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建议当家长的朋友,别跟孩子同学的家长走得太近,这里面的坑太多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给大家讲一个我同事的经历!
我这个同事叫小文,有个儿子,现在读小学五年级。
儿子刚进小学的第一年,小文跟儿子班五个同学的妈妈走得挺近。
6位妈妈还专门拉了一个群,用于平时生活吐槽,交流育儿心得,互通信息,邀约外出玩耍。
大家愉快地相处了一年多,到孩子三年级时,发生了一件事,让大家的关系急转直下,直接跌至冰点,小文愤然退群,跟群里的妈妈们从此断了来往。
02
那是一个周末,群里一位妈妈提议,带娃去天府绿道骑车。
孩子们可以放放风,妈妈们也可以散散心,拍拍美照。
大家都热烈响应,带着娃在绿道入口集合。
小文的儿子小琪是个特别活泼的孩子,骑行开始后,他就一路飞奔。
另一个男孩小可也不甘示弱,骑车追了上去。其他孩子跟在后面骑。
妈妈们让孩子们别骑那么快,可孩子哪里会听?
转眼间,小琪和小可连人影都看不到了,消失在了前方的坡道后面。
小文和小可的妈妈担心孩子出意外,也顾不上跟大家聊天了,急匆匆地骑车跟上去。
10多分钟后,她们在路边看到的一幕让她们吓了一跳。
小琪的车倒在地上。
他正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膝盖磨掉了一大块皮,正流血呢。
小可倒在路边,他的头摔破了,血流了一脸,看上去神志有点迷糊了。
两位妈妈赶紧上前看孩子,一边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小琪的伤势并无大碍,没有伤到骨头,在医院简单包扎了就回家了。
小可就严重多了,有轻微脑震荡,牙磕掉了一颗,头上还缝了十几针。
医生说,以后估计会留疤。
03
事后,两位妈妈分别跟自家孩子了解了事情的经过。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小可和小琪原本是并排骑车,后来,小琪就加速骑到前面了,小可也加速往前骑,想从小琪右边超车,小琪看到小可追上来了,就把车往右边一拐,想阻拦小可,小可慌乱中猛捏刹车,因为惯性的作用,他整个人都飞了……
知道真相后,小文对小可母子感到十分歉意。
毕竟,要不是自家儿子去阻拦小可,小可可能也不会摔得那么重!
在小可住院期间,小文几乎每天都会去医院看孩子,每次都会买很多水果和营养品,小可妈妈忙不过来的时候,她也会帮着跑前跑后,帮着照看小可。
小文当时还觉得很庆幸:小可妈妈既没有埋怨自己,也没有指责小琪。
相反,小可妈妈还说,男孩子是那样的,难免调皮一点,出这样的意外,孩子估计也不好受的,还让小文不要打骂孩子。
小文觉得小可妈妈真是太善解人意了。
但这种感觉没持续多久,她感觉到了小可妈妈的异样。
有两天,小文因为家里有事,就没去医院探望。
后来她再去医院时,她就发觉小可妈妈对她的态度有些冷淡,爱搭不理的。
又过了三四天,小可妈妈突然给她发了一个微信图片,是一张3000多的缴费单。
小文有点懵了,问这是什么意思。
小可妈妈说,这是孩子近期治疗的费用,她认为,小可出意外完全是小琪的责任,这笔医药费肯定得由小文支付。
小可妈妈还说,后期可能还会有其他费用,等确定金额后再发单子给小文。
小文心里咯噔一下,心里很不高兴。
她觉得这起意外,两个孩子都有责任,怎么能把责任全算到自己孩子身上呢?
而且自己孩子也被撞倒受伤了,自己也没找小可妈妈付医药费啊!
两个妈妈就这样,因为费用问题和责任问题,在微信里,电话里,反反复复扯皮。
虽说最后小文还是承担了一部分费用,但这件事让两家人心里都有了一根刺。
04
小文发现,那个妈妈群,自从那件事之后,就再也没人在里面说过话了。
有时在在学校门口遇到那几位家长,大家都装作没看见对方,要么低头玩手机,要么是直接把头扭到一边。
后来小文无意间,通过其他家长知道,原来小可妈妈另外建了一个群,其余4个妈妈都在那个群里。
她们还是会经常约着一起带孩子玩,只是不会再叫小文参加了。
被妈妈们孤立、排斥,小文愤然退群。
她自我安慰地想:道不同不相为谋!
可她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儿子小琪也被那几个同学孤立、排斥了。
小文想,这肯定是那几个妈妈在背后撺掇孩子,让孩子不要跟小琪玩了。
看着孩子落寞的样子,她只能安慰孩子:人家不和我们玩就算了,我们还可以交别的朋友啊。
小文觉得很后悔。
早知道会有这么多麻烦事,当初她打死也不会去跟孩子同学的家长走得那么近。
05
其实有过类似经历的人还挺多的。
很多家长在跟孩子同学家长相处时,都十分谨慎,刻意地保持着距离。
“学校门口少晃荡,多在车里坐一会儿,等放学了再过去,接上孩子就走。”
“我都是站在角落里,从不扎堆!”
“人多是非多!”
大家的普遍感受都是:不要跟孩子同学的家长走太近,不要做闺蜜,也不要有利益关系。
因为指不定哪天家长之间发生不愉快了,会牵连到孩子。
或是反过来,孩子之间打打闹闹,谁把谁弄伤了,谁又说谁坏话了,谁又不和谁玩了。
现在的孩子都特别金贵,没有哪个家长愿意自家孩子受气吃亏的。
孩子之间有了矛盾,家长之间相处起来,也不会太舒畅。
如果大家平时没什么来往,那么,要是伤到了,该赔偿就赔偿,就道歉就道歉,一分一厘都可以算得清清楚楚。
公事公办,反而来得干脆利落,不用去顾及彼此的情面。
小学同学要相处整整6年,开家长会,搞亲子活动,家长之间都免不了要打交道。
如果大家把关系闹僵了,抬头不见低头见,又尴尬又难受。
06
小学生家长圈是有潜规则的!
为了避免让自己受伤,也避免让孩子受到牵连,家长一定要牢记下面10条潜规则!
总原则就是:一定不要跟孩子同学的家长走太近,切记守住自己的边界!
1、不管关系多好,请坚持AA制,在金钱上不要彼此亏欠。
2、坚持礼尚往来。不要去贪别人的小便宜,免得落人口实。
3、权责清晰,别当老好人!
如孩子间发生矛盾,别急着教训自己的孩子,也别一味地让孩子让步。
4、永远将孩子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只要是对孩子不利的,不需要讲情面,请坚决制止。
5、君子之交淡如水!
注意保护自己和孩子的隐私,别在外人面前贬低自己的孩子,也别聊老公和公婆,更别聊公司老板和同事。
6、保持自己的节奏,别一味配合别人。
如果你不喜欢打麻将、逛街或美容,不用强迫自己跟有这些爱好的妈妈们凑一块消磨时间。
有时间不如多读读书、多陪陪孩子。
7、始终记住,你是妈妈,更是自己。
如果你不喜欢某个或某几个妈妈,也没必要为了给孩子找几个同伴,就勉强自己去跟她们来往。
你的勉强,别人嘴上不说,心里都明明白白的,不会感激你,反而会轻视你。
8、远离是非!
千万别在背后讲老师、孩子同学及同学家长的坏话。
当有一天你们的友谊小船翻了,这些坏话都会被加油添醋地传到老师和家长的耳朵里,变成刺向你和孩子的利刃!
9、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每个班级,孩子间有圈子,家长也有圈子,优等生的圈子,有钱人的圈子……
鄙视链无处不在,别去强融别人的圈子。
没事时,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发生纠纷,同圈的人会迅速站队,分分钟将你孤立。
10、防人之心不可无!
孩子间关系很单纯,他们不懂得同学之间存在竞争,也不懂得他们有一天可能会面临“你死我活”的境地,但家长应该清楚这点。
有些关键信息(如中考阶段),不用热心分享。
比如指标到校、学校录取名额、最低分数线等等。
别人知道也未必会告诉你。
做到上面10点,孩子的小学阶段,你真能少很多麻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