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学和脑科学研究表明,人脑功能有意识区和潜意识,意识区大约占整个人脑功能的10%,潜意识区占整个人脑功能的90%左右。我们在清醒状态下,头脑产生的想法、观念都是意识区在起作用。我们睡觉时,意识关闭,潜意识活跃,做梦就是潜意识区在起作用。
潜意识就像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它通过定义-联系-反应的方式编码和储存我们所经历的事情、感受、情绪、意志力等等,比如张三伤害过我,给我留下痛苦记忆,那么潜意识就把张三跟痛苦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了负面的定义-联系-反应。当我们见到或者想起张三时,就会有痛苦或者愤恨等情绪,就是触发了潜意识里的负面的定义-联系-反应。
很多时候,我们意识里有不让自己生气发火的想法,但却控制不住情绪仍然会发挥,原因就是由于潜意识的能量远远大于意识,如果意识跟潜意识作斗争的话,潜意识会赢。
成人的意识与潜意识之间有一条鸿沟,叫做批判区。由于批判区的存在,意识中的想法很难进入到潜意识中。婴儿时期,人脑的批判区还没有形成。十岁左右,我们拥有了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这时候批判区形成了。多数情况下,批判区把意识与潜意识隔离开,意识与潜意识不能直接交流信息。
意识与潜意识就像跷跷板的两端,意识活跃,潜意识就会被抑制;潜意识活跃时,意识就会受抑制。人们睡觉时,批判区就会关闭,这时意识也不太工作了,潜意识活跃起来,做梦就是出现在这段时间。我们记得梦境,就是潜意识的少部分内容进入到意识层面。
当意识或批判区不能起作用时,潜意识自动活跃起来,发挥作用。比如遇到突然刺激,吓一跳、紧张、害怕,就是我们常说的“吓蒙了”“大脑一片空白”的状态,这时意识和批判区暂时不工作了,人脑靠着原始本能反应,这时候的一些行为反应就是潜意识的反应。
除了突然刺激、吓蒙了,我们用催眠的方法,也能够抑制意识区和批判区工作,引导人们在意识清晰状态下,激发潜意识活跃,实现意识与潜意识同时活跃。
催眠的原理就是:通过信息加载,抑制意识区和批判区活跃程度,激发潜意识活跃,保持意识与潜意识同时活跃的状态,实现意识与潜意识双向沟通交流,让意识中的观念、想法、目标等信息,进入到潜意识中,我们的大脑就能自动的发生反应,去协调意识与潜意识的信息交流,改善潜意识形成的一些旧的定义联系,形成新的定义-联系-反应。比如改善潜意识中储存的紧张焦虑的情绪、伤心痛苦的回忆、愤怒恐惧的记忆等等负面信息,增强正面积极的情绪反应,放大和保持开心、愉悦、平静、幸福的情绪。
通过长期的催眠训练,还能帮助人们改变一些旧有的习惯,形成新的习惯反应,增强自信心、执行力。比如减少或戒除焦虑、失眠、吸烟、酗酒;注意力不集中、不想上课、只想上网等等不良习惯。
总之,催眠能帮助我们改善大脑的定义联系反应,帮助我们的缓解或者消除不良情绪、内心冲突,改善我们的精神状态,提高我们各方面的能力,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