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购车无忧:包括5,000元定金可抵10,000元购车款;
2.选配无忧:全系最高15,000元选配优惠;
3.用车无忧:终身整车/三电质保、终身道路救援;免费家充桩或2年限额免费充电;以及高阶智驾ROBO Drive Max免费订阅6个月;限时终身买断立减30,000元等权益;
4.邀请无忧:此外邀请购车立享价值5,000元起奖励。
另外,在极越01的外后视镜上,除了集成常规的摄像头外,还配有隐藏式麦克风,用于车外的语音交互使用,在车头和车尾也都配有麦克风;同时在侧裙位置还设置了四枚灯珠,用于传统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极越01全系采用五座布局,后排支持4/6比例放倒,常规状态下,后备箱容积为555升,放倒后拥有2161L纯平拓展储物空间。
尾部设计依然贯彻极简风格,采用了时下贯穿式尾灯设计,内部灯组结构非常精致,造型与前大灯组一致,形成很好地呼应。此外,极越01还配备了电动升降式尾翼,该尾翼可以实现手动/自动调节,在自动模式下,当车速达到95km/h以上时,车辆AI会自动升起尾翼以降低风阻;当车速降至65km/h以下时,尾翼自动收回。
在外观配色上,极越01提供星河紫、星辉橙、星晨白、星宇灰配色可选,以及还有一款黑化版车型可选。
同时在后排还配备了7英寸液晶仪表盘,不仅可以对空调、多媒体等进行控制,同时还可以对侧后方开门进行风险提示,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乘客的安全性。
可以借鉴的是,初代iPhone取消了传统实体键盘式,当初很多人难以理解,但如今来看,无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创新。而如今汽车正朝着智能化方向高速发展,与当初手机的发展历程高度相似,所以这或许会是未来汽车的设计走向。
相比于设计,极越01的核心竞争力更多体现在智能化上,它是首批搭载高通第四代骁龙数字座舱平台——8295芯片的车型,该车规矩芯片采用5nm制程,AI算力达到了30TOPS,是8155芯片的8倍,它不仅能带动11块屏幕,同时还支持沉浸式3D交互。
在极越01上,首次完全启用双NPU,AI总算力达到了60TOPS,在强大的NPU算力加持下,新车可以支持车外语音控制、主驾免唤醒、可见即可说、四音区同时说、语义识别等功能,语音系统可以搞定全车所有功能操控。
比如在车外可以呼叫语音助手“SIMO”打开或关闭车门、后尾门及车窗,且可以单独控制任何一侧车门和车窗;同时还可以呼叫语音助手播放音乐、灯舞、打开充电口盖、播报剩余电量等一系列功能。
而在车内,可以连续不停的说:打开空调、打开车窗、导航去某地、我热了、我饿了等语音指令,语音助手都能快速操作;更重要的是,在车内四个位置都可以进行语音交互,并且做到互不打扰。
极越01率先在业内实现语音AI算法全量本地化,简单理解就是不依赖网络或弱网的情况下,也照样可以流畅交流,不会变成人工智障。且AI算法本地化还有一项优势就是体现在数据安全方面,用户声音数据“不出车”,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避免大数据“杀熟”。
此外,极越也融入了文心一言的大模型能力,是全球首个大模型“上车”的智能汽车,让SIMO的智商达到了新的高度,智能座舱从此拥有了逻辑推理、策略规划和内容生成等诸多能力,能解奥数题,助力“自然交流”再进阶。
除了顶级的智能座舱,极越01更搭载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百度Apollo智能驾驶系统,并且采用BEV+Transformer的“纯视觉”技术方案并实现国内唯一量产,基于双NVIDIA DRIVE Orin芯片,AI算力508 TOPS,并搭载28个智驾传感器,包括11个高清摄像头(其中7个800万像素,行业数量最多)、12个超声波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
目前这套“纯视觉”技术方案已经在上海城区道路实现领航辅助驾驶,年内将在上海、深圳和杭州三个城市落地,同时全国90%的高速高架都可使用PPA。预计到2024年,PPA将逐步开通全国200+城市。
续航方面,单电机版入门版车型搭载容量为71.4千瓦时磷酸铁锂电池,CLTC工况续航里程550km;单电机高配车型和双电机车型均搭载容量为100千瓦时三元锂电池组,CLTC工况纯电续航里程分别为720km和660km。
相较之下,在8295芯片的加持下,极越01的智能座舱水平无疑是独一档的存在,无论是操作流畅度、反应速度、语音交互能力等都可以用遥遥领先一词来形象;不过随着未来越来越多车型装配8295芯片,其优势将逐渐减弱。
另外,作为唯一一个Apollo高阶自动驾驶能力全面赋能的智能汽车品牌,极越01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也是目前一流水准,这些都是极越01在市场竞争中的主要核心优势。不过劣势在于极越品牌知名度一般,销售渠道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吉利与百度的战略合资与华为智选模式非常相似,百度提供领先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文心一言等AI技术能力来赋能极越,而吉利则负责新车的研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百度与吉利强强联手打造的极越品牌,有望成为未来智能出行领域的重要参与者。(文:太平洋汽车 吴启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