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审视并思索自己的家乡,前面是一片田野,乡亲们就在田野里劳作,村庄横卧在山脚,右边的山因为形状似猪高大雄伟,就叫“老母猪山”,因为猪给人很不好的感觉,后来也称“珠山”。中间的山形似搁笔的架子,叫作“文笔山”,左边的山也雄浑高大,因不形似什么,就叫作“老大诺”。这是一个人杰地灵、风景优美的地方!有山、有水、有洞、有潭、有桥、有古木、有云海,我开始给故乡摄影已近20年,思来想去,小小的故乡也可以整出“十景”来:
“蓑衣龙树”是云南油杉的新变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据西南林学院薛纪如教授的考证,“蓑衣龙树”只在华宁县发现,仅存有10多株,属高危濒危灭绝物种,是云南的珍稀植物。“蓑衣龙树”的主要特点是“主干弯曲,枝叶下垂”,树形优美,极具观赏价值。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像我这样的外行也就看看“蓑衣龙树”的美丽。它的科学价值应该是生物基因研究专家的“活化石”,因为千百年来作为一个很稀少的物种在延续着,正体现了云南的“生物多样性”。
在故乡,黄连树被称之为“黄牛头树”,后来在一些园里的挂牌上知道了它的学名叫黄连木,去查字典,原来它就是楷树。可以笔直的长得很粗壮。小时候,村子周围有很多,一直就是很粗壮的样子,几百年如一日的长着。它的叶子有股很刺鼻的味道,也不能象梨树和桃树一样的结出果子来吃。所以我一直都远着它,也不觉得有什么好看的。
20年来的摄影,让我越来越感觉这些黄连古木是故乡最宝贵的风景!
在去上大学之前,我在村子后面的山野里主要干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学习的课余一年四季地挑柴;第二件事是暑假里到这些山野里去拾野生菌。因此对这些山野的每个角落了如指掌。小时候看这石头,像是唐僧骑在马上,后面还跟着猪八戒。那时每次路过此地,大人就讲,是唐僧西天取经降落此地休息,留下的样子,我们小孩都信以为真,更认为此地有神秘之处。
30多年过去了,荆棘丛生,沧海桑田,已经无路可走。中途的几次,我都打起了退堂鼓,想折回去,可“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心不死”这些格言在心中“蠢蠢欲动”,我也想着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来寻访这些踪迹了。费尽了移山心力,披荆斩棘,我终于来到了“老和尚头”的大石头脚下,并且攀爬上去,回味了一下童年砍柴时攀爬的情景!
鲁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后来这已经走出来的路,没有人走了,它又荒芜了!我年幼时在这山野里挑柴,培养了我吃苦耐劳、坚毅刚卓的性格,在丛林里拾菌儿养成了我乐观好奇、上下求索的精神,在这些山野里的风吹日晒雨淋,虽然有肌肤不适的感觉,却也让我看到了山岚雾霭、日出夕落!
总之应了那句话: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把握好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和真心的朋友热情相拥,最后成为“真心英雄”!这就是我心中曾经的梦!西游取到的就是无字真经,因为真正的经就是路上磨难的过程!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大杨柳树”是枝繁叶茂的,每次在下面走过,都有清凉的感觉。我在树下的沟里捉鱼,钓黄鳝,也用弹弓去打树上的鸟儿。那时候,“大杨柳树”似乎从来没有什么变化,不知道是生长了几百年才长到这么的大,主干里面已经是空心的,我常常将一些私密的东西藏在树洞里,需要的时候再取出来。2004年,我买了第一台相机,从那时起,开始留有“大杨柳树”的影像,这次翻出来对比着看,没想到“大杨柳树”衰老得这么的快。短短的20年,“逝者如斯”的“大杨柳树”,我那遥远的故乡渐行渐远消失的风景!
文笔山上老的文笔塔父亲都没有见过,现在的文笔塔是后来重修的,给故乡增色不少!这一片土地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没有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一片福地!
在蓑衣龙树附近的猪山段,有溶洞就叫老母猪山洞,小时候常常点个火把去“探险”,记忆中是宽阔高大,神秘幽深的,且石笋、石柱形态各异,完全就是另一个地下的世界。
2021年的5月,我还去找到了被草木遮蔽的洞口,可能是现在人长大了,这溶洞已经没有记忆中的那么高大宽阔,却还是神秘幽深,我只敢在洞口看看。倒是计划着什么时候约上儿时的伙伴再去“探险”,现在有相机了,可以将内部的洞天世界摄影出来分享给网友!
故乡有一个湾子心水库,高大的老母猪山矗立在水边,天朗气清的时候,平静的水面就可以映出周围的高山、小山。
老大诺分为里大诺和外大诺,中间是一条细长的山岭,叫作“细马蜂腰”,是观看日出夕落的一个很好的天然观景台。
冬季有雾的日子,这是一个好去处。
登楼山是华宁名气很大的高山,站在故乡的老大诺上可以看到它的磅礴气势,有很明显的垂直气候变化。
小的时候,外婆告诉我:“这是新桥,是我很小的时候建的。”沧海桑田,新桥只有名字仍叫新桥了。在老的新桥还在的时候,虽然是断壁残垣,我给它拍了照,有一种沧桑的美!
后来重建了,样子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样子只存在记忆之中了!
恩永泉,我们当地人就叫作“大龙潭”,是故乡最主要的水源地,养育了这片美丽的土地!
鲁迅在《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写道:
我们中国的许多人,——我在此特别郑重声明:并不包括四万万同胞全部!——大抵患有一种“十景病”,至少是“八景病”,沉重起来的时候大概在清朝。凡看一部县志,这一县往往有十景或八景,如“远村明月”、“萧寺清钟”、“古池好水”之类。而且,“十”字形的病菌,似乎已经侵入血管,流布全身,其势力早不在“!”形惊叹亡国病菌之下了。点心有十样锦,菜有十碗,音乐有十番,阎罗有十殿,药有十全大补,猜拳有全福手福手全,连人的劣迹或罪状,宣布起来也大抵是十条,仿佛犯了九条的时候总不肯歇手。
鲁迅还写道:
不过在戏台上罢了,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剧的变简的一支流。但悲壮滑稽,却都是十景病的仇敌,因为都有破坏性,虽然所破坏的方面各不同。中国如十景病尚存,则不但卢梭他们似的疯子决不产生,并且也决不产生一个悲剧作家或喜剧作家或讽刺诗人。所有的,只是喜剧底人物或非喜剧非悲剧底人物,在互相模造的十景中生存,一面各各带了十景病。
尽管鲁迅这样鄙视“十景病”,我还是将它写了出来,也算是摄影人为家乡所做的一点微弱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