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林辰辰 通讯员 陈胜伟
“让竹林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 10月30日至11月1日,400多名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主管部门的竹子领域专家学者齐聚在浙江农林大学,参加在这里举行的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八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与会专家聚焦“竹业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主题,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中国是竹子王国,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始终对竹子有着特殊的情怀。竹子既能提供良好的生态产品,又能提供独特的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在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增收就业、传播生态文明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关心竹产业发展,在南方各省考察时作出了“让竹林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的重要指示,提出了“以竹代塑”的全球倡议,为竹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挑战,也赋予了林业科技工作者们新的使命、新的责任。
本次会议设一个主会场和三个分会场。在主会场中国竹产业发展论坛上,特邀专家蓝晓光、周国模、于文吉、方伟、顾小平等分别做了《论史前中国竹林》《竹林碳汇监测与碳汇项目开发》《我国重组竹材发展现状与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实施竹产业三三发展战略,建设中华美丽竹林风景线》《浅谈竹林培育》等主旨报告,深度探讨了竹业一二三产业发展及相关科学技术问题。
在第一分会场中国竹业青年学术论坛上,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们重点向大会介绍了各自的研究进展;在第二分会场中小径竹笋产业发展论坛上,研究人员和企业家就中小径竹培育与竹笋利用专题开展了深入交流;在第三分会场竹亚科130年学术沙龙上,专家学者结合竹学史,就竹子分类与生物学特性向大会进行了精彩分享。
与会人员认为,我国竹资源丰富,竹林面积达756万公顷,2022年竹产业总产值达4153亿元人民币,从业人员总数达1700余万人。但从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看,仍然存在竹产业社会服务组织化程度不高,竹精深加工企业较少、三产融合度低;竹山基础设施薄弱、竹林效益低下,竹产业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经济效益下降等问题。如何解决制约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促进竹产业实现高值发展,充分发挥竹业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作用,是全国竹业系统的使命之所系,也是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的重要使命。
与会学者表示,要紧紧围绕“竹业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主题,突出以科技引领竹产业创新发展的理念,准确把握中国竹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准确定位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的发展目标和今后的工作任务,团结和动员竹业界的广大同仁,抓住机遇,开拓奋进,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等国家发展战略作出竹业贡献。
浙江农林大学校长沈希表示,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农林类重点建设高校,浙江农林大学始终将服务国家、省域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作为办学使命。2022年5月份,浙江农林大学为高水平服务好竹产业发展,专门成立了浙江农林大学竹子研究院,并在人员编制、硬件设施、人事政策、平台资源等方面给予竹子研究院以全力支持,要求竹子研究院紧紧围绕国家、省域竹产业发展需求,举全院之力加快竹子高值利用相关技术研发,努力产出一批解决竹产业发展“卡脖子”问题的创新成果,为实现“竹子下山、赋能共富”提供浙农林大人的智慧与方案。
据介绍,浙江农林大学从建校开始就开展竹类研究,是国内最早开展竹类研究的高校之一,在竹资源种质创新与精准培育、竹林稳碳增汇、竹基新材料智造与竹废料高效综合利用、笋竹高值化利用等方向做出了重要贡献。让“竹子成为一张A4纸”的刨切微薄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竹林碳汇领域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不仅如此,该校方伟教授等一批知名专家领衔的竹产业服务团队,其足迹遍布四川、广东、江西、安徽、重庆、贵州等多个省份,为地方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和技术助力,形成“一根科技竹、致富千万家”的乡村振兴服务“金名片”。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