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孩子内驱力的过程,好比是帮孩子获得白球的过程。

当“白球”够了,到了时间,孩子自然就能从里面破壳而出,爆发出属于他的生命力。

作者 | 晨曦微

儿子是一级厌学分子。

从上小学开始,我就跟他斗智斗勇,可是,拖拉磨蹭、没上进心、厌学逃学总是轮番上阵,让我疲于应付。

只要谈学习,他就能换着花样把我气死。

一年级,老师要求练字。为了让儿子拥有拿得出手的好字,我找最好的字帖,下载书法讲解视频,甚至亲自上手教。

可儿子呢,写不到10个字就开始作妖,东摸摸西瞅瞅,屁股就像扎针了似的扭来扭去。

再看看写的字,简直不忍直视。

每每这时,我的火气就压不住,恨不得抽筋扒皮狠狠揍他一顿。

可是,几顿胖揍后,儿子的字没好一分,反而更讨厌写字了。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儿子很讨厌学语文,尤其是作文。

儿子说:作文太难写了,老师要求书写工整,语言优美,稍不注意就偏题。

所以每次要写作文,他都心情不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给他买了一堆作文书,每天要求他阅读,勾画文章中的好词好句。

可看了无数篇,一到写作文还是犯难。尤其是周末,一篇作文像挤牙膏一样挤半天才能写完,结果还是没营养的流水账,为凑字数而凑字数。

他做阅读理解,也好不到哪儿,题目只读一遍,稍微有点难度,就空着;做问答题更有意思,能10个字搞定,绝对不写11个字。

每每看到他的作业,我都恨铁不成钢:你是不是上课没认真听?为什么其他人都会写,就你不会?

最后我的总结就是:怕吃苦,不爱动脑筋,还没上进心。

因为语文严重拖后腿,他的成绩班级垫底,每次家长会,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折磨。

教育孩子4年,我真是一把辛酸泪,看着别人教孩子轻轻松松,真是羡慕得紧。

说实话,有时候真想放弃,甚至想用“他不是学习的料”来为自己找借口。

可再想想,才上4年级呢?难道就彻底放弃。

思来想去,我还是决定找班主任好好谈谈。

没想到,正是这次沟通让我明白:我的教育方向,错了。

班主任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数学老师,她对我说:

教育孩子应该各司其职,家长的重点不是在学科教育上。

让孩子明白学习的意义,并给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目标,才是父母在教育上最大的价值。

这个信息太震撼了,一整天我都晕乎乎的。

但想通后,我就下定决心好好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跟孩子共克难关。

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弄明白孩子厌学的原因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核心记忆球,这些记忆球会让孩子形成终身难以磨灭的回忆,并对他的整个人生的感知、认知、决策和行动产生强烈的影响。

举个例子:

赖宣治曾是一个不爱学习,无所事事的混混学生,高中时,学校举办一场篮球比赛,作为替补,他在关键时刻贡献了2分,改变了比赛结局。

全场的欢呼让他热血沸腾,就连一向严肃的教练都罕见地夸他球投得漂亮。

从那以后,赖宣治爱上篮球,爱上体育,他发愤图强,顺利考入武汉体育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村小老师。

因为对体育的热爱,他在课余时间给简陋的学校平整了一块田径场,开始带孩子进行跳绳训练。

为了研究更好的跳绳技巧,他搜集了很多跳绳比赛视频,每个视频都研究数百遍,终于发明了“半蹲式跳绳法”,极大地提高了跳绳速度。

为了找到做跳绳的最佳材质,他各种琢磨钻研,偶然发现摩托车刹车线软硬、粗细适中,经过一番改良,新款跳绳让速度再次飞升,从原来30秒摇70下增加到100多下。

后来,他带领着这群村小的孩子过五关斩六将,在马来西亚举办的亚洲锦标赛上,横扫日本和韩国,获得了34枚金牌。

时至今日,他一共带出了20多位世界冠军,是中国跳绳界响当当的人物。

可以说,赖宣治的改变,正是来源于他幸运地在那场篮球赛上获得的代表峰值时刻的核心记忆球

这样的峰值时刻很常见,比如:

比赛获得了一等奖;

被老师当众表扬等。

我们把代表峰值时刻的核心记忆看成白球,把代表低谷时刻的核心记忆看做黑球,比如:

被父母打骂;

被老师批评;

被同学嘲笑等。

知道了“双色球”的含义,我们再来看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哲尔吉提出的概率学模型——“波利亚灌”:

在罐子中装一颗白球和一颗黑球,随机摸出一颗,摸到黑球和白球的概率分别为50%。

每摸出一个颜色的球,不仅可以把这个球放回去,还能再放进一颗相同颜色的球。

比如摸到一颗白球,那就能放进去两颗白球。

我们用波利亚罐模型来看赖宣治,他在那场球赛上幸运地摸到一颗代表峰值的白球,那么,在体育这个罐子里,他就有2颗白球和1颗黑球。

所以下次摸球,他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会上升到66%。

峰值时刻带给人的愉悦,会激励他不断去寻找相似的刺激,他开始不断在体育上做突破。

比如考上体育院校,他罐子里的白球又增加1颗,此时,他再摸到白球的概率成了75%。

其实,每摸到一次白球就是一次正向反馈,周而复始的正向反馈,潜移默化塑造了他的人生价值。

同时激励他更加努力地钻研,由此,实现了自己人生的转变。

由此可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帮孩子获得白球的过程。

白球越多,孩子的动力越旺盛,他们继续追求卓越的积极性就更高,这就是内驱力建立的底层逻辑。

相反,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摸到太多黑球,体验太多低谷,孩子就会逐渐成为磨蹭拖拉、厌学、没有目标感的人。

直到这时,我才真正明白,这些年我的教育方式,就是在让孩子反复体验失败、批评和嘲讽,让他一次次陷入低谷,儿子才会逐渐形成抵触学习的思维模式。

搞清楚逻辑,接下来就是利用“双色球原理”唤醒孩子内驱力了。

具体分成2个步骤。

第一步:忽视坏行为,看见好行为。

时刻盯着孩子的坏行为,不停地批评责备,不仅让孩子一直处在害怕出错的紧张情绪中,更加大他体验谷底峰值的风险,由此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在这种环境下,孩子50%的精力耗费在应付家长上,剩下50%精力学习,自然事倍功半。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改变方式:对错误行为暂时置之不理,将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好行为上。

以前,我陪儿子写作业,总是忍不住批评他:

你看看你都瘫桌子上了;

你这字写得简直鬼画符;

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你脑子长着是干嘛的?

……

每每这时,儿子就会跟我顶嘴,发脾气,搞得火药味十足。

如今,我改变策略。

比如儿子练字,每写几行,我就圈出写得不错的几个字点评:这几个字写得相当不错,笔锋有力。

这话一出,接下来他写字更认真了,拼命想再写几个“笔锋有力”的字。

试卷发下来以后,我也不像之前一样看分数下论断,而是认真分析他的不足与进步。

对于不足,我不是批评,而是提出改进建议;对于进步,我也不吝夸奖。

神奇的是,当我关注儿子好行为后,我的心态也发生了改变。

以前,我觉得儿子全身缺点,但现在我却能精准地找到进步点,这让我对儿子的态度有了根本的转变。

态度决定行为,对儿子发自内心的认可,又影响了我的言行举止。

鸡飞狗跳的相处模式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心态越发平稳的我,和做作业越发专注的儿子。

第二步:有理有据地赞赏,真诚是才永远的必杀技。

家长都希望给孩子创造白球,但创造白球不等于疯狂夸奖。

过度且不合时宜的夸赞只会让孩子迷失,甚至不以为意。

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我们的认可应该是有理有据。

只有发自肺腑的认可,才能带给孩子峰值时刻,从而迸发强大的能量。

有一次,我检查儿子作业,看到他一大篇流水账的结尾,竟然写了让我心里“咯噔”的一段话:

“白居易有诗云‘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盼母归’,生而平等,当人能平等对待生命时,才能算是真正的主宰。”

我很惊讶:这是你写的句子吗?引用名人名言,总结特别深刻!

儿子有些不好意思:是我写的,这首诗是头几天看作文书上看到的,我觉得合适,就放进来了。

我竖起大拇指:举一反三,我要对你刮目相看了。这句话写得很有意境,有点阅读理解里能拿出来让人“赏析”的水平了。

儿子听得心花怒放,开始兴奋起来:这个很简单呀,我早就会了……

他拿着书就开始给我讲起来,虽然讲得乱七八糟,但我总能在恰当的地方给出认可和赞叹。

儿子豪情万丈地讲了半小时,我就认认真真地听了半小时,有不解的地方还虚心请教。

他的眼睛中闪着兴奋的光,仿佛是在说最有趣的游戏。

从那天开始,儿子对优美句子就格外感兴趣。

一有空就抱着作文书仿写,写完以后还不忘拿来让我点评一下。

有时候我也会参与到这种“游戏”中,跟他切磋一二。

慢慢地,儿子的句子写得越来越好。

他还学会举一反三,既然句子能模仿,文章是不是也能模仿?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他自创了一套作文写法,反复运用改进几次之后,他就运用得炉火纯青了。

说实话,全程参与的过程令我震惊。

也许那天发自内心的欣赏,无意间给他创造了宝贵的白球。

当然,不同的孩子,性格不同,适合的方法也不同。

但“术”虽千变万化,底层逻辑始终如一。

我们无法精准地预测哪句话,哪个行为,会突然成为改变孩子人生的宝贵白球,但我们可以选择心怀敬畏。

看见孩子每个细微的进步;

配合他的每次觉醒;

在他还未优秀前坚定地信任他……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当我们选择用正确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摸到峰值白球的可能性越大,剩下的就是给予耐心等待。

寒冬虽料峭刺骨,但只要积蓄足够的能量,风就能吹走严寒,迎来春暖花开。孩子终将迎来绚烂的人生!

举报/反馈

男孩派

105万获赞 22万粉丝
我家有男孩,成长交流平台
安徽洞见科技官方账号,优质亲子领域创作者,品牌企业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