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华
国家一级作家,艺术家,著名诗人,“梨花体”诗歌创始人,“梨花公社”创始人。其诗歌作品语言简练、风格沉着,以朴素的幽默感勾勒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当下极具方向性、争议性和探索意义的诗人。
2006年赵丽华的诗歌引发巨大争议,该事件因参与人数之多、波及范围之广、影响力之大,被媒体称为“自1916年胡适、郭沫若新诗运动以来的最大的诗歌事件和文化事件”。
近年来,赵丽华及其梨花公社带领上百位艺术家先后打造完成北京梨花公社、承德兴隆梨花公社、浙江衢州梨花公社,它们分别成为重要文化品牌、文旅标兵、美丽乡村及乡村振兴样板。
目前,梨花公社已有数百位签约艺术家,开展平台拍卖、艺术培训,免费艺术讲座上千场。成为艺术乡建、艺术启蒙的经典范例。
本文节选自《人民艺术家》杂志第202309期,内容有删改。
编者按:今天的赵丽华,似乎已经不再写诗了,而是选择将柴米油盐的生活,过成另一番富有诗意的模样,但在中国诗坛上,关乎她的传说依旧不绝于耳……她灿烂地笑着,她心中的诗画世界,被她一层层剥开,如同剥着洋葱,刺激得人们想流泪,因为剥到最后,人们看到的终究是一个不加任何修饰的、赤诚相对的、呈现生命本真之态的人世间,而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藏无可藏。
01
你的四周
你的四周是无边无际的空白
你的四周不出现抽象的花朵
抬头看不到天空中的月亮
你静静行走
脚下没有实际的露水
连雾霭和风都是淡的
你在慢慢稀释掉周边的一切事物
你在脱却臃陈
你在逐渐隐身
赵丽华 《白色花》 布面丙烯
02
以各自的方式
捕蝇草和猪笼草在用它们不同的方式
捕食着近身而来的昆虫
厚壳蛤也像牡蛎一样依附在热带的海底
等待着那些头脑单纯的浮游生物
大象被狮子分食
猎豹在追逐羚羊
在这个相生相存的世界,我们活着
在不断的兼并与冲突中
内心涌出大的静寂与和谐
赵丽华 《表演》 布面丙烯
03
生活的大幕徐徐落下
生活的大幕徐徐落下
曲终人散
我肯定是最后一位从观众席中站起来的人
我起身离去
最后看一眼生活
——这被层层包裹的甘蓝
发现它每一层都是一样的
只是越往里剥越干净,越空
赵丽华 《洞天一》 布面丙烯
04
随着轰隆的巨响……
随着轰隆的巨响,漫天的潮水
向堤坝冲去
它们像挣脱枷锁的野兽
像放纵的马群
一旦突破防线,它们对现有的秩序与规则的
反叛和破坏
将是剧烈而空前的
我失手打碎了镜子。我不照耀什么
我能变坏吗?
我能坏到哪里去?
赵丽华 《神马》 布面丙烯
05
猴皮筋
这个夜晚
一晃就过去了
我们还在不知不觉中
有时我一个人
把它向深处拽去
像拽着一根猴皮筋
其实一切感觉上的丈量都是失实的
一个人的苦恼有着人为的弹性
而快乐也是
赵丽华 《夜》 布面丙烯
06
你必将看到这张纸
你必将看到这张纸
上面满是一些你不想说出的语言
你必将看到潦草的命运背过身去
眼睛里满是呆滞的白光
你必将看到你钟爱的瓷器
变成一地扎人的碎片
你必将看到风像风一样漫无边际
漫无目的,无助地飘啊——
你必将看到在熊熊火焰中
树枝惊叫着,变成了灰烬……
赵丽华 《老杏树》 布面丙烯
07
广寒宫
我们遇上了悲伤的生活
但我们也得到了足够的安慰
你擦着我的眼泪
你说:我们现在首先要做的
就是把这台机器的柴油
换成汽油
这样它的震动就会小一些
它喷出的黑烟
也会少一些
那样我们就可以开上它
去广寒宫玩了
赵丽华 《浩瀚》 布面丙烯
08
爱情
当我不写爱情诗的时候
我的爱情已经熟透了
当我不再矫情、抱怨或假装清高地炫耀拒绝
当我从来不提“爱情”这两个字,只当它根本不存在
实际上它已经像度过漫长雨季的葡萄
躲在不为人知的绿荫中,脱却了酸涩
赵丽华 《两只猫》 布面丙烯
09
风沙吹过……
风沙吹过草原
风沙吹过草原的时候几乎没有阻挡
所有的草都太低了
它们——伏下身子
用草根抓住沙地
风沙吹进城市
风沙终于吹进城市
在城市的街道上
它们飞奔
步伐比行人还快
它们遇到混凝土建筑
遇到玻璃幕墙
它们一路地往上吹
带着情绪往上吹
在最高的楼层
呜咽得最厉害
风沙吹过我居住的城市
向南一路吹去
风沙还将吹过我
吹过我时
就渐渐弱了下来
赵丽华 《凤凰》 布面丙烯
10
汽车眼里的路
高速路没有嘴,但我得承认
它咽下了许多东西
它还能喝到雨水
高速路没有嘴巴,这谁都知道
但我乘坐的这辆汽车有
因为它能说出简单的、机械的话
它偶尔也能呻吟、咳嗽、大喘气
它思想直观
它不浪漫
最重要的是它比我看到了更多的路
看到一条路一直走到黑
一条路转了个弯
拐上了另一条路
一条路在尾随另一条路
一条路在蒙蔽另一条路
一条路在靠近另一条路
一条路从另一条路上分裂出去
一条路像蛇一样钻入密林
它的尾巴还露在外面
一条路像蛇一样钻出来
浑身披满了潮湿、鬼魅与岚气
一条路忘了自己的出处
一条路忘了自己的目的
一条路在微笑
一条路在哭泣
一条路因为爱上另一条路
而失重
而交合
而飞起来
而更多的路在坠落
更多的路在衰败
突然地断裂
并戛然停住
赵丽华 《额尔古纳》 布面丙烯
诗学观点
其实,诗歌文本的优劣,探索的有效与否,有时应放到一个更为长久的时空去观照和掂量。纵观我们的诗歌史,每一个时代的探索者首先在于勇于解构,解构不是为了虚无的无意义,而是为了在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打开事物的本真,把触角探得更深广,得到更大的自由与可能性。汉语诗写作是条没有尽头的路……左右我们神经的一是诗美的形式感,二是哲思的含金量。有人说古体诗是“有句无篇”,而纯口语则是“有篇无句”,二者的局限在文本实现中应该同样值得我们警醒。试想,一首诗像某篇散文或小说的场境、细节的分行断句,那诗歌的文本该有的位置会不会产生太大的摇移?我坚信诗歌的叙事性肯定和小说与散文有所不同,我们应该寻找更多的可能性。另一个极端是诗歌纯粹成了技术与修辞的迷宫,成了内心私密之语,徒有句式和结构,如此的诗歌还有诗性的原生力吗?还有阅读的原色与快乐吗?在我眼里,诗歌应该是多维发育的一种事物,跨文本也好,或某先锋理念和探索也罢,都是“诗之前”或“诗之后”的玩意儿,观念形式是一,文本实现才是其根本。——钟硕
新诗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诗歌主要不是为了抒情,不是为了讲道理,也不是为了享受单纯的语言韵律美,更不是为了用诗歌教育人。诗歌的本质应该是将人的生命的呼吸表达出来,将人的生存体验表达出来。诗歌不是说明,不是说理,诗歌是人的生命与体验的直接呈现。说是呈现,意思就是说,诗歌的内蕴与读者是“不隔”的,是瞬间直达的,绝对不需要所谓的修辞与玄学的遮蔽,诗歌是对生命的敞亮。——赵思运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