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按照社会支持理论观点,“人在社会中”顾名思义人绝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而存在的,而是通过这些支持得以存在。

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小组成员明确自身在现有社会中拥有繁杂庞大的社会网络,当个体的社会支持网越大越坚实,越能应对各项来自环境的挑战。

一方面,社会工作者以自身为例与小组成员共同梳理社会支持,讨论由社区、亲密伙伴、社会网络之间是如何提供的各种支持。

在生活中是怎样展现的,讨论现有社会支持网络如何发挥作用,并明确社会支持网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小组成员对社会支持网络予以情感维系和检查修复。

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向小组成员传递人际沟通技巧,选取情景主题模拟训练,目的在于提高小组成员在临场语言环境中对人际沟通技巧的应用。

习惯技巧的使用环境,在大脑建立合理的定型结构。沟通技巧和话术训练对于个人是不可缺少的,心直口快不是错误,但做到三思而后行才是值得鼓励。

小组成员孙某某表示,人际沟通技巧对于自身是一种新的学习,在家庭中教育孩子也需注意方式方法和语言选择,未来对家人和朋友的沟通中也要将技巧内化于行。

反思:社会支持理论让小组成员明确,每个人都是有多方共同支持并不是孤立无援,但是社会工作者在本次活动中没有将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落实到位。

企业伴随与巩固成长

小组成员没有感受到小组内的支持与关爱,对小组没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后续活动中社会工作者要加强小组成员对小组归属感和认同感建设。

在小组社会工作介入的后期,即小组末期阶段举办最后两次活动。第五次活动是邀请企业参与小组活动,链接企业资源向小组成员提供帮助。

明确学习安全守则、规范作业和提升操作技能对维护个体安全、改善压力的重要性。

第六次活动带领组员一起回顾前期整个小组开展的过程,这个阶段标志小组的任务基本完成,因为小组成员的来源同属于一个企业。

所以仅需处理部分离别情绪,巩固小组成员对未来工作生活的信心以实现自我发展,完成小组社会工作介入后测。

企业与“我”同在,在此阶段,社会工作者需要明确小组成员除自身现有的社会支持网外,也应该拓展小组成员内部互相搭建支持与互助。

并再构建企业作为小组成员社会支持网中新增加的部分,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危机支持的缓冲效应。

“优点大轰炸”,旨在通过他人对个体的肯定树立信心,活动过程中每一位小组成员都应认真倾听来自其他组员的肯定,以及发表观点的每一位组员应真诚表达实事求是。

对于年龄层次偏大的小组成员,习惯于传统教养方式中“喜怒不形于色和吝啬于在生活中表达赞美”,社会工作者观察到组员在接受他人肯定和认可时饱含热泪。

小组成员经过活动相处从不同角度发现组员的闪光点,有效增强个体信心,增进小组成员对小组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各个小组成员拓展组内支持网络起到正面作用。

社会工作者链接企业,帮助小组成员构建新的社会支持网——H企业,由企业代表站在企业角度分享企业和员工之间的联系。

言明员工对企业的重要性并重申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员工安全是第一位,对有关发展和员工安全的各项建议会慎重考虑并不断调整和改进。

社会工作者协同企业具体做了以下三个方面支持:第一,构建干部支持,由干部群体对口到各个岗位,除企业中原有的事故负责制。

现更要做好干部素质的提升工作,增进企业管理中的人性化设计。第二,修复工作环境资源支持,根据员工的意见和企业特质。

在满足员工需求和不影响企业生产的状况下为员工解决共性问题,改善工作环境和氛围,为员工个体摆脱困境促进自我成长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第三,维护劳动福利支持,与企业工会沟通为参与直接生产任务的员工提供保障身心健康的措施,包括加班的时长控制、促进同工同酬的推进、高效轮岗避免职业倦怠等。

社会工作者基于安全对于员工的重要性在企业车间开展安全活动,包括知识竞答和模拟操作,企业设置丰厚的奖品以调动组员参与活动、重视安全的积极性。

小组成员分享日常工作过程中安全注意事项和个人规范操作心得,张某作为新入职的毕业生,却已目睹事故现场,谈到此事仍心有余悸,并表示未来会对安全相关知识加强学习。

王某在小组活动中,直来直往的性格变得更加柔和,虽只有高中学历但有多年的工作经验并获得过优秀员工的称号,向小组成员传递自身在工作中的亲身经验和心得体会。

在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都得到了与以往不同的感受和,拓展了社交网络、构建了新的社会支持。

以此为基础,小组成员得到的改变和成长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都会成为彼此长期的支持反思:基于前次活动的不足之处,社会工作者在本次活动中添加“优点大轰炸”游戏环节。

帮助组员从不同视角发现自身优点,既增强个体的自我认同,又提升小组成员对小组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本次活动中,使小组成员明确企业也是个体社会支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巩固改变和成长

巩固小组成员在整个小组开展过程中的成长,在实务介入和理论指导的推进下,各个环节相互支撑,在小组成员的生活中不断循环往复,形成螺旋式上升状态并产生综合效应。

使小组成员有效缓解压力,实现个体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在小组活动的结束期,在此阶段鼓励小组成员以现有知识为基础,在往后的生活中不断探索适合个体的缓解压力的方式。

提升个人的心理韧性。鼓励小组成员在小组结束后自助发展成长支持型小组,对小组成员互相给予面对压力的勇气和能力,提升抗逆力。

社会工作者发放量表为小组成员做后测,基于前测和后测的结果社会工作者可以对实务介入的整个过程进行成效评估。

在量表回收后,社会工作者向每一位小组成员派发礼物,包括企业和社会工作者分别准备的纪念品。

社会工作者鼓励小组成员保持参加小组以来的所有改变,在面对未来生活时也可以一直保持良好的势头向前发展。

小组成员对“活动整体感受”“活动内容安排”“活动氛围”3个部分的满意度较高,对小组社会工作介入高危企业员工心理韧性提升的实务活动总体上较满意。

一方面,由于小组人数多,每一位小组成员来自不同的生产车间,时间安排无法得到每一位小组成员认可。

另一方面,对于社会工作者即笔者本人,由于自身经验不足使得小组成员对社会工作者满意度水平较低,进一步促使笔者自我反思,在未来的实务研究过程中不断改进。

小组社会工作介入高危企业员工心理韧性提升的实务活动成效评估,中前测和后测采用压力知觉量表。

测量每一位小组成员正式参与活动前的压力知觉状况和六次小组活动结束的压力知觉状况。

压力知觉量表由14个项目组成,分别为6个正向计分题目和8个反向计分题目,其中反向计分题目分别是4、5、6、7、9、10、12、13。

压力知觉量表分为两个维度,分别是紧张感和失控感,量表已经证实信度和效度良好,其中a系数为0.78。

量表的总分与各个项目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7-0.53,表面同质性与内部一致性较高。

本研究中失控感因子的信度为0.688,紧张感因子的信度为0.576,小组成员得分在“14-28”表示知觉的压力较低。得分在“29-42”表示知觉的压力适中。

得分在“43-56”表示知觉压力较高。得分在“57-70”表示知觉压力非常高。

根据小组活动成效评估结果发现,在小组社会工作介入后小组成员压力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缓解,7位小组成员的压力分值从较高区间回落到较低区间。

2位组员的压力分值从较高区间回落到适中区间。3位组员的压力分值从非常高区间回落到适中区间,表明小组社会工作介入高危企业员工心理韧性提升的实务活动具有有效性。

笔者选择小组社会工作,是因为在前期资料收集和文献梳理后发现H企业员工的问题具有共通性和相似性。

小组社会工作以团体活动进行实务介入,通过小组成员之间长期的、有计划地互动往来,使小组成员在个体行为、社会功能方面得到良好的恢复和发展。

同时在小组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从旁推动小组内部建造公平意识和归属感、并为小组成员创造“肯定他人与被肯定”的情境、打造增能的社会支持网络。

在开展小组社会工作的过程中,要时刻注重与现实因素的结合,对小组活动进行阶段性和不同类型的评估,确保小组成员在小组中得到积极稳健的成长。

笔者所设计六次活动围绕压力的基本了解、面对压力、理性认识压力、排解压力、链接资源、个体增能等系列活动。

在实务活动切实有效地开展后,使小组成员的压力保持平衡,最终达到心理韧性提升的效果。

心理韧性提升的总结

笔者结合前期的调查和访谈结果设计六次小组活动,共十二名成员参与小组活动,达成小组预设目标。

在活动进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如,尴尬的气氛、组员的抵触情绪、前期活动中参与度低等,对此社会工作者严格遵守伦理规范,紧扣小组社会工作技巧,对小组成员进行鼓励、引导和沟通,使活动的每一次开展顺利收尾,实现小组社会工作介入预期目标。

在整个小组社会工作介入过程中笔者收获良多,在带领小组内成员年龄跨度较大的小组进行活动时,要重视不同小组成员年代背景和思想差异性对小组产生的影响。

回顾整个小组的进展,从小组内气氛尴尬到融洽、从小组成员因年龄跨度导致沟通不畅到后期活动中默契考验,体现小组成长过程中的进步。

在小组发展初期阶段,当单个小组成员出现负面情绪,只有社会工作者可以对小组成员进行引导和鼓励。

在小组发展成熟阶段,当小组成员出现负面情绪的预兆,小组内部可以对小组成员进行疏导。

此时小组已经成熟运转并带领小组成员共同进步成长,同时社会工作者也希望小组成员在小组解散后也可以将互助行为以一种良好的态势延续下去。

由于本小组的类型为成长支持型小组,在小组活动中协助小组成员增能获得有效成长、梳理和修复现有社会支持网再构建新的社会支持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为了提高社会工作者在此过程中传达信息和技能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社会工作者做了以下努力:第一,查找文献印证信息的准确性,寻找专家确保信息输出的科学性。

第二,设置与主题相关联的游戏,提升小组成员的对小组活动的参与度。第三,适时使用小组技巧,技巧的有效运用保证了小组成员对信息的理性思考和掌握。

社会工作理论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指导社会工作者在小组筹备的过程中解释问题的性质和成因,并设定小组社会工作所要实现的目标。

设计出与目标配套的方法、技巧和模式。另一方面,理论可以在社会工作者带领小组过程中推动实务的发展方向,并时刻自查小组活动发展是否偏离目标。

社会工作理论通过小组社会工作实务介入得到体现,并从理论角度对实务活动进行反思,树立良好的社会工作服务精神价值观。

在心理韧性提升的整个实务研究过程中,笔者选取增能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作为研究指导。

首先,在小组活动开展的初期阶段,社会工作者将小组成员紧密围绕在一起搭建互相联结的纽带,并监督小组运行和小组内部功能不断完善。

其次,在小组开展过程中期,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对小组成员增能,增加小组成员重新辨认压力和负面情绪的能力。

结语

增强小组成员舒缓压力、改善不良认知的能力,增强小组成员相信自身具有能力但未被激发,而社会工作者从旁协助小组成员激发潜能。

举报/反馈

仙贝心理

3.8万获赞 6091粉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