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自律精神是他们未来成功的关键。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精神?这6种教育习惯你不能错过!
让我们一起探索,如何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播下自律的种子,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旅程中,能够自我驾驭,成为真正的主人。
习惯一:伴着而非陪伴
曾经,河南的7岁小曹是个胖乎乎的小胖子,然而,父亲决定带他跑步。
在一年的时间里,小曹从“小胖子”蜕变为“阳光小男孩”。这其中,父亲的陪伴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每天质量上乘的陪伴,胜过一整天的存在。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如小曹般幸运,得到真正的陪伴。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在默默呼唤着父母的关注。
要让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高质量的陪伴是首要条件。
不必拘泥于时间,即使每天只有10分钟,全身心地投入,一年后,爱的涓涓细流将培育孩子的自信、决心、专注和勇敢。
习惯二:商量而非安排
过去的几个暑假,我总是提前为孩子安排各种夏令营和学习活动,大多是我认为对未来和学业有益的课程。
然而,效果不尽如人意,冲突不断。最近,我决定“躺平”,让孩子自己决定。
令人惊讶的是,他的选择与我的期望完全一致,我再次确认后,才为他报名。整个过程对我来说几乎零压力。
尊重是行动的动力之源。
对待孩子,应像对待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让他们参与家庭和生活的决策,承担自己的管理责任,建立自我负责的闭环,而不是一味地为他们做决定。
习惯三:重行为而非说理
“多少次了,用完的东西要放回原处。”
“你能不能不再拖拖拉拉的?”
您是否经常感到孩子长大后变得难以管教,他们似乎故意不听,不做,似乎是在对抗您?
实际上,这是我们陷入了“过度说教”的陷阱。
人的心理是如此简单,如果遭受过多或过强烈的外部压力,或者时间太长,就会产生本能的逆反。
最好的教育方法是,通过行动而不是言语来传达教育。
玩具随处乱放,下次再想玩时,就找不到了;
迟到拖拉,老师自然会采取“惩罚”措施。
不必多说,放手一些,让孩子自己体验“自律”的好处。
习惯四:激发内在动力而非物质奖励
以奖励为驱动,真的能培养出勇敢的人吗?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喜欢使用这一招:
“写完这3页作业,你就可以看30分钟电视。”或者,“一周内叠被子,奖励你10块钱”。
然而,孩子也是“勇敢的人”之一。
被物质奖励所驱动的孩子看似听话,但实际上,他们内在的动力正被物质欲望和权威的约束所吞噬。
真正的自律不是结果,而是热爱,不是通过逼迫或哄骗来实现,而是通过激发内在的动力。
长期来看,那些享受学习的乐趣而不是物质奖励的孩子更加持久和快乐。教育不是快餐,培养孩子需要时间和努力。
习惯五:循序渐进而非一口吃个胖子
许多家长因焦虑而不能容忍孩子的一丝放松:
一次考试不理想,就责备孩子的人生毁了;一次无心的错误,就仿佛人生末路。
要让孩子具备自律,家长需要理解什么是真正的“自律”。
自律并不是无休止的坚持,而是逐渐提升的自我控制能力。
自律不仅意味着做自己想做的事,还意味着不做自己不应该做的事。
优秀的孩子是多种活动的融合,包括学习、娱乐、休息和运动。
习惯六:以身作则而非教而不实行
有一张照片在网上广泛传播:妈妈在地铁上捧着一本书,孩子也捧着一本书。
这张照片传达的道理很简单:
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榜样。如果父母不自律,很难培养出自律的孩子。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镜像。
如果父母不爱阅读,孩子也不会。
如果父母的生活颓废,孩子也会失去动力。
如果想让孩子掌控情绪,父母需要首先保持情绪的稳定。
结束语
最后,我想说的是——
自律虽然不容易,但并不是不可能的任务。
教育的道路上,习惯是关键。良好的教育习惯是培养孩子的基础,从习惯入手,帮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是父母赋予孩子终生财富的一部分。
真正的自律必须建立在自尊、自爱和自主之上。
当一个人真正爱自己、尊重自己时,他自然会采取有利于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行为。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得不错,那就点个赞吧,最好加个关注,多谢阅读。
这个专栏将帮助你快速建立科学养育观念,实现在育儿路上的快速成长。
【作者简介】壹心大哥:亲子沟通技巧教练,亲子关系改善顾问,亲子教育实战专家;擅长心灵写作、自我疗愈、自我觉察;
长期分享科学育儿理念、方法与父母自我成长问题的真相反思;已经帮助近千位家长学会情绪管理与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