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不仅仅要不断地处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综合医院的转诊关系,同时也要处理各科室之间的冲突,为社区居民提供频繁的外诊服务。

应急事件频发,应对设备简陋,应对能力参差不齐,加之社会大众认为的“轻松”,导致基层社区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程度也是十分大的。

这不仅对基层社区医务人员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对整个基层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产生延迟与阻碍的消极作用。

而社会工作是社会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是十分注重实践类型的学科,它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挖掘他们真正的心理需求,分析其产生问题的最终根源。

小组活动的目的

根据他们的真实需求并为其提供专业的服务,为的就是能够让社区医务人员在繁杂的压力之中能够有一席喘息之地,让自我能够得到放松与片刻的休息。

小组工作能够帮助社区医务人员搭建一个同伴支持互助网络,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之一,开展小组活动是达到小组与其目标的有效途径。

在此次小组活动当中,组员皆是W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心理压力并且自愿来参加小组活动的医务人员,他们都是有着相似的问题与境遇的一群人。

在这个群体中,大家一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同用“气球法”去发泄深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负面情绪。

一同用理性情绪治疗的方法去重新看待压力事件、分析压力源,探寻并尝试新型的解压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有惊喜、有惊吓、有快乐、也有哭泣。

更重要的是无论哪个环节,无论组员诉说出自己怎样的故事,大家没有嘲笑、没有落井下石、更没有指责,有的是大家的互相陪伴、鼓励、支持与理解。

不知不觉中,小组活动帮助大家形成了一个更加牢固的同伴支持互助网络,让他们在接下来的紧张工作中有个一个互相联系更加紧密的支持系统。

小组工作能够帮助社区医务人员营造一个非正式的、轻松愉悦的空间氛围,对于W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来讲,他们生活工作的环境较为正式和传统。

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大家工作的时候都是各司其职,在上班期间很少谈及个人隐私问题,下班后,又急匆匆的赶回家,履行家庭的义务。

这就导致当他们心理压力过大时,自己独自隐忍的状况时有发生。而在这次减压小组活动中,摒弃了传统的、正式的、上下级的相处模式。

取而代之的是别开生面的、非正式的、轻松的聊天分享模式,加之每次小组活动开展之前都会进行热身互动,这使得组员们慢慢的敲碎成人的外壳,逐步打开心扉。

开心的像个孩子一般。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听到组员们爽朗的笑声。

小组工作将会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团建的“新兴之秀”,在当今社会,任何企业、团体都定期进行各种各样团建活动。

最终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增强企业或团体员工之间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大家一起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奋进,这样企业或团体才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对于作为基层的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讲,团建大多数就是集体外出旅游、聚餐、唱歌等。

这些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员工起到放松的功效,但是对于员工与员工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向心力的加强效果就比较差。

有时候会起到反作用,部分员工会认为这是浪费时间,找各种理由推脱。但是小组工作就会弥补这一不足。

表面上看是小组活动,但在更深层次却是通过组员与组员、领导与员工之间深度互动与支持,获得充分的认同与肯定。

提高组员对小组、对企业或团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也能进一步员工对自己工作的事业心与自尊心。

因此,笔者认为小组活动与普通团建相融合构建一个新的团建方式,这既能够让员工身心放松,也能够增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凝聚力。

小组活动实施方面

活动优点,尊重、倾听、接纳每一位社区医务人员在W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由于整体员工的专业知识素养参差不齐,临时聘用员工较多。

专业技能培训的持续性与连贯性较差,加之社区居民与医务人员的配比严重失调,导致任务量繁杂,从而心理压力加大,压力表征各不相同。

笔者在做前期调研时,有一部分人员的言辞非常激烈,抱怨的情绪非常重,而有一小部分认为做问卷没有用,帮助不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等。

面对这些人员,笔者十分有耐心,尊重每一个人。能够认真倾听医务人员的心里话,记录下详细的笔记,整理分析,探求出医务人员的真实需求。

为后期的活动开展做充足准备,以达到活动的预期目标。坚持个别化原则,本次活动贯彻了个别化原则,笔者相信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人。

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特质,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场景下对事物的认知都会有差异。

大部分组员对本次活动表示满意,只有少数组员认为此次活动开展的一般。

作为社会工作者,笔者尊重了每一位组员的选择并做了相应的小结回馈,笔者考虑到了组员中存在年龄、性别、职位以及价值观的不同,尊重每位组员的独特性与价值观。

理论与实际较充分结合的开展活动本文开展活动所用的理论是认知行为理论,笔者把该理论同开展的活动内容相结合起来,首先帮助组员宣泄不良情绪,使组员处于一个放松状态。

其次,帮助组员正面的、客观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周围的环境。

再次,笔者依据认知行为理论,不仅把该理论贯穿到每一节小组活动设计中,还用该理论帮助组员进行分析产生心理压力的压力源及核心压力事件。

引导组员正向的看待身边发生的一切事物。最后,笔者引导组员通过改变自我认知来探求新型减压技巧并尝试。

整个活动下来,得到了大部分组员的一致好评与认可,这也间接说明本次活动开展的还是比较成功的。

活动不足,社会工作者对活动进程控制不到位,导致严重超时对活动进行控制不到位这一问题在第一节活动中就出现了。

在50分钟内对他人、自我、心理压力的自画像进行创作与分享中体现的十分明显。

组员们画完自画像只用了20分钟,笔者当时认为半个小时足够分享了,但是实际进行下来却整整用了45分钟,导致后面的总结也是简单的结束了。

笔者最终通过访谈得知,大家对第一节活动的整体感受不是太好。笔者后期应总结经验教训,在活动开展之前先做预演以及制定详细的风险预案,以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社会工作者的应变机制还有待提高,面对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足在活动中,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工作者预期不符的场景。

譬如,停电、冷场以及组员中途出去接打时间较长的电话等,这些都是社会工作者没有想到的。

在出现这些状况时,笔者会出现“嗯、啊”等这些语气助词用来掩饰自己内心里的紧张与不知所措。

由于笔者与大部分组员都认识并且很熟悉,最终还是靠组员内部的领导者帮助笔者成功化解了危机与尴尬。

笔者是第一次开展组员为医务人员的小组,经验薄弱,因此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应加强此方面活动的经验与历练。

社会工作者带领成人的小组活动经验不足虽然社会工作者具有带小组活动的经验,但是服务对象大都是儿童和青年智力障碍群体。

这两类群体与医务人员完全是不同类型的群体,对初次带医务人员小组的社会工作者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与挑战的。

尤其是在小组中期,组员之间存在分歧的时候,社会工作者在引导力度与“寻找服务对象背后的声音”的敏锐捕捉能力还是欠佳。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加强在这方面的学习与历练。

认知行为理论运用方面

对于认知行为理论的反思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社会工作者对认知行为理论的讲解上较为教条与程序化。

在讲解的过程中,有一些组员就像听一周一次的例会一样,有些组员认真积极,有些组员时不时的看一下手机,有些组员与组员之间还在窃窃私语。

现场整体的氛围不佳、组员的专注力较差。第二,认知行为理论运用的广泛度较为狭窄。

社会工作者主要对八位医务人员开展了认知行为理论的讲解工作,但这八位医务人员在小组中很容易接受该理论,但组员出了小组之后,回到家庭、社区、朋辈群体中很难继续接受该理论的观点。

反而很容易被组员自身的社会环境及人群思想的影响,这样会导致服务效果的持续性降低,不利于组员“自助”缓解心理压力。

对于T市W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小组工作在缓解其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方面是起到了积极正向作用。

对于T市整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是否适用,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因为每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不同省的卫生服务中心状况都是不一样的,具有特殊性。

笔者在对T市W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进行小组介入时,并未选取T市的其他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作为参照物,进行小组介入前后对比,这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

通过对W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开展缓解心理压力的小组活动,笔者发现,他们自从这一次较为近距的接触社会工作,才初步体会到了社会工作的独特魅力。

明白了社会工作到底是干什么的。笔者认为应该增加为社区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小组活动的次数与丰富小组活动的主题,把基础医疗与社会工作结合起来。

这不仅有利于缓解基层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同时也扩展了社会工作实践的领域,进一步增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认知行为理论运用建议方面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在讲述较为枯燥的理论时,应多注意与组员的互动,关注组员的反应。

尝试采用情景模拟、情景剧等方式让组员参与到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去,充分发挥组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体现组员在小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社会工作者要学会适当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一味的主导者。另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在开展类似小组活动时,应根据组员真实需求。

适当把组员的社会关系、人群、社区融入到小组活动中,通过组员相应社会关系、人群、社区的参与,有利于组员解决自身问题。

求同存异的为社区医务人员开展小组活动,增强其普适性,社区医务人员或多或少的会有心理压力。

他们都需要关心、需要安慰、需要缓解心理压力,这是社区医务人员的共同特征。但同一个地区、不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与不同地区、不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现状都是存在差异、具有特殊性的。

结语

总的来说,社会工作者在为其开展工作时应秉持求同存异的理念,尊重其特殊性,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实施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小组工作介入社区医务人员缓解心理压力问题的普适性,才能把小组工作的魅力发挥到最大化。

举报/反馈

珠心社

4.4万获赞 5404粉丝
不管此刻多么黑暗,爱和希望总在前方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