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医生的职责是从死神手里抢人。在解答癌症这道难题的过程当中,拉锯战、心理战都会成为常态,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原副院长、消化肿瘤内科主任沈琳就是这些大大小小战役当中一位女将。
医者仁心,她救死扶伤燃起生命之火
我国乃至全亚洲其实都是胃癌的高发地区,全球75%的患者在亚洲, 47%左右是在中国,全球的新发患者是将近97万,中国每年大概有47万新发患者。早上9点,沈琳的诊室门口被围的水泄不通,这些人都在等待沈琳帮他们解开肿瘤这道无解之题。
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最后的希望就是夺取与疾病斗争的胜利,只不过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人留下一线生机,有人却连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
张月明是一位胃癌患者,曾经,他带着病危通知书,怀着忐忑的心,来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找到了沈琳。在张明月看来,原来的自己每天浑浑噩噩,但在听完沈琳的医嘱后,顿感世界十分美好。张月明与癌抗争7年,他与沈琳一起扼住命运的咽喉,一路逆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一刻,他是幸运的。
作为医生,沈琳常常忙碌于诊室和病房之间。作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今年61岁的沈琳是这些医生们的主心骨。在学术讨论上,沈琳常常收起他温柔点的一面,变成了一位严谨而又不留情面的医生。
多年来,在北京这座城市和医院的支持下沈琳团队以临床研究为基础,加速抗肿瘤新药研发,促进了32个抗肿瘤药物从临床前,进入I-II期临床研究,12个产品获批上市。2023年9月19日,沈琳作为全球临床试验牵头研究者,助力抗癌药,“百济百泽安替雷利珠单抗“出海”欧洲,是首个中国原研PD-1单抗“出海”产品,也是首个由中国研究者牵头全球临床试验证实其全球食管癌患者疗效获益的出海原研抗肿瘤药物。
德才兼备,她在医学世家中感悟生命力量
会后,沈琳端着热腾腾的饺子回到办公室,饺子放到一边,她却在第一时间,拨通了母亲的视频。这时的沈琳从医生转变成了一个孝顺的女儿。
“你好好吃东西,他不就不用查了吗?”
从沈琳和母亲的对话中,我们能感受到母女俩的亲密,殊不知沈琳起最初走上学医之路,是受母亲的影响。
以前的沈琳由于见证母亲的行医经历,所以并不喜欢当医生,反而想要去工学院读工科。但后来由于母亲相劝,最终沈琳被医学院录取。就这样沈琳如了妈妈愿当了医生,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注定。
从沈琳刚开始上大学时,妈妈就嘱咐过她:“一定要对患者和家人要好,患者是有求于你才去找你的”。带着妈妈的嘱托,沈琳从医这条路一走就是40年,她清楚地知道医学是遗憾的科学,但多年来,她心底仍有一个她不愿提及的遗憾。2000年沈琳到美国留学,却就在这个期间父亲病重,沈琳赶回来时,却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
如果2000年沈琳没有出过留学,如果她能早一点结束答辩,如果回家的列车可以早几个小时,可惜世间所有发生的事都是没如果的,隐秘的痛苦让他今天更好的成为女儿,也逼着他成为一个好医生,尽量让别人生命里少有遗憾。
言传身教,她以身作则“在人间”散播希望
在位于海淀区阜成路的办公室里,沈琳桌上摆放的永生花和玩偶,为这个颇有“学究”气息的空间里增添了一丝俏皮。鲜花和玩偶让沈琳枯燥的工作中有了一点趣味,每天,沈琳要在电脑前几个小时来处理工作,面对每天上千条的消息,不管多晚,沈琳都坚持一一回复。
沈琳的学生分布在天南海北,在沈琳展示的照片中有近百位学生。沈琳清楚地知道每个人的去向,她的脸上更是掩饰不住的骄傲,至今为止,沈琳教授培养了研究生103人,毕业生遍布全国三甲医院,学科带头人20余人,博导10余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北京市人才8人,西部人才1人,优秀援疆、援藏干部2人。沈琳也因此获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北京市继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突出贡献人才等多个项奖。
晚上九点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已经安静下来,就连自动贩卖机也停止了工作,而沈琳却开始了夜晚的新一轮工作。她的身份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假期后,沈琳的学生们即将应该开题答辩,今晚同学们都等着他做开题前最后的指导,今晚对于沈琳来说,又是一个不眠的夜晚。经历十一前的辅导,今天沈琳的学生们迎来了开题答辩。对于教学,沈琳认为现在的学生的起点比自己那个时代高很多,所以沈琳对于好苗子的培养过程会严厉许多,但其实多半的时候还是鼓励。
“琳”是美玉,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沈琳人如其名。在她身上,既有女医生特有的细腻,有作为老师和医院管理者的严厉与坚韧。医路走来40年,沈琳不仅试图在医学上帮助患者减轻病痛,更尝试给予患者心灵上的抚慰。
2021年6月,沈琳作为主编,出了一本书,《在人间》,收录了17位,从业20年以上的肿瘤内科女医生,讲述了他们在一线与患者的真实故事。对于书名,沈琳理解的是:“在人间就充满了温情,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未来”。“女医生”是个有温度、崇高的名词,在面对晚期癌症患者时,或许肿瘤科医生虽然常常无法治愈,但能够给患者减少痛苦,能让患者与家人好好告别,这也许是医疗的另一种价值体现。
沈琳在书里写到“生命是很脆弱的,每一位我们救治的患者死去后,他们就像是变成了一道又一道刻在我们身上的伤痕,这些痕迹不会消失,然后成就了现在的我”。医生总是希望自己的患者,活得久一点再久一点,活得好一点再好一点,于是他们会把每一例死亡都当作教训,经常去思考、分析,甚至终生难忘,觉得遗憾,而恰恰医学就在这其中发展、成长。
医路走来40年,沈琳在医者、女儿、老师和作者的角色中循环往复,她也变成了大家口中的“沈阿姨”,学会了在同理心中自我保护,也学会了用更扎实的医术,尽力地去让患者感受到在绝望中看到希望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无论对患者还是对沈琳自己,都弥足珍贵。
沈琳医路走来四十年,遍历悲欢,11月8日21:05,敬请锁定北京卫视《为你喝彩》,让我们一起看她如何保留内心的柔软与坚持,在人生角色里往复平衡。
举报/反馈

BRTV北京卫视

224万获赞 53.7万粉丝
天涯共此时 北京卫视官方
北京卫视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