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2023,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走过30年的历程——申花、国安、泰山这样的老字号俱乐部是很多球迷青春共同的回忆。
而在这份坚持30年的榜单中,还有一家并不特别起眼的俱乐部——青岛海牛。
和几家长期保持稳定,时不时有冠军奖杯进账的豪门球队相比,海牛的30年历程可谓是几经沉浮,他们甚至蛰伏过多年的中乙联赛……但俱乐部始终没有放弃足球,一路杀回了中超。
在中国足球市场并不景气的当下,海牛30年的沉浮经历,对于很多中小俱乐部都有借鉴意义。
青岛海牛队庆祝保级成功。
放弃很容易,坚持因为情怀
10月29日下午,今年中超联赛最后一个主场和大连人的比赛中场休息期间,海牛俱乐部董事长乔伟光在青春足球场为球迷评选出的30年最佳11人颁奖,汤乐普和矫春本这几位颇有历史感的人物出现在球场,勾起了很多老球迷的回忆。
一位在俱乐部工作多年的员工在社交媒体写下了一句话,“他们都老了吗?他们在哪里呀?”短短两句歌词,得到了很多共鸣。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初期,当汤乐普、矫春本们为海牛拼杀时,乔伟光正处在创业初期,直到1997年乔伟光才创办了中能集团,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干过出租车司机和餐饮,也做过电线电缆和小家电销售等。”
青岛足球名宿矫春本(中)。
和大连比赛前,乔伟光和几位相熟多年的媒体朋友聊天,彼此都记得20多年前自己第一次介入足球,用的还是电缆厂的名义。
后来在2004年年底,中能集团选择接手青岛足球,“球队有可能去外地,就是想把俱乐部留在青岛,没有想太多其他的。”乔伟光说。
“也没有想到一干就是20年。”其间自身的困难,不用赘述;而就大环境而言,解散的各级别职业俱乐部少说也有几十家,但乔伟光始终坚持了下来。
乔伟光(黑衣)和郑龙拥抱。
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说放弃很容易,有太多的理由了。之所以可以坚持,我觉得一方面是情怀,自己热爱足球。”
直到现在,乔伟光还会定期和长江商学院的同学踢球,即将开始的老甲A联赛,他也会作为青岛队的一员参与,“另外一方面是责任,始终感觉足球就像自己的孩子。”
俱乐部总经理张冬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我觉得能够坚持这么多年,一是乔老板的情怀,二是一种责任。这支队伍建立时间太长了,这样一支老牌的俱乐部,如果说解散了,那真的太可惜了,太不负责任了。”
青岛球迷评选出了他们的队史最佳11人。
终于等来了球迷的理解
11月5日晚,距离足协杯半决赛主场和上海申花的比赛还有48小时,海牛俱乐部在社交媒体回顾了2002年足协杯冠军的往事。
那年的足协杯冠军,是海牛足球30年最高的荣誉。
但自乔伟光接手俱乐部,从2005赛季开始,球队成绩始终处在中下游,好在每年总能完成保级,一度赢得“不死鸟”的称号。
现场的青岛球迷。
当然这也不是乔伟光的错——毕竟,私企运营俱乐部全靠老板个人输血,这注定了投入不会很大。
不仅如此,有些时候俱乐部还需要靠卖球员求生存——曲波、姜宁、郑龙、邹正等青岛球迷熟悉的球员逐渐远走他乡,俱乐部也在2013赛季惨遭降级厄运,两年后再度从中甲降到了中乙……
“那个时候球迷没有办法理解我们的做法,比如卖球员,质疑声音很大。”一位在俱乐部工作多年的管理者回忆,当时俱乐部也在想办法做一些安抚工作,“现在看看,很多欧洲俱乐部不都是这样,但当时根本没有人能理解。”
乔伟光和球员一起谢场。
或许时间才是消除分歧的最佳良药——今年4月25日晚,青春专业足球场首次启用,重返中超的青岛海牛3比1击败北京国安取得赛季首胜。
整个海牛俱乐部,等待这一场中超联赛的胜利,足足用了3464天。
而今年海牛的每个主场比赛,乔伟光基本上都会现场观看,青春足球场的上座率也接近2万人,对于升班马来说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数据。
乔伟光有时候在赛后会和球员一起谢场,遇到球迷也会耐心倾听他们的声音。
“今年球迷经常说的是,乔老板我们终于理解你了。”一位在俱乐部工作多年的管理层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老乔经常对家里人说,你看现场那么多球迷,他们也理解我了,这就值了。家里人有时候也损他,那么多年投入那么多钱,终于让球迷理解了。”
张冬估算过,乔伟光投资俱乐部20年左右时间,总投入差不多在20亿元左右——这已经是细水长流的结果了。
乔伟光现场感谢球迷。
先稳定再发展,最后求辉煌
球迷最终能够理解乔伟光,或许很大程度和经历了这些年足球市场的起伏有关。事实上,如果要列一个私企老板投资足球金额排行榜,20亿元绝对不算少,但距离最顶尖依然有些距离。
要知道,金元时代中超至少有三家私企老板一年投入就达到20亿元左右,年投入在10亿元左右的私企老板也至少有三家。
或许对于乔伟光来说,躲过金元时代应该算是一种“福气”——2013年最后一轮在北京工体,球队输给国安惨遭降级,赛后乔伟光坐在替补席上痛哭的镜头成为了中国足球的经典画面之一。
10年后很多亲历者,包括乔伟光的很多朋友谈起往事,都认为当年降级对于他和俱乐部来说,有点“塞翁失马”的感觉。
乔伟光为青岛队投资了20亿元。
“金元足球时代很多俱乐部投入都很大,海牛也被迫多投一点,但依然是投入最少的俱乐部之一,降级并不意外。”
张冬认为,“谁都不敢保证一支球队永远站在顶级联赛,谁也不敢保证一支球队永远留在低级别联赛。所以不管大环境怎么变,球队应该遵循一种正常的足球规律,正常发展。哪怕大环境风云突变,球队自身不具备实力,又降级了,我觉得这也是很正常的。”
本赛季海牛依然是小本经营,队内没有高薪球员,租借了一些在豪门踢不上球,但又具备相当实力的球员,比如张卫、陈纯新、彭欣力、冯劲,外援选择也是追求性价比。
在经营上,俱乐部非常稳定,在球员工资发放方面比较及时,最终海牛提前三轮联赛就完成了保级任务——在一线队成绩打造方面,海牛选择的这条道路,是非常适合中小俱乐部的。
今年,乔伟光给俱乐部的目标就是“求生存”,保级是第一位的。对于未来,俱乐部的目标也是慢慢发展,“明年求稳定,后年求发展,五年之后求辉煌。”
乔伟光现场喷洒香槟。
相信春天很快就会到来
对于俱乐部目标的低调,其实也和海牛面临的实际情况有关,他们依然是今年联赛少数几家胸前广告“裸奔”的俱乐部。
当然情况正在好转,目前已经有市内几家企业表达了合作意向,负责招商的俱乐部管理层感慨道,“前段时间我们找赞助商可困难了,现在总算可以有谈的基础了。”
至少站在乔伟光的角度,他对于足球市场的前景是很有信心的。
青岛队的球员选择以实用为主。
前段时间借着俱乐部30周年活动期间,乔伟光曾和一些名宿、同学以及媒体有过交流,话题是职业联赛需要多久时间才能看到改变。
很多人持比较悲观的态度,但乔伟光说,“中国足球目前的处境就像二三月份的天气,感觉乍暖还寒,但春天马上就要来了。”
他期待可以尽快做活市场,“职业足球必须要向市场要未来。各级俱乐部能拥有更多话语权、参与权,把市场做好了、做活了,一切都水到渠成。”
站在投资人角度,向市场要答案再正常不过,这至少可以减轻一些负担。
10多年前,海牛还可以通过培养本土球员再出售的模式换取运营资金,但现在本土球员转会市场几乎都是以零转会费的方式完成交易,“这也不正常,但相信未来会改变,不可能一直这样。”张冬说。
乔伟光和外援合影。
除了市场方面,俱乐部也一直期待优化股权结构。
往简单说,就是希望得到管理部门更多支持——举个例子,海牛本赛季门票几乎是中超最低价,不过去除场租和安保费后,这笔收入几乎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此外,也有一些俱乐部通过股改得到管理部门支持,至少可以省去场租费。
往复杂说,乔伟光认为,“股权多元化的后续管理可以有很多方案,比如股权混改、基金投入,或者场馆基地及其他配套措施支持等。”
乔伟光已经53岁了,对于青岛海牛的未来他有着很清晰的认识,“如果仅仅依靠中能集团,未来可能还是浮浮沉沉,唯有各方一起努力,青岛这个足球城才会越来越好。”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