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是儿童粗大动作发展最快的阶段,粗大动作训练相对容易,只要在生理成熟的基础上,刻意训练就能取得成效。以下是粗大动作训练的主要内容:俯卧、独坐、爬行、站立(双脚或单脚)、行走(摆臂自如)、上下楼梯、跨过障碍、踢球或沙包、跑步、跳跃(双脚跳、单脚跳、跳绳、跳过障碍)、蹬小自行车或滑板。
上肢训练内容:手臂的屈伸、投掷、推球或沙包以及拉等动作。
粗大动作训练的主要方法:
①示范。
②手把手地辅助。
③强化训练,保证质和量。
举例如下:
目标:
独自做前滚翻
方法:
(1)先让孩子好好看几次示范,然后教他前滚翻的方法。
(2)让孩子把手平放在地板上,把他的头压低,以便让他用颈背翻滚。帮他抬起腿翻过去,逐渐地减少帮助。
(3)让孩子摆成前滚翻的姿势后,告诉他用双脚使劲蹬地板。滚翻得比较好或很好时都要表扬他。
(4)用凳子或枕头把垫子摞起来,让孩子趴在上面,头及肩从垫子的一端吊挂下。一边帮他翻滚,一边说:“翻过去,翻过去。”做得好就表扬他。
粗大动作训练不一定要买很多感觉统合的教具。很多项目无需特别的教具,如跨障碍训练,摆个小盒子、小箱子即可。
目标:
能够连续跳绳
方法:
(1)先让孩子看几次跳绳的示范,让他理解跳绳的基本动作。
(2)让孩子手持跳绳,一只脚踩在绳子中间,双脚交替跳过绳子。逐渐减少帮助,鼓励孩子自己掌握节奏和动作。
(3)让孩子摆好跳绳的姿势后,告诉他用双脚同时跳过绳子,并鼓励他逐渐加快速度。
(4)让孩子跳绳时,可以设置一些小目标,如连续跳过10个、20个等,逐步提高孩子的跳绳能力。
除了上述的粗大动作训练,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训练:
1. 搭积木、拼图等游戏活动,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小肌肉群的灵活性。
2. 通过球类活动,训练孩子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3. 让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接受阳光和新鲜空气的刺激,促进身体和大脑的发育。
4. 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和交流,提高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总之,学龄前是孩子粗大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刻意训练和家长的耐心指导,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身体机能,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