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唐旭锋 通讯员 王伊婧

立冬日,雨纷纷,今天,宁波天一阁,再次迎来了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

1990年,余秋雨首访天一阁,并于次年写下《风雨天一阁》一文(该文收入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引起广泛关注,并让天一阁藏书楼愈加广为人知。

作为宁波余姚人的余秋雨与天一阁的关系,可以说故地情深、情缘未了。30多年后的今天,当余秋雨再次来到天一阁,老天也变得浪漫起来,下起了迷蒙的细雨,可谓“风雨天一阁”再迎“秋雨”。

余秋雨此番行程同样带着文化使命。先生携其好友书法家苏社钦同来,苏社钦用小楷字体将《风雨天一阁》一文写成一幅16米长卷,专程前来捐赠给天一阁博物院。

捐赠仪式现场,余秋雨回忆了创作《风雨天一阁》的背景。他说,上世纪90年代初的知识界对中国文化普遍持悲观和疑虑,他作为研究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学者,很想通过展示中华文化的实物实景来帮大家找回共同的精神家园,而不是与悲观论者进行抽象的辩论。

就这样,从黄流流域到长江流域,从莫高窟到都江堰……余秋雨开始了文化苦旅。

1990年8月一个风雨如晦的台风天,余秋雨踏进了宁波城区那个古朴清幽的庭院,站立在白底黑字的匾额之下抬头仰望,随后踩着咯吱作响的木地板,登上了天一阁。其后就写下了著名的散文《风雨天一阁》,其辞藻之华美、情感之真切、立意之深邃,影响了一代读书人,甚至在30多年后的今天仍不断“吸粉”,让人常读常新,很多游客都是读了这篇文章专程来天一阁参观。

“它不仅是一个藏书楼,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文化象征。”面对现场诸多的观众和书友,余秋雨说,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人们的阅读越来越便利,但是天一阁藏书楼的使命仍在。

作为余秋雨大师工作室特邀研究员,书法家苏社钦先生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与余秋雨先生相识经历以及阅读《风雨天一阁》时的感悟,以及创作小楷书法长卷的心路历程,他表示立冬之日有幸与余秋雨先生一起到访天一阁,感受天一阁450余年的书香文化,可谓好上加好,并借《风雨天一阁》书法长卷来表达对天一阁文化的敬仰。

在余秋雨先生和现场观众的见证下,苏社钦将长卷交于天一阁博物院院长庄立臻,庄院长向苏先生颁发了捐赠证书。前有传世名文,后有风雅墨韵,《风雨天一阁》的故事在30年后又续新篇章。

最后,余秋雨先生和苏社钦先生向现场粉丝签赠了《文化苦旅》书籍和天一阁博物院新近设计制作的《风雨天一阁》主题系列文创。

余秋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天一阁一共来过五六次了,有两次是悄悄来的,不想惊动大家。”他还说,每年也会回余姚祭祖。

这是记者第一次见到余秋雨先生,已经77岁高龄的先生两鬓斑白,对待观众粉丝谦逊有礼。在他耐心地给粉丝们签名时,记者悄悄靠近与偶像合了一张影。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

潮新闻客户端

1235万获赞 68.2万粉丝
深耕浙江、解读中国、影响世界
潮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