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经济学界的传奇人物稻盛和夫,曾说过:

当你不被一个人尊重时沟通未必就能解决问题

这句话也适应于对孩子的教育

有一个比较贪玩的男孩,邀请同学到家里玩

几个孩子在家里开心地嬉戏打闹,丝毫没注意已经到深夜11点多

妈妈只是敲门提醒说:“已经很晚了,我们要早点休息,明天再玩吧”

男孩不耐烦地回答一句:“要你管,烦不烦”

旁边的爸爸听完后气不打一处来,隔着房门说了一句:“还不得了了”

这个时候,房间里的几个同学也听到了争吵,他们道完歉就要离开

男孩不愿意,把同学往屋子里推,随后就对爸爸、和妈妈拳打脚踢

嘴里还坚定地说:“要走我们一起走,以后我都不愿意再踏进这个家了”

妈妈听闻解释说:“不是的,我们只是提醒你已经太晚了,担心睡太晚对身体不好”

男孩“切”了一声,回到房间准备继续跟同学一起玩

看到如此一幕,房门外的爸爸又跟妈妈争吵

爸爸责怪妈妈把孩子惯坏了,妈妈责怪爸爸平时都不管孩子

写完这个真实事件,我突然想到一个比较受欢迎的话题:

“为什么孩子长大后就开始变得不尊重父母了?”

事实上,一个孩子敢对父母不尊重,经常出言不逊、或者动手发脾气,这说明一个家庭的秩序感早就被破坏了

这个时候想要孩子从不尊重变得足够尊重,那修补秩序感就是最关键的一点

比如,以下几件事就是和孩子情感上的转折点

01

赏罚分明

建立意志上的秩序感

有一位妈妈在网上发布了这样一个咨询帖

和朋友聊天时,只是随口说了几句:

“学习好什么好,每天回家不催就不写作业”

“这次考试又比上一次低了几分,还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真是愁死人了”

“昨天还跟我嚷嚷呢,一点都不知道尊重人”

结果,孩子听到后就开始闹,一连好几天都闹绝食不肯吃饭

关心孩子为什么不吃饭,他不理你

你把食物给他送到卧室,被嫌弃:“烦不烦呀”

如此吃力不讨好,任哪个家长也不能心平气静

于是,又批评了几句:“怎么那么脆弱,以后长大到社会上该怎么办”

女孩听后冷冰冰地跑回房间,然后闭门不出

和孩子还没说几句就生气发脾气,或者直接选择无视你

看起来好像是孩子太不尊重父母了

但反过来想,我们当着外人的面去随便吐槽、揭短,这就是尊重吗

而孩子之所以越来越不尊重父母,很多时候也是在于秩序感不够

正如例子中的妈妈,当着外人面去抱怨自己的孩子,就是在破坏秩序感

一旦孩子形成“妈妈总是说我坏话”时,他们潜意识就认为“妈妈只会说我坏话”

于是,在今后的沟通里但凡妈妈张口说话,孩子就会不知觉地产生被揭短的心理阴影

你说他们是玻璃心,倒不如说成意志上的秩序感破坏

因为,在孩子的心中早就形成:“妈妈一开口就是为了找我麻烦的”

这个时候,想要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心态,那做好赏罚分明就是第一步

当孩子知道犯错需要接受承担、做好事情又可以得到赞美时,明确的秩序感就会让孩子的内心渐渐强大,不会因为一丁点事情就开始闹情绪地玻璃心

02

平起平坐

从家庭地位建立意志

好的教育是在于体面的地位感

你体面了孩子,孩子也懂得珍惜这份感情

有一个男孩,放学回家只知道看电视不写作业

等到晚上快要睡觉时才想起来“作业没写完”

妈妈知道后当着一屋人的面把人揍了一顿,还罚男孩站墙角面壁思过半小时

男孩被罚站后,虽然没什么反应,也乖乖地照做了

可低着头不言语地闷闷不乐时,眼泪还是止不住地往下流

当时,家里的弟弟比较调皮,跑到厨房就端起一个大盆,放在哥哥的下巴开始接眼泪

随着“滴答滴答”声不断,家里其他人跟着哄堂大笑

我不知道当时家里其他人是怎么想的,但男孩心中一定是难受极了

当众被罚站批评,本身就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

而这件事情,如果又被拿出来嘲笑了,那心中一定是极为难受的

还有这样一个女孩

从小到大,她一直被爸爸妈妈当成公主一样宠爱着

女孩喜欢钢琴,爸爸每天打双份工给她买了一台钢琴

可没弹几天就把钢琴扔一边

省吃俭用给女孩报的钢琴课,没学几天也哭着闹着不愿意再去了

在这种极为任性的情况下,家里的爸爸妈妈都从未批评过一句话

可最近一次,女孩想要买一双1298元的鞋子被拒绝了

刚开始女孩大哭大闹地接受不了,一向溺爱的爸爸也没有再继续去哄着

气急败坏之下,女孩不仅把爸爸的手机扔在地上,还拿剪刀把很多衣服给剪成碎片

爸爸也很无奈地说:“今天一生气就拿剪刀剪衣服,不敢想象,以后又拿剪刀干什么”

为什么孩子长大后和父母就渐行渐远了?这就是家庭地位上的悬差

当一个家庭存在强弱之分的地位感时,孩子的意志就很难平静

正如,被罚站男孩背后是妈妈的强势态度

而拿剪刀剪衣服、乱扔东西的女孩背后,又是溺爱的无底线满足

这两者之间都存在一个比较明显的迹象:地位之分

强势的妈妈认为:“孩子不听话就是叛逆”,溺爱的父母认为:“孩子不听话就是索取”

这种单方面站在高处俯视的角度,是不健康的

想要孩子从根本上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尊重,那平起平坐的家庭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刻意营造公平公正的家庭视角,让孩子参与家庭的每一份大小事

又或者,有意识地向孩子寻求一些帮助,让他们感受到被需求感

这就是地位感的体面

你需求孩子、孩子感受到需求,在有秩序感、又有地位感的家庭氛围下,孩子才能真正因尊重而尊重他人

03

改变沟通

让孩子愿意跟你沟通

孩子为什么不够尊重你?

我们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不妨回忆一下和孩子的沟通方式

有一个女孩,今年都已经23岁了,还整天宅在家里打游戏

她每天不上班、不出门、也不与人社交

大概是宅在家里很少运动的原因,有一次翻出衣柜里的旧衣服穿不上了

看着女儿费尽力气还依然拉不上拉链的一幕,妈妈觉得很好笑

她顺手拍下这一幕并上传到朋友圈

而第二天一早,好不容易出门一趟的女孩,就受到街坊邻居的议论纷纷

等到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原来周围人的异样眼光都是源自于妈妈的朋友圈

气急败坏之下,女孩一脚把房门踹开,然后夺过妈妈的手机就狠砸了几次

直到手机没个看相之后,才肯罢休

看到女孩如此激动,妈妈觉得这根本就是大惊小怪

她还不理解地质疑:“这有什么,你知道朋友圈有多少人给你的视频点赞吗?大家是喜欢你才点赞评论,别不知道好歹”

妈妈的话并没有让女孩平静,她反过来质问:“这份喜欢给你要不要,被那么多人看到这件糗事,你让我怎么出去见人”

那一刻,妈妈才意识到,原来“一个小玩笑对孩子的伤害也如此之大”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大人们总觉得“没多大事”、“只是开玩笑而已”

事实上,孩子从2岁开始就会具备羞耻心的认知感

如果孩子渴望被尊重阶段,家长经常把孩子拿来嘲笑、或者开玩笑,这份不被尊重的感觉就会深根发芽

有些孩子会气急败坏地反抗,也有些孩子会因此受到严重的心理伤害

所以,爱孩子就要和他们好好沟通,千万不要觉得有趣就随便开玩笑,也不要因为孩子不听话就愤怒地抱怨指责

想要和孩子保持相对于平衡的尊重关系,那改变沟通就是最直接的方式

比如,把“你怎么回事”改成“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希望有机会可以帮助到你”

又或者,把“一点都不知道用心”,改成“最近进步很大,保持下去一定会越来越优秀的”

和谐才能产生互动,当孩子愿意跟我们沟通了,很多问题都变得简单多了

而尊重的最关键一步,也是从和谐共处开始的

04

尊重理解

提高孩子自我价值感

有人说,父母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孩子就会如何看待自己

获得孩子的尊重也是一样

你守住孩子的自尊,孩子才能懂得用尊重去对待他人

周末带女儿出去玩时,在电梯口碰到一个大概十岁左右的男孩

那个男孩看到我手里拎了很多东西,他主动提出帮我分担一些

看到妥妥小暖男的一幕,我忍不住夸赞“你好有爱心呀,真是太厉害了”

旁边的女儿听后不乐意了,她嘟囔着小嘴说:“一点也不厉害”

还别说,当时真觉得女儿太没教养了

为了纠正这种认知,我想也没想地对女儿唠叨说:

“你厉害,你厉害的话,看着妈妈都提不动了,也不知道帮忙拎一件小东西”

“你要是有人家小哥哥一半有用,我不知道有多高兴”

结果,女儿说着比你还气人的话

她说:“那你这辈子都不用高兴了”

气愤之余,男孩妈妈一针见血地提醒:“别这样说孩子,她会觉得很没面子的”

其实,面对情绪失控、不懂得尊重人的孩子,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对孩子的愤怒和伤害

比如,以谦虚之名去否定孩子的优秀,公众场合批评孩子、让娃觉得颜面扫地

又或者,为了控制而“偷窥”孩子的秘密、故意说一些狠话去激孩子

这些反方向的教育,看起来是不希望孩子在犯错的路上越走越远

可对孩子而言,根本就是不信任、不尊重、也不够爱的体现

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

一个孩子失去自尊的方式有很多种,可帮孩子重新建立自尊,就会是一个特别缓慢的困难过程

所以,建立尊重,一定要从生活小事开始去理解注重,孩子的自尊心比我们想象中更重要、也比我们认知中更脆弱

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做到足够多的尊重与理解,哪怕是有再难跨过去的坎儿,也要一步一步地做好指引作用

也相信,只要我们做好赏罚分明、平起平坐、改变沟通、和尊重理解这四个方面,孩子得到自尊心之后才能不断地吸取成长养分,然后在更加茁壮的环境中努力地成长

那么,关于孩子不尊重家长的相关改善方法,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举报/反馈

兰妈谈育儿

2.3万获赞 6951粉丝
专注于育儿解析,守护千万宝宝们的茁壮成长
优质亲子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