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徐诗瑜 实习记者 韩金序)10月24日,“开学一个多月后儿童精神科爆满”话题引发热议。当日下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在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主任何凡教授的诊室内,见到了许多表现出焦虑、抑郁、强迫等情绪问题的患儿。
“上课就算揪着我的耳朵也听不懂”“老师找我聊月考成绩时,我前后一个小时都无法安下心来”“我害怕上学,害怕考试,几个小时都要耗在考场里,而不同科目的考试之间,休息的时间却不到10分钟”……当患儿们开口讲述自己的故事,学习成绩的变动、父母对于他们学业的期望、校内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都是他们倾诉的重点。
“儿童精神科的患者一直很多,春、秋季开学后首诊病人会相对增多一些。”何凡介绍,患儿的情绪等心理问题大多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开学后环境发生变化,压力相对增加,孩子的心理问题更为凸显。心理健康问题加重,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或无法坚持规律上学,甚至拒绝上学,这时家长才引起重视,意识到孩子可能出现情绪等问题了,从而引导就医。
10月24日下午,北京安定医院候诊室内,许多家长陪伴患儿等候治疗。徐诗瑜 摄
“开学一个多月后,心理行为门诊的‘新面孔’明显增多。”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理行为门诊医师黄懿钖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开学后,心理行为门诊接诊不愿意上幼儿园或刚上小学一年级学校适应不良的孩童增多了。这可能是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对学校的秩序和规则不适应,还有一些因面临学业压力和同伴关系问题而返校“困难”的青少年。
10月24日下午,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主任何凡为一名患者诊疗。徐诗瑜 摄
在何凡看来,开学只是众多造成患儿情绪问题的外因之一。家庭环境也同样影响着孩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一位患儿家长询问何凡:“我们吵架会不会影响孩子?是不是我管教的方式有问题?”为了缓解和孩子的矛盾,一些父母在努力做出改变。一位父亲把女儿的日常变化做成了表格,在表格的一行中他小心地记录着:“晚上女儿跟我说她有一个瞬间要崩溃了,后来她跟猫玩了一会儿,状态好很多。”
“孩子的心理问题不是突然出现的,通常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家长需要像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一样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何凡解释,焦虑、抑郁是很多孩子都有的状态,一般不会持续太长时间。但如果持续较长时间,且情绪的起伏也超出了正常的范畴,这个时候,如果家长还在一味强调学习,保持好成绩,就像让一个已经骨折的人去赛跑。一旦出现严重的情绪问题,需要的是全面的评估、适当的治疗,而不是质疑和否定。
黄懿钖解释,现在父母大多数是“作业陪伴型父母”。平时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成长,只有在写作业的时候才出现。很多孩子会悄悄透露,和家长相处最多的回忆就是一起写作业。对于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不应当将孩子放在对立面。在平时生活中要多和孩子交流、互动,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和孩子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