触目皆琳琅——甘肃古代玉器特展”……一场场文化活动在高台大地精彩呈现,为群众奉上一道道文化盛宴。
该县坚持“送文化、种文化、享文化”理念,持续做靓“百姓大舞台”文化品牌,举办大湖湾文化旅游嘉年华活动、汉唐街消暑音乐会等文体活动280余场次。邀请省级院团举办“大地欢歌”乡村文化活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惠民活动13场次。持续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开设器乐、舞蹈、合唱、戏曲、国画等公益培训班累计授课455课时,培训人数达5160人次。依托镇综合文化站及文化活动中心,常态化组织开展各类阅读学习活动,推动全民阅读书香高台建设。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年均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80课时,参与师生突破5000人次。电视剧《英雄的旗帜》完成在高拍摄。话剧《血色高台》赴兰州大学等省内高校巡演14场次,年内共演出27场次,收看观众达6万多人次。纪录片《黑鹳的春天》获评2023年度优秀纪录片创作创新作品。举办“醉美高台”书法美术摄影名家作品展等原创展览6场次,把镜头和笔触对准美丽乡村建设,反映乡村巨变、乡村新貌,让文艺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殷龙飞 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