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实图

Q

什么是精神病?

A

精神病是一种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大脑神经活动功能紊乱,表现为认知、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精神活动异常,并影响人社会功能的疾病。目前研究发现,精神病也存在大脑器质性发病基础,一般认为是生物学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重度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

Q

精神疾病的分类有哪些?

A

在我国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将六大类重性精神病纳入临床管理,这六大类精神疾病也就是比较常见的重性精神病:
(1)精神分裂症,这是临床发病率最高的重性精神疾病。
(2)双相情感障碍,包括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或者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
(3)偏执性精神障碍,这类精神疾病相对较少。
(4)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
(5)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并不包括所有癫痫病患者,指癫痫病患者伴有所致的精神障碍的患者。
(6)严重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伴发精神障碍者。

Q

精神分裂症的概念及表现是什么?

A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最常见的疾病,一般开始发病于青少年阶段,以16~30岁为最多。病因不明,其临床特点是患者的情感、思维和行为与现实脱节。一般没有意识和智能障碍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表现有:起病常潜隐,开始表现懒散,不修边幅;对各种日常活动失去兴趣,情感淡漠,对外界事物无动于衷,逐渐丧失了与亲人和外界的正常联系;思维贫乏,联想松散,讲话内容杂乱无章,或令人费解;常有各种妄想,无端猜疑别人用各种方式害他(她),配偶对他(她)不忠实,周围的人和事都与他(她)有关联,对他(她)不利;或怀疑自己想的事情别人都知道,被人控制;常有幻觉,以幻听多见,总以为周围的人在议论他(她);有时由于妄想幻觉支配做出攻击性行为。

Q

精神疾病复发有什么征兆?

A

(1)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易醒、多梦。
(2)情绪变化。如患者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易发脾气、无故担心等。
(3)发呆,语言增多或减少、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不爱理事、生活懒散。
(4)头痛、头昏、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消瘦等。
(5)原有的精神症状重新出现。
(6)患者原来主动服药治疗,突然不承认自己有病拒绝服药治疗。

Q

患精神疾病后应怎么办?

A

如果是急性期,应该到精神卫生相关机构进行就诊,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经过治疗精神症状缓解后,遵医嘱,可回家继续维持及巩固治疗,并进行社会功能康复训练,但必须终身服药。

家属怎样照顾精神疾病患者?


(1)维持用药

督促患者坚持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去医院随访、复查,及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药物。一般情况下,应一个月复查一次,如果有特殊情况,可随时就诊。

(2)生活照顾

帮助患者合理安排好其衣、食、住、行,监督患者按时起床、刷牙、洗脸、更衣、整理房间、做户外活动及其他日常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在个人卫生料理上,尽量督促患者自己料理个人卫生,定期洗澡、更换衣服、理发、剪指甲、按时排便,女患者则要搞好经期卫生;对年老体弱及有明显药物副作用或精神症状者,则需家属帮助料理,但也必须避免患者在生活上过度依赖家人;饮食应当易于消化、营养合理,忌酒、咖啡、浓茶和盲目吃补品。

(3)适当锻炼

由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巩固治疗阶段往往需要很长时间,住院时间一般是几个月到几年不等,加上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有很大的副作用,所以患者容易感觉到疲劳,对外界感觉生疏,不能适应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此时家人应该多鼓励患者参加各种活动,帮其在增加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生活独立性,丰富业余生活,从而帮助患者做好一些轻松又安全的劳动,增强加入社会的能力。督促、鼓励患者提高认识,主动做家务,自己来安排自已的生活。

(4)心理疏导

要帮助患者甩掉患上精神病感到“羞耻”、“丢人”或“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耐心解释,疏导其心理负担。对于患者担心病治不好,影响前途、学习等忧虑,应鼓励其增强自信心,多与社会接触。主动融入社会人群中去,重建社交能力,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或工作,保持乐观情绪。对于患者的抑郁、烦躁易怒等情绪,家人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尽量不要与之冲突,事后可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一起分析原因及对策。

(5)情感交流

恢复期患者常常给人一种表情呆板、反应迟钝的印象,因此就需要训练。

首先要提高兴趣。兴趣越大,情感的投入越多,愉快感也就越强;

其次,要引导患者设身处地地体谅和关心他人。理解了别人的情感,才能唤起自己的情感;

另外,要充实生活内容。聊天、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等等日常生活中非常简单的小事,都可以充实患者的信息来源。整日呆坐少语,无所事事,自然难以产生丰富的情感;

最后,要善于适时、适度地表达情感。情感交流在人际交往中至关重要,这种交流往往并不需要过多的语言,有时一个眼神、一次点头、一次微笑,就足以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存在。这种表达需要一定的技巧,患者要有意识地在实践中学习和摸索,也需要家属耐心地帮助。

#精神科#

举报/反馈

安叫滴滴上

7262获赞 2059粉丝
专注精神心理领域数年,临床经验丰富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