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马超
2023年10月18日下午,武汉新洲双柳附近的长江岸边,53岁的志愿者方向明如往常一样,用探寻的目光注视着宽阔的江面。仿佛知道老朋友来了,一个黑亮的脑袋探出江水,圆润的身子一潜一浮,自在嬉戏。就在不远处的长江堤岸,长江武汉段第12座大桥——武汉双柳长江大桥正在建设中。
江豚母子照片出现在大桥环评报告中
武汉双柳长江大桥北岸位于武汉市新洲区,南岸位于鄂州市华容区,大桥及其接线是武汉都市圈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桥主跨1430米、宽50.5米,是目前长江上最宽的钢箱梁悬索桥。
在2020年9月公示的新港高速双柳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上,提到这座大桥和这条通道的特殊作用:途经武汉、孝感、鄂州、黄冈、黄石,连接了“武鄂黄黄”城镇发展轴带……将有效支撑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对武汉都市圈乃至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双柳长江大桥南北两岸施工现场。
桥通则路通,路通则物通。这座大桥的建设,众所期盼。
在新洲双柳这片宽阔的长江水域,一组监测数据同样引起人们关注。
长江江豚作为长江水生生物的旗舰物种,是反映长江生态环境好坏的“晴雨表”,曾经一度疏离长江武汉段。如今,它们正在回归。
武汉渔政部门在巡查中发现,白沙洲、天兴洲、新洲江段和汉南江段这四个点位,是近年来长江江豚出没较多的区域。尤其是新洲双柳挖沟江段,从今年4月份起,成为在武汉发现江豚踪影最频繁的水域。据研究人员分析,估计已有10余头江豚在武汉这片“江豚湾”安家落户。
对江豚等长江生物的关注,在双柳长江大桥立项建设之前的环评报告中就出现了。
长江江豚在武汉双柳长江大桥附近游弋、玩耍。
报告提到,工程涉及江段是鱼类洄游通道,中华鲟和江豚有一定出现几率;根据往年研究数据显示,大桥所在的罗湖洲水道约有14头江豚。报告中还特别附上了一张彩色的江豚母子图片,一大一小两只“微笑天使”露出招牌笑容。
报告列举了对水生生物保护的措施及建议,要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和管理力度,合理进行施工组织,双柳长江大桥及栈桥基础施工应选在10月至来年5月的枯水季节进行,避开水生动物的活动高峰期。其中,还特别提醒:要避开珍稀保护水生动物的洄游高峰期。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江豚靠近施工区域,视具体情况采取暂停施工或敲击船舷的善意驱赶方式,将江豚驱离施工水域,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一跨过江,大桥设计桥墩不“沾”水
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铁大桥院副总工程师、双柳长江大桥总设计师徐恭义的办公室,简练写意的一跨过江大桥设计图稿挂在进门处。
这位以设计悬索桥闻名的大桥设计师告诉记者,双柳长江大桥主桥是一座单跨钢箱梁悬索桥,设计利用悬索桥跨越能力大的力学特性而采用一跨过江的桥型方案,不用在江水中打一根桩,南北两岸引桥均在陆地上进行,已完全避开水中施工。
水上主桥所用的结构为钢箱梁,也将全部在桥梁工厂分节段制造,通过专用船舶运至桥下水域,再用缆载吊机提升吊装,现场作业仅仅是在高空焊接主梁接缝,因此,架梁施工全过程也不会扰动江水。徐恭义介绍,钢梁和悬索系统的外表面尽可能采用长效环保措施,以减少后期结构养护和油漆修复对江水对生态的不利影响。
大桥在桥型设计上已经避开水了,南岸主塔建在陆地上,北岸主塔建在无水的边滩阶地上,常水位下是无水施工,徐恭义称:“这既节省了工程造价,降低了施工风险,也减少对长江水质的影响,对江豚和鱼类等水生生物更加友好。”
“江豚是长江生灵,它们太可爱了!”上世纪80、90年代,徐恭义坐船从武汉到上海,一路上不时可以看见江豚的身影,后来再看到它们的机会少了。这几年,徐恭义又听到了很多江豚的消息,前不久,他偶然看到了一部纪录片《江豚归来》,其中研究人员、沿江群众保护江豚的努力让他动容。作为大桥的设计者,徐恭义说:“我们桥梁工程师更应该树立环保的理念,使工程尽量往环境友好上发展,尽可能减少桥梁建设对江豚等生物的打扰”。
不打扰长江——这不仅是双柳长江大桥的选择,也是近几年来“建桥之都”武汉在新建长江大桥时不约而同的主动选择,阳逻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都是采用一跨过江的悬索桥桥型。
徐恭义认为,有国家财力、科技实力和产业能力作支撑,桥梁建设者从环境保护角度有了更多的选择,在条件严苛区域,也能够给长江航道留下更大使用空间,为生态保护做出更大的努力。
大桥建设“小心翼翼”不打扰长江
环评报告中的提醒,双柳长江大桥建设施工人员没有忘记。
10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在双柳长江大桥项目鄂州侧南主塔工地,今年5月开建的主塔初露雄姿,正在进行主塔下横梁施工。
武汉双柳长江大桥岸上桥墩作业使用全封闭式筑塔机,有效减少噪音和扬尘。
走在施工栈桥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大桥粗壮的八边形主桥墩稳稳伫立在岸坡处。中铁大桥局双柳长江大桥项目部安环部部长张志友和四名同事,每天在工地不间断巡查。他介绍,作为辅助设施的施工栈桥、防撞墩,是去年枯水期架设的;正在施工的主塔外包裹着一个“蓝盒子”,这是全封闭筑塔机,可有效隔绝施工产生的噪声和灰尘;一面电视屏幕大小的扬尘、噪声监测屏24小时显示着监测数据。这样的监测仪器,工地共有四个,除了主塔施工栈桥,还设置在混凝土搅拌站、引桥施工区域等地,均在最显眼的地方。
与传统的工地不同,这里绿化和草坪不少,地面干净湿润,张志友介绍,不少树木是从周边搬迁后的村落移栽过来的,为了控制工地扬尘,洒水车会定期洒水,这些水来自经过沉淀处理后的工程用水。护坡也被撒上草籽,避免泥土裸露滑入江水中,引桥桥墩施工区域周边铺上草坪绿化。
安环部的工作是个“得罪人”的工作。巡查发现的问题,张志友手机里的“施工生产群”里会第一时间图文上传,要求相关部位立即整改。在锚锭基坑旁的工地红黑榜里,正张贴着一张提醒,通往锚锭基坑的马道上混凝土渣未清理,要求尽快清理,不能带泥上路。
“大桥建设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大家也越来越重视。”中铁大桥局双柳长江大桥项目部安全总监孙传洲从事桥梁建设30多年,见证了四座长江大桥的诞生。他举例,大桥钢梁打砂除锈,过去是露天进行,现在全部在室内进行,吸尘喷淋设施要求到位,涂装也不允许露天作业,全部工厂化施工,再运到现场装配,建筑垃圾不允许在施工现场堆放,更严禁往江中排放。此外,项目施工的同时,第三方环保监测单位还定期对各标段可能产生污染的地方进行监测。
目前,武汉双柳长江大桥施工全面提速,两岸主塔拔地而起,隔江相望,主塔预计明年五月封顶,接下来将进入主缆架设、桥面施工阶段。整体工程预计2026年上半年完工。
扬尘噪声监测仪24小时显示武汉双柳长江大桥施工现场相关数据。
9月14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在新洲双柳的渔政码头趸船上布设了一套阵列式水下实时声学监测仪。截至10月24日,研究人员已通过监测设备记录到6974次来自江豚的声呐预警。
武汉市禁捕办有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10月26日,武汉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武汉市推进长江江豚重返武汉城区江段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十大任务,组织市直相关部门与科研、公益单位联合启动“江豚回归江城”计划,合力守护长江,守护着江豚栖息地。
武汉双柳长江大桥是张志友参建的第一座长江大桥,岗位的职责让他不仅是建设者,也成了守护者。张志友的女儿刚刚半岁,在工地忙碌的他只能一个星期回去看女儿一次,正在建设中的这条城市通道还将经过他的老家孝感。他期待着大桥的早日建成,这样,他就可以带着女儿来看大桥、看江豚。
文章经授权发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
出品 江豚工作室
文字 夏琼 高宝燕
图片 高宝燕 夏琼
编辑 叶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