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新时代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新变化为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带来很多新的挑战。
目前多数高校为更好地开展心理育人工作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朋辈群体与大学生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生活经验以及共同关注的问题等,互相更容易产生心理共鸣,所以朋辈群体的作用就尤为重要。
并且,从心理互助的角度来看,心理互助普遍存在于生活之中,当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烦恼和困难时,求助于自己的朋友寻求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情感安慰的可能性更大。
在接受访谈的过程中,大部分大学生都表示自己在学习或者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者难以排解的压力时,会选择与自己的朋友倾诉或者寻求帮助。
同时,他们也表示人际关系是影响自己情绪与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要重视朋辈交往的作用,形成朋辈交往的良性循环,并通过朋辈交往学会与实现心理互助与自助。
首先,大学生要注重与朋辈的双向互动,正视自己与其他同学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在朋辈交往中既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能认识到自身优势,进而弥补不足,巩固自身优势。
其次,大学生要主动学习朋辈交往的相关知识和技巧,端正人际交往的态度,学会真诚地接纳别人,构建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为实现心理自助与互助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后,大学生要努力成为朋辈交往中的榜样示范,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做到内外兼修,将良好的个人修养体现在举手投足之间。
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朋辈交往中传播正能量,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校园氛围,提升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心理育人工作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首先就要整体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以新时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为基础开展心理育人工作。
新时代的大学生接触新鲜事物和交友的途径和渠道较之前增多,自我意识更强,有自己的社交原则,因此在心理育人工作中更要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
同时也要注意到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崭新广阔的获取信息的空间,因此在新时代心理育人工作中更要注意利用好网络平台。
其次,坚持以生为本原则也意味着心理育人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地开展教育活动,不仅要解决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等。
更要注重发展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以促进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另外以生为本原则更要求高校在开展心理育人工作时关注大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和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和辅导。
对困扰大学生的寝室关系问题、学业问题、就业问题、恋爱问题等要加强问题分类指导,对不同性格特质、心理状况的学生进行分层指导。
例如,针对大学生遇到的寝室关系问题和恋爱问题,要通过课程辅导等方式加强对大学生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的引导,针对大学生遇到的学业问题和就业问题。
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择业观和就业观,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
针对不同性格特质和不同心理状态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等。
高校要充分发挥在家校社协同心理育人机制中的指导作用,一方面,从家校协同心理育人机制建设来看,高校要畅通与学生家庭的沟通渠道。
与学生家庭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建立明确的家校合作章程,对家校合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的规定。
同时高校要注重对学生家长进行家校协同心理育人理念的宣传,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定期为学生家长普及心理知识,帮助学生家长掌握促进大学生心理成长的方法。
吸引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之中,注重听取学生家长在协同心理育人工作中的意见与建议。
与学生家长共同搭建家校协同心理育人的良好平台,共同完善家校协同心理育人机制。
并且设立相应的预警方案,规范应对突发心理事件的处理程序,当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根据预警机制的部署,对有特殊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适当的监控和心理疏导。
另一方面,从校社协同心理育人机制建设来看,高校要重视主动与社会上一些行业、企业加强合作。
将校外的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引入学校教育之中,也为心理育人工作的开展争取更多的社会实践资源。
同时也要加强与专业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合作,为心理育人工作开展寻求更充足的专业力量的支持与帮助。高校要尽可能地丰富心理育人的实践活动,并确保相关活动宣传到位。
首先,要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实际和个人发展实际出发设计相关活动,在设计活动之前对学生的真正需求进行广泛调研,充分考虑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开展形式多样、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心理育人实践活动。
其次,在设计相关的心理育人实践活动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策划组织与参与相关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鼓励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和创意参与到活动的策划组织中,以此来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另外,要确保心理育人相关活动的宣传到位。
在实际访谈中,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学校举办的相关活动了解不充分,对于心育活动的相关宣传不应该只局限于简单的展板或者海报,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的作用。
在QQ、微信公众号、学校官方网站等进行充分宣传,通过新颖的内容与形式、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增加大学生参与心理育人相关活动的兴趣,提高大学生对相关活动的参与度。
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相关主题实践活动,扩展大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促使通过相关活动的开展真正实现心理育人目的,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心理育人不能单一由辅导员或者专业人士来承担,而需要建设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场,用环境影响人,用人影响人,构建一个一体化的共同干预机制与平台。
从高校内部来看,全员心理育人应是指高校全体教师以及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保障部门等全部参与到育人过程之中。
目前,迫切需要提高高校所有教职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增强在心理育人中的角色意识和参与意识,进而构建一个全员心理育人的模式。
要推进全员心理育人,实现心理育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更专业的育人队伍的支持和影响。
要推进高校心理育人队伍高质量建设,首先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进一步保证专业教师的配备,为心理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要重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进行心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且通过鼓励他们进行心理咨询资格认证等方式,不断提升他们的育人能力。
最后,加强心理育人专兼职教师同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委员等的交流与沟通,更好地提升这支育人队伍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
建设一支专业素养更强、协作水平更高的高质量心理育人队伍。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主动学习心育知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要早于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
实际上,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从早在婴幼儿时期就开始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学生身心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不当的家庭教育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严重后果,甚至会危及家庭乃至社会=因此家长必须改变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家长要转变原有的家庭教育理念,树立心理育人的观念。首先要理解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教育。
更是对家长的教育,家长要积极转变以往的将教育等同于对学业的督促或者学校教育的观念,树立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意识。
认识到心理健康和良好品德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中避免角色缺位,坚守职责义务。其次,家长要及时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一些不良的家庭教育心理并加以反思和避免。
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因为想通过对比获得优越感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出现攀比心理,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还有部分家长因为自己童年的某些缺失或平时陪伴孩子时间不足而在产生补偿心理与放纵心理,危害孩子健康人格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塑造。
更有部分家长因为对孩子期望过高而产生从严心理,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乃至出现逆反和抵触心理。
家长要通过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平时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等途径避免或改正不良家庭教育心理。
最后,家长要主动学习心理育人的相关知识,把握孩子在每个成长阶段的不同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的认识停留在从幼儿园阶段到高中阶段的教育,对于孩子进入大学阶段的教育存在漠视和放任的态度。
实际上在进入大学阶段孩子的精神需求和情感需求较之以前更高,并且由于他们突然离开父母,在全新的环境中遇到压力和挫折时,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因此家长只有更好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在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提供理解、帮助和支持。
父母是孩子的情绪榜样。父母无法有效正确地管理自身情绪,甚至长期发泄消极情绪,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这种心理影响往往不被重视且具有隐蔽性,直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才发现为时已晚。
另外在访谈中也发现,部分大学生在遇到压力与挫折时,自己积极的信念无法抑制负面情绪时,来自父母的压力和不理解有时候会成为他们情绪爆发的导火索。
因此,父母做好情绪管理,为孩子做好情绪榜样就非常重要。父母要为孩子做好情绪管理榜样,首先,就要做到在孩子面临压力的时候,成为支持孩子的力量。
家长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大学生在当今的学习环境中面临着求职和升学的竞争压力,面对这种情况父母更要对孩子的学习目标有个合理的定位。
将远景目标与现在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过分低估。
在孩子面临压力的时候更不能采取极端激烈的表达方式,要将自己的正能量、稳心态传递给孩子。其次,家长要理解并且接纳孩子的情绪变化,尊重孩子的情绪的变化。
充分认识到每个人除了有积极乐观的情绪,也会受到种种不良情绪的困扰。
在发现孩子受到不良情绪困扰时,更要采取积极的方式去帮助孩子疏解,培养大学生面对困难的恒心和毅力等积极品质。
总的来说,良好的情绪管理离不开温馨的家庭环境的塑造,家长在对大学生衣食住行的保障之外,更应该注意营造保持一个开明温馨的家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