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 人类社会已开始步入一个完全超时空的网络时代, 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变革因之而发,整个世界也因它的出现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它在给这个世界带来超时空的数字化光环的同时,,也夹带有污泥浊水与沉渣, 有的专家将它称之为“电子海洛因”。
然而, 一桩桩血泪案例, 一声声铿锵警钟,,对一些青少年“网虫”们来说, 犹如蚍蜉撼大树般软弱无力。
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逐年增加已成为一个我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如何治理青少年的网络沉迷问题,各国都有自己的手法。
客观说来,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国内诸多观点认为,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网络本身因素、青少年自身因素以及教育和管理层面的因素。
如同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网络亦有正反两面。网络的出现,诚然为人类的沟通与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从未见过的新东西。
如在网上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如网上购物、网上学习、网上恋爱等等。但与此同时, 它亦有许多负面的东西。研究表明,青少年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不仅对青少年的生理是一种摧残,对心理亦有重大的负面影响。
其一是兴趣和爱好很单一,或是没有其它兴趣和爱好的孩子:其二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其三是人际关系不好的孩子。
为什么他们会沉迷于上网?这与网络本身大有关联。
网络是用现代高端的科技手段将各种五花八门的资讯汇聚起来的一个载体,是现实世界的虚拟,是一个没有城门的不夜之城。
它具有无政府主义、资源丰富、超时空、方便快捷等特点。
网络世界具有的丰富信息,齐备的功能,能满足人们的种种好奇心以及各种各样的需要和欲望。有人称其是一个全球性的博物馆,一个无比神奇的游艺宫,一个发表自己见解的论坛,一个结交朋友的场所。
同时,所有的网络游戏在编程的过程中都充分研究了心理学和催眠学,也就是说网络游戏玩家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被洗脑,被催眠。
网络本身的这些特点,对具有好奇心,特别是有感失落于现实的青少年来说,无疑具有巨大诱惑。他们一旦置身其中,便可能会陷越深,欲罢不能,进而沉迷之中。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
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不仅身体发育急速进行和趋于完成,性成熟所产生的性差明确化和性本能膨胀,而且其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和意志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表现为:第二性征出现,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增强,对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情感强烈而细腻,渴望友谊和交流,自制力相对较弱。
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他们产生了多方面的需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一些因素的制约,其各种需要就难以在现实中得到满足。这种矛盾的情形,极易使青少年的心境处于压抑状态。
人在现实处境与构想之间出现偏差的时候,总会想方设法地去寻求别的补偿途径。
而网络以它特有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给人们展示出了一种全新的虚拟社会环境,这无疑为青少年提供了发泄和实现自身需求的平台。网络游戏可以使他们找到自我、实现自我,网上聊天给了他们倾诉的空间和对象。
当他们在这个神奇的虚拟世界里第一次获得快乐与满足时,便会希望重复获得。由于他们相对较弱的自制力,这种重复行为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当达到失控的程度时,他们就成了“网虫”,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干扰。
3. 教育方面的因素。
网络本身与青少年自身因素的存在,会使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成为可能。但不是必然,只要学校、家庭及时正确引导,让青少年对网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会自我控制,完全可以避免形成“网瘾”。遗憾的是,学校、家庭对此未有足够的认识。
(1) 家庭教育方面。
中国的父母有“望子成龙, 女成凤”的传统。为此,他们总是尽可能地满足孩子们的要求。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已是信息化的21世纪不可或缺的东西。为让孩子紧跟时代发展要求,了解网络基础知识、掌握上网的基本方法,家境较好的家庭大都主动给孩子配备了电脑,较差的则采取给孩子零钱的方法,以满足其需要。
至于孩子上网干什么,则由于家长对网络知识的缺乏,以及无暇顾及等主客观原因,往往都没有加以过问。事实上,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要多挤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多与孩子进行交流,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认识方法,学会正确地对待事物,形成良好的辨别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为青少年以后独立自主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父母对孩子的不闻不问行为,容易使他们产生错觉,认为是默许。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便迷失于网络当中了。
(2) 学校教育方面。
尽管现时代的教育模式已多样化,但学校教育依然是当今教育的主流。从学校教育理念来看,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提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素质教育”;20年后的今天,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但在许多学校, 存在的依然是应试教育。不负重荷的学生容易滋生厌学情绪和心理压力,而教师由于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对学生的心理的变化未予以足够关注,学生在学校找不到缓解内心的孤独地方,遂把目光转移到虚幻的世界中去;从计算机教育现状来看,尽管各中小学校对电脑和网络知识都很重视,都开设了专门课程,但很少有学校对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进行专门教授。
而青少年的识别能力和控制能力相对较差,一旦浏览非法、色情、暴力网站后,很容易被腐蚀,继而沉迷之。从高校网络教育现状来看,全国多数高校虽已建立了校园网,有的还铺设了宽带网,开设了电子阅览室,为学生上网提供了便利;但由于缺乏安全预防教育,疏于引导和管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致使电子阅览室完全变相,成了名副其实的聊天室、玩游戏和看黄色片的去处。这种变相纵容最终导致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
美国和韩国把防治的重头放在教育上;印度则重拳打击提供色情网站的网吧,限制和防止未成年人接近色情资料;德国依靠运用技术手段,严防青少年受到不良网络内容的侵害;日本着力加强对学生上网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网络免疫力。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是家庭、学校防范和父母教育的失败。
青少年在信息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之际,倘若不以甄别、选择的态度对待滚滚而来的信息快餐,而一味地接受,对其思维方式、人格的健康发展等心理特征将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对此,家长和学校应予以高度重视,对其上网应提出必要的约束条件。对他们实行公开上网、限时上网,并有目的地培养其自控能力和良好的上网习惯。
在其认识到沉溺网络对自己造成的巨大危害后,再去谈如何戒除其网瘾的问题。要么采取直入主题的方式,与其协商,共同制定戒除网瘾的行动计划;要么采取曲线救国的策略,先在荒地上种上庄稼,然后再清除杂草。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青少年健全的网络人格。
青少年之所以网上成瘾,是由于青少年自我发育不成熟,人格不健全。
同时,还要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方法实践,全面推进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完善现代“网络社会人格”,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立足于培养青少年“网民”现代化的、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网络社会人格”。使其能在网上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并形成健康、健全的网络心理人格,进而达到增进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发展的目的。
与专业人士交谈并为他们找一位心理咨询顾问或治疗师是很好的开始。
作为国内家庭教育行业的知名专业机构,一座森林经验丰富的家庭心理教育团队可为不同家庭、不同沉迷网络阶段的孩子提供一站式心理咨询服务。
旗下教研发展中心目前系行业唯一齐备「校长+博士+副教授」研究专家资源,业内首屈一指、兼具理论高度和心理咨询实践能力的专业科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