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赵茜

10月21日晚,四川成都,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揭晓最新一届的雨果奖获得者,并举行颁奖典礼。

经过激动人心的评比与等待,90后中国作家海漄最终凭借《时空画师》获雨果奖最佳短中篇,成为继刘慈欣、郝景芳之后,第三位获得雨果奖的中国科幻作家。

获奖后,海漄发表感言称:

我昨天晚上从深圳赶到了成都,从收到组委会邮件开始,我就在畅想现在这一刻,但直到现在,我还有强烈的不真实感。

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故乡的书店就在我脑海中搭建了一个只属于我个人曲径通幽的自然花园,这个花园里,科幻是最美的风景。现在我离开了故乡,在大城市做了一个非常平凡但很繁忙的工作,我们要忠于理想,也要面对现实。

我每天计算着我的时间,计算着我的收入,但我在下班途中,在每天晚上加班回家的路上,我也会去仰望一下星空,这本来是两个毫不相关,互不干涉的平行世界,但现在在成都,这两个世界融合了,理想照进了我的现实。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所有的读者,所有的科幻迷,不管是对我提出过异议,还是对我表达过欣赏,因为有你们,所以我才感到我在这个世界并不孤独。

还要感谢我的两位编辑,八光分文化的杨枫和田兴海,如果没有他们两位,这个作品可能根本不会出现。最后我要感谢为本次大会付出的所有工作人员,给我们呈现了一场盛宴,希望我今天的喜悦能够传递给大家。

从1953年第11届世界科幻大会起,每年大会都会评选被誉为“科幻界的诺贝尔奖”的“雨果奖”,这是雨果奖首次在中国进行评选和颁奖。雨果奖在中国首次“出圈”,起因在于2015年,在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上,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三体》第一部获“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成为“雨果奖”创立半个多世纪以来首位获奖的亚洲科幻作家。

今年81届雨果奖公布的入围名单中,中国作家除了海漄《时空画师》入围“最佳短中篇小说”,还有江波的《命悬一线》、鲁般的《白色悬崖》、任青的《还魂》(英文版),王侃瑜的《火星上的祝融》入围“最佳短篇”,以及八光分文化创始人杨枫入围“最佳短篇作品编辑”,《中国科幻口述史(第一卷)》入围最佳相关作品。

今天下午,海漄刚接受潮新闻记者的采访,讲述了自己的创作故事。

海漄是谁

一幅藏于故宫地库中的两宋名画《千里江山图》,掀开一段尘封的历史。千年前为皇帝作画的天才少年,历经苦难后舍弃肉身,进入通晓天地奥秘的无上妙境,将正在查办古画悬案的警察卷入他的记忆长河……

这是《时空画师》讲述的故事,该作品以北宋画家王希孟的经历为原型,塑造出一个名为“赵希孟”的人物,以其曲折沧桑的一生,透视千古名画背后的权野纷争,还有渺小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反抗,从而衍生出入世与出世的哲学思辨。

作品背后,是位来自深圳的作家,海漄。

他擅长创作历史性科幻,代表作有《血灾》《龙骸》《走蛟》《尽化塔》《江之怒》等,而他的《时空画师》,则是今年唯一入围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的中国作品。

现实生活中的海漄,是一位金融工作者,因为喜欢科幻,才走上了创作的道路,“海漄”这个笔名,则源自很久之前他爬一座海边小山时有感而发。

“我成为科幻迷的时间,远早于成为一个打工人的时间。”海漄说,小时候父母陪他的时间不多,所以他最常去的就是新华书店,后来还因为同学看起了《科幻世界》,阅读过很多科幻作品,比如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童恩正的《珊瑚岛上的死光》《古峡迷雾》,还有《吞食者》《朝闻道》《替天行道》《伊俄卡斯达》等幻迷耳熟能详的小说。

看得多了,便想要尝试去写一写,于是2012年前后,海漄开始利用空闲时间写科幻小说,但他将这次尝试定义为“玩票”,因为工作太忙,那部作品并没有写下去。直到2016年前后,他才重新开始写作,并于2019年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作品《血灾》。

“我只有下班或者节假日才有时间写作,时间并不宽裕。没有特别耗费时间的其他爱好,空闲的时候大多宅在家里,这才能挤出一些创作的时间。”海漄说,每天他在写作上花费的时间多不好计算,“但既然它是件令我愉悦的事情,也就不必设定具体的目标了。”

谈到这些年的创作,海漄说,最初他只是想给读者讲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只是慢慢的,他在尝试一些故事之外的,能传达技术崇拜和人文关怀的东西。

或许《时空画师》可能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在海漄看来,这个小说基本表达出了所有他想完整展现的东西,“但它不会是我最满意的小说,也没有哪篇小说会是我最满意的。”

就像海漄说的那样,写作对他来说是件很私人和自由的事,在科幻这个私人花园中,他可以尽情放松和畅想,没有压力,也没有焦虑,“也许它对我的生活不会造成太大改变,但我始终坚信,当人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并愿意为之付出的时候,是件非常幸运的事。”

以下是潮新闻记者和海漄的对话实录:

写更精炼的作品

潮新闻:怎么想到将历史性的科幻作为您的创作方向?您更喜欢创作短篇、中篇还是长篇?

海漄:短篇,中篇,长篇,并不是说我个人喜欢写哪种就会写哪种,而是在写作过程中我能不能驾驭这种篇幅的作品。我珍视自己的作品,也珍视读者的金钱和时间,绝不会用一个短篇的故事去强撑长篇的体量,相反的情况倒有可能发生。

另外也跟我的时间有关,毕竟中长篇的消耗是很大的,作为一个业余作者,我的时间并不充裕。在有限的写作时间里,我希望写出更精炼的作品。当然,现在也在渐渐尝试中篇和长篇,但我宁缺毋滥的原则不变。

选择历史作为自己作品中一个重要元素,主要是因为我本身还是个历史和纪录片爱好者,历史的厚重和空灵的想象结合,也许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很难说如何找准自己擅长的方向,但我想至少有一个前提是需要确定的,那就是你喜欢。

潮新闻:您的创作灵感多来源于现实生活还是描绘未知的文学或影像?哪些科幻作品影响了您风格的形成?

海漄:都有,但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很难具体说出受哪些作品影响,如果非要举个例子,燕垒生的《天雷无妄》对我写作影响是比较直接的。

潮新闻:知道自己的作品被雨果奖提名时,您正在做什么?当时心里有哪些感受?能否获奖这件事对您来说是重要的吗?

海漄:当时我好像正在写作,或者是看书,具体记不太清了,反正是在做相关的事,也是挺凑巧的。听到被提名的消息,我心里有种很不真实的感觉,毕竟我更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科幻迷,而作为科幻作者,我自认是不太合格的,作品太少,影响也有限。

能否获奖对我来说重要与否也许只有等结果出来以后才知道,现在能入围已经很让我惊喜了。但无论结果如何,我想我应该都会按目前的节奏缓慢但坚定的写下去。

科幻不该自我设限

潮新闻:为什么在作品中加入了故宫文物修复师这个设定?您向往故宫文物修复师简单沉静的时光吗?

海漄:一方面是剧情需要,另一方面这篇小说的灵感来源于《我在故宫修文物》,修复师是其中最重要的角色。

不过,对于文物修复师这种职业,我了解的仍然很浅薄,所以我在小说中描写的那种简单沉静的状态是完全真实的么?恐怕未必。更何况,在外人看来他们逃离了内卷,但又有谁看到了他们背后的付出,面对物质世界诱惑时的挣扎呢?

潮新闻:《时空画师》以鬼影为引,古今穿插,感觉结构非常巧妙,您在构思上花了多长时间?

海漄:具体构思时间有多久很难界定。我的习惯是随时都可能有新的点子,新的设定。这个时候我会把自觉比较有趣的记下来,放一段时间,要是记不得了,就说明它并不那么好,也就自然淘汰了。如果还记得的话,就去找找相关资料。

找资料的时候会形成个大致思路,然后再继续搁置,直到有一天,因为某种契机,比如我找到了与之相关的新资料,或者看了本书,看了部电影,脑子里又冒出了新的想法,可以把之前的设定补完,情绪也到位了,才会动笔写,这个时间跨度很长,一年两年甚至更长都有可能。

但因为有很多点子,所以轮流接力,差不多一年也能出产两三篇作品,对于一个类型文学作者来说,这是一个很不合格的强度。但我一旦下笔,就一定会写完,也不会推翻我的核心构思了。这篇小说改了两次还是三次,但都是比较细节的地方,谈不上大改。

潮新闻:初看这部作品时,感觉这不像传统的科幻作品,像历史推理故事,也有点像人物传奇,您对科幻作品的定义是什么?写作的时候会纠结于自己创作科幻是否符合主流需求这件事吗?

海漄:你对这篇小说类型的定义还挺有道理。确实,我大部分作品与传统印象中的科幻有很多不同,但科幻从诞生至今,也是在不断拓展自己的边界的。

我认为只要你是个科学崇拜者,那么你在这种心态下写出的虚构作品,大概率就是科幻。我乐于尝试这种风格,自然不会在意是否符合主流的标准。科幻本身还是很小众的,更不应该自我设限了。

历史由人民书写

潮新闻:从《千里江山图》到《千里饿殍图》,您觉得画师的行为是理智的吗?艺术应该为谁服务?漫漫人生中,个体又该留下怎样的锚定物?

海漄:艺术永远不能脱离人民,自然也必须服务于人民。而历史同样也是由人民书写的。历史上很多人所做的事,放在个体利益上未必理智,但实实在在站在了人民的立场上。这种人,我们称呼他们为英雄。他们也因此在历史中锚定了自己的价值。

潮新闻:小说的结尾,为什么周宁不愿与鬼影作伴,选择离开警局,您想通过这个结局传达什么?

海漄:鬼影的行为,某种意义上以生命为代价是奋力一搏后的避世,追求的是个体的自由。主人公警察比他幸运的是,生在了一个好得多的时代。而真的勇士无非是在看清生活的本质后依然热爱它,所以他热爱着凡尘俗世。

至于他为何离开警局,在文末,我暗示他获得了一定预知未来的能力,作为一个系列故事中主人公,他还会出现在更能发挥他才能的场合。

潮新闻:之后您还想尝试什么类型的科幻作品?这种尝试会集中在历史科幻领域吗?

海漄:不会去刻意尝试某种类型,但肯定不会局限于历史科幻。最大的困难,可能还是紧张的时间和知识储备量上的瓶颈吧。

【相关阅读】

雨果奖入围专访|王侃瑜:科幻要拥有更多元的声音,女性视角是一部分
雨果奖入围专访|任青:科技无法挽回生命,却让我们直面死亡
雨果奖入围专访|鲁般:写情绪不写机器人大战,作品献给我的猫
雨果奖入围专访|江波:想象力是天赋,但科学知识是原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

潮新闻客户端

1234万获赞 68万粉丝
深耕浙江、解读中国、影响世界
潮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