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介入重点

我国是个兵员大国,每年约有五六十万士兵退出现役。从军营到地方、由高度组织化到相对自主性,复员退伍军人面临着心理、生理、社会多个层面的冲击,需要重新适应工作与生活的转变。

2.介入策略

(1)开展个案辅导

个案介入旨在增强服务对象的自我能力,以应对新工作和新生活的压力。社会工作者主要担当同行者的角色,陪同服务对象走出困境,走过职业转向的特殊时期。


①具体过程

a.协助服务对象做好压力预防。社会工作者应力图获得接收安置单位全面而翔实的资讯,并准确地向服务对象描述。这种对预期的引导和现实的展望,是一剂心理上的预防针。

b.协助服务对象做好减压工作。出于种种原因,部分服务对象不愿意向他人讲述自己所承受的压力。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服务对象说出隐情,并协助认清其中的危险信号,从而预防这一类压力的产生。


c.协助服务对象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加强与同辈群体的联系,积极获取家庭、社区、正式与非正式组织资源,顺利度过军地转化的过渡期。

②介入方法
始终以尊重、关注和接纳的方式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适时予以安慰、鼓励、承认,同时要在现实的基础上表达出对服务对象的信心、肯定和赞许,疏导情绪,使服务对象消除焦虑,减少内疚,化解不满,增强自信,以从容、积极的心态应对新工作和新生活。

(2)开展小组辅导

小组介入旨在帮助面对同类问题或共同需求的组员,建立同辈群体支援网络,推进社会再适应。介入步骤包括:


①小组初期
心态调适。社会工作者作为一个引导者,主要是帮助组员通过寻找组内的共同点来拉近关系、建立认同,从而调整彼此的心态。

②小组中期

环境探知。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复员退伍军人增加对个体和所处环境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提升,在此基础上,帮助组员更好地进行职业选择和准备。


③小组末期
职业准备。

职业准备内容丰富,主要是心理准备和知识技能两方面。社会工作者的重心是方式的传授与方向的引导。

军休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介入重点:

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

(1)干预的技巧


①认知重构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道将错误的或非理性的认知变为可接受的、准确的认知来降低当前问题。该干预方法可能只是简单的讨论支持。


②放松技巧
社会工作者教给服务对象放松技巧,特别是当出现焦虑或压力的时候可以使用。该技巧的过程是放松从头到脚指头的肌肉。

③社交能力训练

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可以通过建立简短的任务来帮助达到目标,在会面中不断练习新的社交技巧。社会工作者可以先做出示范,然后由服务对象跟着练习,建议会面结束后不断练习这种新的行为,并向社会工作者回馈是如何使用这种新的技能。


④问题解决技巧

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起找出问题解决方法。这个过程包括:确认目标或问题答案、建立达到目标的任务、完成任务和达成目标的进展报告。

⑤系统脱敏


让服务对象暴露在唤起焦虑的情境中,同时也面临产生焦虑的行为。目的是将有问题的焦虑的情境与愉快的舒适的行为联系起来。
⑥模仿和角色扮演
社会工作者模仿一种特别的行为,然后与服务对象共同完成这一行为。具体的方法包括看视频、参加小组或者观察。


(2)语言运用的技巧

①合作的语言

社会工作者应该持有这样的理念,即服务对象是自身问题的专家。社会工作者可以这样询问:“你今天想有哪些改变?”而不是“我可以帮到你什么吗?”


②所有权的语言


社会工作者给予服务对象应有的信任,鼓励服务对象多运用词语“我”,相信服务对象可以运用自身的优势与力量来促成生活中的改变,而不是相信改变只可以借助外力发生。


③可能性的语言

社会工作者应当为服务对象创造一个充满可能性的环境,而不是重重阻碍的环境。在与服务对象沟通时,可能需要将服务对象的负面语言或描述重构为积极的可以被服务对象接受的语言。

④解决方法的语言


聚焦于解决方法,表明服务对象在注意、澄清、丰富和加强他们的优势、能力、资源和潜能。询问服务对象过去解决问题的经历,能够为服务对象面对未来提供宝贵的经验与技巧。

⑤说明与澄清的语言

鼓励服务对象详细说明并澄清状况,可以让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全面了解过去的故事,发现支持或反对现有信念系统的证据。

2.介入策略


在处理服务对象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同时,还要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军地融合,多视角多层面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协助建构幸福晚年。


(1)微观层面,推进军休老人与社会老人融合


①与服务对象分析当下的情境,引导服务对象明白,不是个人遭遇的事件(由军队到地方)而是个人的非理性信念(“被部队抛弃了”)造成了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让他们认识到非理性信念对当前和今后生活的负面影响,引导加强“自我反思”、树立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提升“自我认同”、完成“自我整合”。
②与服务对象分享所在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的设施设备、文体活动、人群特点等基本知识,协助服务对象尽快适应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的新生活,减少对生活和环境的负面感受,发展新的人际关系,树立积极健康的休养观。

③协助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发挥服务对象本人、家庭、邻里自助互助等支持网络优势,协助走出自我、走出庭院,融入社区、融入社会。

(2)中观层面,推进军休社区与驻地社区融合

①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服务对象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红色资源优势,挖掘内在潜能,推进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服务社会,与周边院校学生和单位员工分享革命光荣传统,提升“社会认同”。
②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资源链接优势,借助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引进社会服务资源,提高社会服务介入度,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推进服务对象同等同步享受地方惠民政策、同等同步享受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果,提高幸福指数。

(3)宏观层面,推进军队保障与地方保障融合


①推进军地管理体制“一体化”,突破军队和地方各自分管一部分军队离退休干部的二元体制,推进建立起军地一体、上下联动、关系顺畅、责任明晰的管理体制。


②推进军地政策体系“一体化”,针对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深化过程中出台的新政策、新规定、新制度,加大政策评估、政策调整和政策创制力度,推进建立与市场经济相衔接、与国防建设相适应、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优良传统相承接的军休干部安置管理工作政策法规体系。

③推进军地社会保障“一体化”,推动军队管理的军休干部和移交政府安置的军休干部之间、不同时间移交政府安置的军休干部之间、移交政府安置的军休干部与地方同职级离退休干部之间利益均等,推动军休干部安置保障与国家社会保障接轨,实现军地社会保障“无缝衔接”。

举报/反馈

漆亦玉03N

527获赞 403粉丝
还没有任何签名哦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