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惯子如杀子”,很多家长都知道,不能溺爱孩子。可是,在教育孩子的实际过程中,分不清爱与溺爱,不知道怎样正确的爱孩子。下面我将溺爱孩子的表现总结如下,看看你有吗?
一、 高人一等。
很多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地位特殊,高人一等。全家所有的大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关注着孩子,以孩子的需求为中心,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有特殊照顾。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孩子自带优越感,习惯高高在上,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同情心,不懂得分享和感恩,变得自私自利,更不知道怎样爱别人。
二、 包办代替。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是专心学习,不需要做其他事情,也不舍得让孩子干一点活。甚至吃饭、穿衣等生活自理能力也不培养。很多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还是家长喂饭,自己不会吃饭,到了五六岁,还不会穿衣服、穿鞋。家长这样一味的包办代替,以为是爱孩子,实际上是培养了孩子的惰性,生活难以自理。这些都将成为孩子入园、上学,甚至将来走上社会的障碍。
三、 懒散无约束。
吃饭、作息没有规律。对孩子管理懒散,允许孩子晚睡晚起。一日三餐不按时,一切随着孩子的性子来,可以吃零食,不吃饭。没有时间观念,自由散漫,做事拖拖拉拉。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这种随性散漫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缺乏纪律约束,原则性差,做事三分钟热度,松松散散,有始无终,得过且过。
四、 袒护逃避。
有些家长唯恐孩子在外面受一点委屈,只要看到孩子不高兴,不问青红皂白就要替孩子出头。甚至是自己孩子犯了错误,以孩子“年龄小,不懂事”为借口,无原则的袒护孩子。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景,爸爸管教孩子,妈妈总是心疼,害怕孩子受委屈。更有甚者,孩子在幼儿园或者学校犯了错误,受到了批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顶撞老师。家长的这些做法会让孩子不尊重老师,是非不分,逃避责任,甚至性格扭曲,影响将来的生活。
五、 哭闹是法宝。
很多孩子也会看眼色行事,由于父母的长期迁就,孩子稍不如意,就以哭闹、躺地上、不吃饭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害怕孩子哭闹,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这种做法,只要有一次成功,孩子每次都会用这种方法去战胜父母。这样就培养孩子自私、无情、任性的性格。
被过度溺爱的孩子,他们觉得大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性格自私自利,不懂得宽容,接受不了委屈,目无长辈,不懂得礼貌,不会关心别人。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养废一个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溺爱。所以我们要适当放下那些心疼,做个狠心、有原则的家长,让孩子从小学会吃苦,明白生活不易,懂得珍惜和体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