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大学生社会适应不良,个人发展受阻
偏执的偶像崇拜除了在思维和行为上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具体表现为在偶像崇拜过程中难以接受现实,会对偶像的生活、成就和形象产生过高的期望,并且难以接受所崇拜对象的失败或缺陷。
这种思想和情感上的扭曲可能会影响到大学生对现实的认知和接受能力,从而导致与社会脱节,主要表现为:一是影响学业成绩。
大学生将时间和精力用于关注偶像而不是学习,将学校课程抛之脑后,更有甚者可以为了偶像放弃自己的学业,大部分偶像崇拜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成绩,这些都不利于个人学业以及未来长远的发展。
这种行为可能会让大学生在面对困境时无法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甚至会加剧他们的孤独感和疏离感。这些都会导致大学生社会能力的缺乏,行为和性格逐渐边缘化,从而丧失适应社会的能力。
干扰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鉴别和认同,价值观扭曲
大学生对偶像的选择具有主观能动性,受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加之自身认识水平、审美能力和价值判断的不成熟,如果大学生树立了不恰当的偶像崇拜观念,就会造成价值观的扭曲。
在非理性偶像崇拜的情况下,大学生可能会将偶像的行为视为标准,即使这些行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他们也会追随这些偶像的行为模式。这样的行为会对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让他们迷失了自我,减少对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
在对偶像崇拜行为影响的分析中,少部分大学生认为偶像崇拜不利于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以及影响个人价值的判断和选择。
一是产生浮躁的消费观念。在非理性偶像崇拜的情况下,大学生可能会受到偶像的消费观念影响,认为所谓的“品质生活”就是不断地购买奢侈品、追求高端消费等。
而忽略了自身和偶像之间消费水平的差别,忽略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不在于追求和偶像一样的生活,而是以自身条件为基础,尽量展现更真实的自我。
二是产生偏狭的审美观念。一些偶像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照片或视频可能会刻意塑造某种形象,大学生可能会被这种形象吸引,盲目追求该形象背后的审美观念,认为偶像觉得美的事物就是大众的审美,而忽视了审美观念应当是多元化的,每个人眼里的世界都是不同的。
三是产生单一的成功观念。大学生可能会受到偶像的成功经历影响,认为只有按照其路径走,学习一样的技能,或是做一样的工作,才能获得成功,这样的观念也是狭隘的,成功的定义不受限制,活出自己的独特性才是成功。
四是产生虚荣的竞争心态。在非理性偶像崇拜的情况下,大学生可能会为了追求类似于偶像的生活方式和形象而不断竞争和攀比,而忽略了自我发展和内在价值的重要性。
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复杂性
第一,大学生对偶像的认知易受不良因素的干扰。首先,大学生本身处于发展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但在形成过程中可能被一些固有的错误思想影响,具有不稳定性,从而导致他们对偶像的态度出现偏差,加剧了偶像崇拜的消极作用。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表现出的反应,是后天习得的。大学生在各种环境中学习并内化了已有的世界观,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偏离了主流的价值观。
例如,有些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偶像崇拜而不是学习之上,忽视了内心成长和发展的真正需要,受非理性主观意愿的引导,做出了某些极端行为。
其次,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学生满足于现状,缺乏远大理想,追随偶像的富足生活,逐渐放弃了社会主流的共产主义人生观,加入“娱乐至上”和“享乐主义”的行列。
最后,现代社会的竞争力越来越大,不少学生受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容易陷入功利化、金钱化的世界中,难以抵挡物质生活奢侈的娱乐明星的诱惑,对娱乐明星产生极度崇拜的心理。
一方面,大学生期间的特点是好奇心强,吸收新事物的能力强,认同感强,利用对时尚娱乐偶像的探索来表现自己的独特个性。另一方面,性的发展和成熟使一些学生渴望与同龄人交往,让他们有了恋爱的冲动。
第三,大学生对偶像的认知具有感性化倾向。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相对简单的环境中,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很多时候无法辨别是非,在对偶像崇拜时亦是如此待。
权威型教育的家庭中,父母对于子女的管束过度,总是将自己的观念强制灌输给子女。这种方式较为严苛,子女往往感受不到家庭温暖,子女的情感需求难以满足,便从偶像身上寻求安慰,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子女偶像崇拜的情感依赖。
所以家庭教育方式的选择对子女的健康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子女的偶像崇拜行为,家长要合理选择家庭教育方式,平等地与子女进行沟通和交流。家长对孩子的偶像崇拜行为认识不够,缺乏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教育。
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缺乏偶像崇拜引导意识,并没有深刻认识子女的偶像崇拜现象,对子女的偶像崇拜行为并不关注,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缺乏偶像崇拜教育。
高校偶像崇拜思政教育内容不足和缺乏创新
第一,大学生偶像崇拜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足。就高校现状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重视不够,不仅忽视了大学生偶像崇拜的积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也忽视了大学生偶像崇拜的消极影响。
这种放任自流的态度间接导致了大学生对偶像的片面理解和肤浅选择,以及大学生对偶像的盲目迷恋。
在今天的榜样教育中,偶像和榜样的精神价值往往被提升到抽象的思想和理论层面,榜样的教育形式和内容更加教条和古板,对大学生进行灌输,高高在上的榜样没有感染力,严肃而刻板,这就拉长了榜样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在校园文化中,榜样的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没有采取全面的措施来宣传榜样,仅仅简单地处理榜样人物的文章,悬挂横幅、张贴海报等,使之形式化,不利于发挥榜样教育的积极作用。
首先,与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文化的同龄人同住一个宿舍,宽容、相互理解和支持是创造和谐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有效途径。在课堂上,要与同学和睦相处,把共同利益放在首位,以开放和尊重的态度对待老师。
因此,在环境融入方面有困难的学生,在群体融入方面就更有困难,没有能力处理群体生活中的人际压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