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房子的第一步就是打地基,地基的稳固程度直接决定了房子未来能否抵御风雨。
对于孩子的成长,信任感就是他人生的地基。
如果孩子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未来会更愿意去追求美好。
孩子越小,越容易建立信任感。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0-3岁是建立孩子信任感的重要阶段。
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能发展出信任感,就会获得“希望”的品质,相信自己能得到爱,愿望也能够实现。
关于如何培养婴幼儿的信任感,家长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去尝试:
①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
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如果饿的时候,奶就出现了;尿湿了不舒服时,有人会给他换纸尿裤;难受时,有个温暖的怀抱给予他温暖和安慰,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可信的。
②父母多进行爱的表达
父母在日常养育时,融入爱的表达非常重要。无论是充满爱意的拥抱和触摸,还是温柔关切的声音,都是向孩子证实这是一个值得信任的环境。
混乱意味着不确定,而规律则能带来内心的安定,因此父母需要尽量给宝宝提供规律的生活。
这个阶段的孩子,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此时建立孩子信任感的关键,是父母能理解孩子。
如何理解呢?简单来说,就是父母愿意放下自己的期待和执着,耐心倾听孩子,并能同理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比如,孩子可能会突然说不想上幼儿园,或者突然发脾气,或者偏要买某个玩具......
很多父母第一反应是讲道理、训斥、甚至威胁打骂,但这样做虽然暂时让孩子按父母想的去做了,却也破坏了亲子依恋。
如果父母愿意先蹲下来耐心倾听孩子,也许会发现,孩子不想上幼儿园,是因为有个老师太凶;突然发脾气,是因为刚刚和朋友闹矛盾;偏要买某个玩具,是担心后面没有了.......
小学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和自尊心进一步增强,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也慢慢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此时建立孩子信任感的关键,是父母的接纳。
接纳什么?接纳真实的孩子。
也许用主流的标准来判断,孩子表现得并不出色:学习不好、不够大方、脾气急躁、不擅长运动......但如果父母依然能接纳这个真实的孩子,对孩子内心的韧性和安全感是大有裨益的。
从自我心理学来看,孩子都有自我完成的动力,会自然引导他们按照一种多样化天赋去成长,父母要做的,仅仅是不要按照一致性原则去压抑这种动力。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也可以给孩子定规则要求,但始终愿意接纳真实的孩子,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有价值和值得被爱的,从而对自己和他人升起更多的信心。
青春期是孩子心理成熟的过渡期,他们慢慢从孩子心态转变为成人心态。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和行为往往存在很多极端,此时父母唯有尊重,才能让孩子进一步增强对自己、他人、外界的信任感。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父母最大的尊重就是放手。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犯很多错,如果家长想真正帮助孩子,一定要避免两点:一是竭尽全力预防孩子犯错,二是一旦孩子犯错又尽全力让孩子避免受罚。
著名心理学家岸见一郎曾说:教育最大的目标就是培养“自立”的人。
父母尊重孩子,将主动权慢慢交还给孩子,允许孩子去探索,允许孩子犯错误,就是在培养一个“自立”的人。也唯有能“自立”的人,才会拥有满满的信任感。
这里的幸福,核心就是信任感。
如果在孩子的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伴着父母的爱、理解、接纳和尊重,孩子会更容易拥有稳稳的“内核”,从而能自信、快乐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