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研究证明,在学龄前阶段,每个人在心理层面都会发生一些变化。身心愉悦的环境能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反之,就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甚至会对其一生造成不可治愈的伤害。为此,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需要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高度重视。

一、学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含义

在不同的年龄段中,人具有不一样的心理特征。对于学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含义,分别是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情绪情感。

(一)自我意识

对于自己的态度和认知,可以分为多个内容,其中包括自我调节、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自我体验等。幼儿在2岁半到3岁之间,会将自己的名字用“我”代替,这是一种改变,表明幼儿已经初步形成了自我意识。

幼儿在三岁以后会渐渐知道自己的能力、年龄、需要、喜好,甚至能明白自己与周围的人和父母的关系,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社会角色意识和性别意识。幼儿在五岁后,所形成的性别角色意识会更加明确。

(二)自我评价

学前阶段的幼儿虽然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自我评价功能,但是同时还具有多种特点,包括情绪性、被动性、表面性、依赖性以及局限性。与此同时,幼儿往往会有很强烈的主观情绪评价色彩,思维逻辑性不足。

(三)自我控制

学前教育幼儿缺乏一定的自我控制力,需要成年人引导和支持他们的行为过程。幼儿在三岁的时候,对于成年人的要求,仅仅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幼儿在四岁的时候,在成年人采取强制性措施下,才能够对自我行为进行控制和约束。幼儿在五岁和六岁的时候,为了获得嘉奖,会对自我行为进行有意识的调节和控制。

(四)情绪情感

幼儿在三岁以后会对自我情绪进行谈论和表达,不仅如此,他们还能够对他人的情绪体验进行了解。三岁以后是幼儿发展情感情绪的重要阶段。在幼儿认知社会的时候,开始了解他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情感是其主要内容。

幼儿会越来越主动地表达他人情感和自我情感,还能积极主动地与伙伴交流,并适应校园生活。在成年后,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会变强,能够对各种矛盾冲突进行合理处理。

二、影响学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学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整理了四点,分别是提升生活水平所带来的负面反应、留守儿童缺乏正确指导、幼儿压力过大、幼儿性格孤僻,下面将逐一进行分析。

(一)提升生活水平所带来的负面反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一些家长会尽可能地对幼儿的需求进行满足,就算有些需求超出了家庭承受的范围,家长也会想尽办法满足。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在社会环境方面,还是在客观条件方面,幼儿都会产生一系列错误认知。

(二)留守儿童缺乏正确指导

一些学前儿童的父母大多数时间都在工作,为生活所劳累,在日常照顾孩子方面,缺少足够的关爱和呵护,甚至很多孩子是在爷爷奶奶等亲人的照料下长大的,这些孩子我们统称为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会忽视许多重要的问题。

幼儿在老人的呵护下会得到很多疼爱,很多老人溺爱幼儿,无论幼儿的要求有多么无理取闹,老人都会尽可能地去满足,从而对幼儿独立人格和精神的发展产生了严重阻碍。

(三)幼儿压力过大

相关研究发现,我国公民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开始逐渐普及大学学历。在这样的环境下,家长会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孩子在家长期望值急速膨胀的条件下,会被动地接受学前的一系列知识灌输,而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没有家长的监管,孩子就会无法控制自我行为,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四)幼儿性格孤僻

目前,一家一个孩子的现象十分常见,这就导致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存在缺少玩伴的问题,独生子女与同龄儿童缺乏沟通和互动。在学龄前阶段,许多幼儿会经常把玩各种数码产品,包括电脑、手机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性格方面,幼儿会越来越孤僻,还会抗拒与陌生人交流,严重影响了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学前教育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对于学前教育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整理了两点,分别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待加强和教育观念有待更新。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在学前教育中,十分常见的现象就是新生的师资力量不足,并且幼儿教师难以深入分析和了解幼儿出现的各种心理特征,更没有针对幼儿出现的心理特征制订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无法有效干预和预见学前幼儿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因此,对于学前教育来说,学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从而对现阶段不合理的教育情况进行完善,保障家长和教师能够充分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教育观念有待更新

现阶段,国家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中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与此同时,国家也发布了相关文件,规划了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但是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依旧没有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最为常见的一种现象是:在主观层面,针对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幼儿园十分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但是在实际教育中,幼儿园并没有严格按照学前幼儿的心理健康需求,积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要求。究其原因:

在思想层面上,幼儿的家长以及幼儿的教师没有达成统一共识,从而缺乏一定的实际行动力。心理健康问题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并不能反映幼儿的思想品德,而是对幼儿各个方面的系统反映。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幼儿园会混杂这些内容,难以科学合理地分析幼儿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如此,针对每位幼儿的特殊性,一些幼儿教师的意识和认知都不足。在实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期间,幼儿教师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三、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对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整理了三点,分别是应用积极的教育方法、从幼儿的角度处理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加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应用积极的教育方法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使用积极的教育方法来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指引。由于学前儿童尚处于幼儿时期,缺乏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引导幼儿的时候,幼儿教师要采用特殊的方法。

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引导教育时,积极的教育方法指的是肢体语言的丰富性、面部表情和语气的夸张性。幼儿教师运用积极的教育方法后,幼儿会对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直观的体会,这种方法能增强教育的引导性,推动幼儿健康心理的建设。

幼儿教师在为幼儿开展引导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人格建立的完善性。在幼儿做错事情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假装严肃起来,让幼儿明白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在幼儿做对事情的时候,幼儿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幼儿明确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

与此同时,教师要为幼儿树立自信心,这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不仅如此,幼儿教师在教育幼儿的时候,要让幼儿学会对自我的情绪进行控制,例如,在发生打架或者是争执的时候,幼儿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幼儿说明整个事件的经过,而后及时告诉他们哪里是对的、哪里是错的,推动他们形成良好的判断能力。

幼儿教师在为幼儿开展引导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创造逻辑思维环境,要确保环境的简易性,不可难度太高,而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相应的选择。

与此同时,在选择期间,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不仅要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且要为他们实现目标创造机会,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

不仅如此,幼儿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一定思维和逻辑的游戏,并在游戏中设置简单的陷阱,增强游戏的逻辑思维性和娱乐性。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幼儿教师不可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要采取循序渐进、不断引导的方法促使他们进行思考。

这种方法能够大大提高幼儿的参与感,并且幼儿在成功解决问题后,会有较高的成就感,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

(二)从幼儿的角度处理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幼儿的年纪还太小,其想法是多变的。在幼儿与人交往时,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观念,友好地与伙伴交流和互动。例如,当两个幼儿产生情感摩擦时,针对这类事件的处理,幼儿教师要第一时间就安抚幼儿的情绪,而后让两个幼儿依次说明自己当时的真实想法。

幼儿教师要根据两个幼儿的说辞及时展开评价,说明对与错,最后让两个幼儿给对方道歉,并反思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教师在处理幼儿摩擦问题的时候,最终目的并不是要求两名幼儿道歉,而是让他们在明白是非对错的同时,能清楚每个人都是独立平等的个体,是需要互相尊重的。

游戏是能够联系社会和幼儿的一种教学活动。在游戏期间,幼儿能够将主动性发挥出来,展现自我情绪,放松身心,有助于培养幼儿养成健康的心理。

(三)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强化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针对幼儿以及幼儿家属,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实施亲子活动的方法让幼儿家属给予幼儿更多的关爱和陪伴,例如,开展亲子阅读娱乐活动。幼儿在阅读绘本的时候,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从而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

不仅如此,阅读绘本还能使幼儿发现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为此,在面对幼儿家属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多为其介绍一些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绘本,例如,《菲菲生气了》《我好害怕》《猜猜我有多爱你》等。

不仅如此,幼儿教师还可以开展亲子运动娱乐活动,这项活动不仅能够增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感情,而且能够对幼儿的心理品质进行有效培养,并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

第二,针对幼儿家属,幼儿教师要告知他们,在教育幼儿的时候,要采用正确的方法来沟通。幼儿家长要细心、耐心地与幼儿沟通、交流,并在平日里以身作则,使自己成为幼儿心中的优秀榜样。家长还要善于发现幼儿身上的美好品德,并多给予其鼓励和表扬。

总的来说,幼儿园中的教育工作人员要使每名幼儿都能够拥有强大、积极、乐观的心理道德品质,这是他们工作的重点内容。为此,幼儿教师要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使幼儿拥有健康的心理,推动幼儿健康茁壮地成长。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教育中,心理健康问题是重要的内容之一。针对学前阶段的幼儿来说,幼儿教师若不能有效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就会严重阻碍他们的健康成长。

对于学前阶段的幼儿来说,幼儿园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园。不仅如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幼儿教师也是幼儿的家属,在他们成长的路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针对学前阶段幼儿的心理问题,幼儿教师要全面掌握和熟悉影响学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提升生活水平所带来的负面反应、留守儿童缺乏正确的指导、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幼儿会面临较大的压力,与老师同学缺乏互动,性格孤僻。

幼儿教师要运用积极的教育方法,从幼儿的角度处理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加强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推动幼儿茁壮成长和全面发展,进而培养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的人才

举报/反馈

小高扯文

1.3万获赞 2020粉丝
谢谢大家的支持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