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开始将“触角”伸向大海。
据国资委官网11月13日消息,由中国电建(601669.SH)所属华东院勘察设计的全球最大海上光伏项目——山东东营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日前在东营广利港正式开工,该项目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海上光伏项目,也是国内首个GW级海上光伏项目。
据中国电建官网介绍,东营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是山东省2022年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重点项目。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为17.8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59.4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44.1万吨。
今年5月,由中国电建西北院和国家电投山东能源建设的山东文登HG32海上光伏成功离网发电,标志着我国近海海域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
与传统陆地光伏电站相比,水面光伏电站具有环保、节省基础成本、施工周期短等诸多优势。
目前海上光伏主要存在两种系统形式,即固定桩基式和水面漂浮式。漂浮式光伏电站适用于较深水域,对水体水质没有破坏性。在水域环境下,水的蒸发冷却可以降低光伏组件的工作温度,从而提高组件工作的效率。利用水面冬暖夏凉的特点,电站能够提升15%到30%的发电效率。
国家电投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虑到未来海上光伏将逐步走向深远海,目前公司正在推进漂浮式海上光伏。相较于水面漂浮式,固定桩基式海上光伏的桩基需要打得很深,不仅对海床提出较高要求,也带来打桩的成本增加。相较于陆上光伏,海面的折射率更高,大约为15%,因此在海面上铺太阳能光伏板的利用效率更高。
谈及海上光伏应用场景所需的材料,上述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晶硅材料的太阳能光伏板难以抗自然力量,晶硅材料的硬度高,在对抗台风和海浪过程中容易出现隐裂现象。相较而言,CIGS(铜铟镓硒)薄膜柔性光伏技术相较晶硅更轻薄。
“海上光伏最大的挑战不是运维问题,而是经济性问题。”中集集光海洋科技(烟台)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细录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海上光伏创新应用论坛”期间表示,从技术性来看,现在海洋工程的技术都能解决(技术问题),包括后期运维也都可以解决。但是综合下来,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性是最大挑战。公司接下去所有的精力和项目尝试都是为了解决经济性的问题。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李其聪认为,目前海洋光伏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光伏组件结构的可靠性,比如在有比较大的风浪的情况下,光伏组件的设计是否具备相当的抗风性。
多位业内人士还提及海上光伏组件寿命的问题。由于海水腐蚀“润物细无声”,海上光伏电站能否“立得久”也亟待探索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