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7日消息(记者王晶)共建“一带一路”,关键在于互联互通。2023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一带一路”倡议如何联通各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主办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就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近日在北京举办,多位中外嘉宾围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硬联通”“软联通”和“心联通”三方面展开探讨。
浙江金华:“义新欧”中欧班列
共建“一带一路”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基本架构
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基本架构,加快推进多层次、复合型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基本形成“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格局,为促进经贸和产能合作、加强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奠定了坚实基础。
“共建‘一带一路’在过去10年间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雅万高铁顺利开通就是生动例证。”印尼驻华大使周浩黎表示,雅万高铁开通后,极大改善当地交通条件,造福沿线民众,带动商业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希望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海洋支点”构想的协同作用下,未来有更多项目落地,服务两国高质量发展。
老挝国家社会与经济科学院副院长康拉曦·乔本潘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开放包容理念,旨在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合理分配资源、进一步推动经济一体化,为中国与世界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和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希望双方未来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加强基础设施以及数字领域互联互通,推动双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当代亚洲研究所学术所长亚历山大·卢金表示,俄罗斯是中国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伙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入运营,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期待双方推动中俄务实合作高质量发展,积极开拓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正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表示,过去十年,“一带一路”取得的进展举世瞩目。对国际社会而言,“一带一路”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广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平台。同时,也为克服和缓解现行全球治理体系所存在的发展赤字、和平赤字、信任赤字与治理赤字,提供了新的选择。对中国而言,“一带一路”已成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国家开发银行学术委员会委员曹红辉说,过去10年,“一带一路”金融合作机制日益健全,投融资渠道平台不断拓展,投融资方式持续创新,致力于为共建国家带来有效投资,增加优质资产,增强发展动力。当前,“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及有关机构正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创新投融资模式、拓宽投融资渠道、丰富投融资主体、完善投融资机制,大力推动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努力构建长期、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投融资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表示,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以发展为导向,持续深化互联互通,有效促进了各国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大流通。下一阶段,为实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美好愿景,需扎实努力,落实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开展务实合作、促进绿色发展、推动科技创新、支持民间交往、建设廉洁之路、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
形成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亚太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许利平认为,“心联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基础。“心联通”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民心相通;二是民意相连;三是民需相向。三者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在当前国际局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强的大背景下,各方有必要建立多元立体的人文交流格局,进一步推进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促进共建国家心手相连。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谈到,文明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真正建成“一带一路”,必须在各国民众当中形成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注重在人文领域精耕细作,尊重各国人民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加强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广泛的基础。
匈牙利国际事务研究所主席格拉登·帕平认为,“一带一路”倡导的“互联互通”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让我们思考全球发展和交流应该是怎样的。“一带一路”为我们的发展带来机遇,提供了大量务实的商业合作机会。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借鉴古丝绸之路,蕴含深刻的哲学智慧。”印尼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中国项目主任韦珍玉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践行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印度尼西亚也从中获益良多。期待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架起心与心相通的桥梁,加深共建国家人民间的互相理解和友谊,夯实共建国家之间的互信基础。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