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上,有时发展会不如我们预期。
当你做出一个自认为友好的行为后,结果却在我们的意料之外。
所以我们才需要学习,以避免踩雷,造成自己的困扰。
遇到不开心的事时,许多人会选择向朋友或家人诉苦,以寻求情感上的支持或解决方案。
但找对的人诉苦非常重要,否则可能会起反效果。
找到了适合的对象,那么诉苦不仅能使我们的心情变好,还有可能深化彼此的人际关系,甚至听到好的解决方案。
如果找错了人,可能就只是为对方提供八卦素材,更糟糕的是,这种行为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名声和人际关系,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对方在背后会怎么描述你。
从破窗效应我们会更清楚,为何不该到处找人诉苦。
破窗效应(Broken Windows Theory)是一种社会学理论,最初由美国社会学家James Q. Wilson和George L. Kelling于1982年提出。
这个理论主张,小规模的社会秩序问题(如破窗、涂鸦或不当的垃圾弃置)如果被忽视,会导致更严重的不良行为。
比如说路边一辆废弃的车子被打破一扇窗后,就很有可能再遭受人们更多的破坏。
简单来说,这个效应就是认为不整洁或混乱的环境会促使人们更容易从事不良或破坏行为。
破窗效应的核心观念是,环境对人类行为有显著的影响。
当人们看到一个区域显然缺乏维护或监管时,他们会觉得这个区域较不受社会规范和法律的约束,因此更可能参与不当行为。
这一理论在实际的城市治理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例如,一些城市会着重于清理涂鸦、维修公共设施以此来预防更严重的不良行为。
当你处境很糟的时候,遇到好心人,他会想拉你一把,但你抱怨多了,人家也会远离。
远到存心不良的人,他知道了你过得不好,便想跟着踩你一脚。
低谷期更要沉潜,不要到处找人诉苦,能好好排忧的人不多,更别说提好的建议。
最好的诉苦对象可能就是心理师了,因为他们受过专业训练,诉苦后感受更好的几率会很大(但也不是百分百,也有能力差异)。
所以不要随意地找人诉苦,有时对方问东问西并不是关心,只是八卦而已。
有的人也没听进去,只是随便安慰你,这也没什么帮助,只是得到了敷衍。
更可怕的是,对方听了你的遭遇后,很可能也会同样对待你,你给他种下了一颗种子,好像你是可以被这样对待的人。
比如说你向某人抱怨谁骗了你、出卖了你,他不是因为疼惜你,而小心不这么做,反而更有可能模仿对方的行为,也这么待你。
你跟他强调了,曾因为某人的背信有多难过,要他别把这事说出去,转头就发现他立刻说了,也对你背信了。
当你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常被出卖的人后,别人听了也很想来出卖你一下,当然这是人品不好的人会有的行为,所以才说诉苦的对象很重要。
不是所有的诉苦都是无效或有害的,关键是要分辨对方的用心和情况。
有些人可能真的能给你提供实质的帮助和建议,而不是仅仅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或达到某种目的。
找对人诉苦是非常重要的,错选对象可能会让你陷入更深的困境。
在进行任何形式的人际互动之前,都需要仔细评估和考虑,以避免不必要的困扰。
当你想诉苦时,告诉自己闭嘴,先缓一缓,把这件事放下,去忙别的更重要的事。
去看书、去成长,慢慢你会发现没那么想诉苦了,这对你才是更好的!
有个人缘很好的朋友便说,他有什么苦恼的事,不会丢给朋友承担,会试着自己解决一下,实在不行才会向人求助。
请注意,他说的是求助,而不是抱怨诉苦,意即是要求他人提供实质帮助。
开了口后是有实际助益的,而不只是倾诉负面想法而已。
这是个互助的社会,有需要时,自然不要硬扛。
但诉苦抱怨的性质不同,说了只是一时情绪缓解,但可能反而加重负面感受,比如说后续对方出卖你,或是他听了没有给好的反馈。
甚至如文中所说,模仿亏待你的人的行为,一样对你不好。
不要去说自己的坏话,对你往往有坏无好,仅有少数机会会让他人觉得你很真诚,但负面影响可能更大。
有个世故的朋友,连他失眠了,我关心他为何,他都很怕我有负面猜想,强调是偶尔都会发生的正常状况,并没有特殊原因。
我听了虽觉得他防备心太重,但他社会经验很多,可能是过去发生的事,让他总结出这样说会对自己更好。
这并非虚伪或不真诚,一直说负面的事,对自己真的很不好,会招来更多的负能量,你仔细想想就会明白了。
多说好事吧!哪怕这件事再小,我前天在卖场遇到了个小女孩,她一看到我就把贴纸送给我,我就挺开心的。
因为我知道这代表我磁场不错,小孩才会对我那么友善,我开心地跟她说了谢谢,她爸妈也觉得她的行为很可爱。
就是一次很正面善意的互动,可惜当时我手上没有糖果,不然就送她一颗,因我在减糖,也没带零食的习惯。
我每次回想起来,都会觉得很开心,像这样的小事,可以多跟别人说,也是在散播正能量喔!
人际关系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这篇文章可能会让你想起过去不愉快的诉苦经历,不用因为一次或几次的失误而自卑或沮丧。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提升自己,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