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部关于北京人在纽约奋斗的电视剧家喻户晓,那就是《北京人在纽约》。今晚,做客《了不起的歌》嘉宾田浩江,他的事业奋斗经历就是现实版的“北京人在纽约”。
他的人生犹如一部歌剧一样跌宕起伏,他是新中国第一代立足西方歌剧界的华人歌唱家,与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签约二十年。帕瓦罗蒂、多明戈都曾在谢幕时向观众赞美他。他在四十多个世界顶级歌剧院饰演过五十多个重要角色,唱过一千四百多场歌剧……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田浩江,1954年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军人家庭,15岁时被派到北京西郊一座锅炉厂工作,当了六年半的钣金工。恢复高考后,他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1978年,中国的大门向全世界打开,新的电影、诗歌、音乐走进了中国,也让田浩江燃起了“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念头。“当时的我只会唱两个半的咏叹调,那半个咏叹调是《费加罗的婚礼》,我前一半学了用意大利文唱,后一半还只会用中文唱。”
就这样,1983年,29岁的田浩江背着一把吉他,带着35美元和4句英文,坐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开始了留学生涯。当时这是一场有去无回的奔赴,因为田浩江根本没有钱买回程的机票。“落地纽约第二天,我就去了大都会歌剧院看了人生的第一场歌剧,主演是巨星帕瓦罗蒂。“当时我身上只有35美元,拿出8元买张站票,能看到真实的帕瓦罗蒂当然很高兴,当时最真实的感觉是:我还剩下二十七元,怎么办?怎么活下去?”
“打工”这是田浩江能想到的唯一办法,他去学校报到后,找到了洗碗的工作,每天上午为600个学生洗碗。在别人看来这是份非常辛苦的工作,但田浩江却认为,比起在锅炉厂工作那六年,每天抡着大锤,推着沉重的铁板,电火花、灰尘满天飞的日子,这些活儿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已经开始逐渐地向梦想靠近了。
1987年,田浩江拿到了美国丹佛大学声乐表演硕士学位,1991年正式签约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成为首位在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签约20年的中国歌剧演唱家。
走进歌剧院主要的动力就是她
如同歌剧一样,田浩江的生活里也有一位女主角:玛莎。在田浩江的心里,他事业和生活的一切功劳都归于玛莎,一切晦气都靠玛莎解救。这位隐居幕后但时时发声的女主角,像一个空气阀,在重要决策或压力增大时,充当田浩江生活中的“空气阀”,为他打气,也为他泄气。田浩江对玛莎的赞美也是毫无保留:“一个成功的男人前面,一定要有一个成功的女人,她让你左转,你听指令左转就可以了。”
玛莎是一位从事人类遗传学研究的科学家,但是这不妨碍文艺男和理科女擦出爱情的火花。田浩江在美国丹佛上大学期间,玛莎让同学们去她家聚会,一边给他们做饭,一边给他们展示自己的“唱功”!结果,玛莎演唱的《路边有个螺丝帽》和《我爱北京天安门》,让现场学习歌剧演唱的同学们笑得前俯后仰。“她唱歌的时候是那种港台口音,但满满的都是真诚。”
两人相恋后,玛莎成为了田浩江在美国奋斗的最大动力,他要全力以赴给玛莎一个安稳幸福的家。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拿下了第一份大都会歌剧院的演出合同,就在当天他和玛莎结婚了。而为了支持田浩江的事业,婚后玛莎放弃了自己的科研事业,她不仅对艺术有着高超的领悟力,而且在生活持家上也是一把好手,最擅长的菜式是北京烤鸭。“我们从1991年搬到纽约至今,玛莎做了大约两千多只烤鸭。”
而今,这位年近70岁的歌唱家依然对唱歌、对生活保持着热情和真诚,一起听一听,他在《了不起的歌》讲述影响他人生的那些了不起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