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曾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有人觉醒得早,于是能够顺应社会发展规律,一路平步青云;
有人混沌一生,也看不清生命的本质,于是只能在回首往事时留下一声叹息。
人生的开悟是有迹可循的。
一个人从困惑到警醒,从迷茫到清晰,离不开书本的浸润与启迪。
以下5本书,部部经典,看完你就能彻底觉醒。
1
认知开窍——《认知觉醒》
水木然说:“人与人的区别,究其本质,是认知的区别。”
同样几块散乱的砖,普通人看到的只是石头,精英看到的是其中的结构,王者看到的是一座正在建起的摩天大楼。
人的认知维度不同,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在《认知觉醒》一书里,作家周岭分享过自己的一段经历。
他年轻的时候,是那种“稀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没事就喝到烂醉,空闲的时候就看搞笑视频、读八卦新闻、玩手机游戏。
偶然的一天,他发现同龄人已经超越自己一大截,过得风生水起。
于是,他痛定思痛,决心改变自己。
他将所有空余时间都用来学习新技能——计算机编程。
几年的功夫,他就凭借努力,成为计算机行业的翘楚。
从一个油腻摆烂的青年,到事业有成的才俊。
周岭在书中反复提及,自己之所以能有现在的成就,全在于当初“睁开了眼”,认知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周岭说过:认知觉醒,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也是造成人与人差距的根源。
如何突破认知?书中给了两点建议。
1. 对抗懒惰的天性,养成用脑习惯。
香奈儿前CEO莫琳·希凯说过:“人之所以脱颖而出,首先必然是思考力的出类拔萃。”
人类天生不喜欢学习和思考,这是人的惰性使然。
然而没有深入的思考,勤奋就没有意义。
一个人想提高认知,就要善用大脑,辩证看待问题。
当你能够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就能打破腐朽的认知理念,理智地看待生活中的种种难题。
2. 主动改变视角,赋予行动意义。
人人都知道认知的重要性。
但为什么有些人始终不能领悟,有些人却一点即通呢?
差别就在于,前者是“盲目提高认知”,他们空有想法没有动力。
而后者更善于探索原理,会主动改变认知视角,来找到行动的意义和好处。
比如,当我们洞悉了阅读的好处,就会主动放下手机,拿起书本汲取知识。
又比如,当我们尝到了学习带来的甜头,就会主动克服懒散的天性,转而精进自己的技能。
所以,当你想办法看清提升认知的意义和好处,你就在行动上逐渐觉醒。
那么开窍,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2
情商开窍——《人性的弱点》
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过这样的现象?
明明是同一番话,有人说起来就如沐春风,有些人说起来就如芒在背。
明明是同一件事,有人处理起来就让人心悦诚服,有些人处理起来就惹得抱怨四起。
说到底,二者之间,不过是情商的差异。
情商高的人洞悉人性,所以对待人际也游刃有余。
而情商低的人很难掌控社交中出现的问题,其实也是尚未开窍的表现之一。
戴尔·卡耐基,被誉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也是全球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
《人性的弱点》这本书,就是他用理论结合生活,撰写出来的一本人际交往指导书。
在西方世界,这本书被誉为“社交技巧的圣经之一”。
书中,卡耐基举过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例子。
富兰克林年轻时在一家印刷厂工作。
那时候,他言辞笨拙,话说不到两句就会与人发生争执,因此受到工友们的排挤。
后来,富兰克林开始有意学习提高情商,逐渐受到工友们的欢迎。
多年后,富兰克林转行从政,因待人接物十分得体而步步高升。
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20%取决于他的智商,还有80%则取决于他的情商。
人的情商一旦开窍,命运就会随之发生巨大的改变。
因为人人都喜欢和处事聪明的人交往,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会推动他获得更多的机会。
如果你也想撬动情商的大门,提高为人处世的水平,书中的两点建议送给你:
1. 发自内心地关注别人。
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但是很多人,总是过分关注自己,而拒绝与他人发生心理上的链接。
他们开口闭口就是“我、我、我”,对身边人的一言一行却毫不关心。
卡耐基在书中说:如果一个人不喜欢和人打交道,人们也不会想要和他成为朋友。
如果你也想赢得他人的喜爱,那就开始花点时间关注别人,让对方感觉到重视和在意。
2. 给对方留足面子,避免不必要的争论。
人际交往中,总有一些人喜欢咬住别人的错误不放,在言语上争个你死我活。
然而争论到最后,伤害的是感情,丢失的是人心。
《人性的弱点》中说的好:即使你手握真理,对方大错特错,也请给对方留个面子。
让对方丢脸除了会摧毁他的自尊心之外,别无益处。
学会克制争辩的欲望,就是情商开窍的开始。
3
思维开窍——《拆掉思维里的墙》
有一年年底,猎豹移动CEO傅盛 ,独自一人从北京开车到广州。
这一路上,他脑海中萦绕着许多难题。
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繁杂、人情的琐事……让他感觉身心俱疲。
后来,他无意中看到了《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
书中的内容,像一盏明灯一样照亮了他。
他突然意识到:真正限制自己的,是思维里看不见的墙。
那些生活中的难题,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经的风雨。
但至少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用另一种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
自那以后,他不再为了琐事纠结苦恼,生活也顺遂了许多。
此书的作者古典也说过:我们在自己的思维里画地为牢,把自己囚禁在心智模式的高墙之内,人生就会左冲右突,无路可走。
思维僵化的人,很容易受到经验的影响,让自己走进死胡同。
而一旦思维开窍了,就能跳出固有框架,让人生迎来一片新天地。
如何打破固有思维,收获全新的自己?
《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给出了建议:提升自己的心智模式,多维度看待问题。
人生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窘境。
当你遇到它的时候,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就会有不一样的风景。
稻盛和夫刚毕业的时候,进入了快倒闭的京瓷公司。
身边人都觉得这家公司没有前景,但稻盛和夫却不这么想。
他认为濒临倒闭的京瓷,对自己来说恰好是一份挑战,能验证自己的实力。
在积极思维的引导下,稻盛和夫果然带领京瓷赚到了第一桶金,后来更跻身行业头部。
作家古典说:混沌—察觉—醒觉—超越,这是心智升级的必经之路。
当你能够跳出原有的思维方式,换个角度看待问题。
你的心智就会一步步变得成熟,思维就会达到开窍的水平。
4
工作开窍——《深度工作》
工作中,常常有两种人:
第一种人,能通过驾驭工作,一路高升;
另一种人,忙忙碌碌一辈子,也始终无法摆脱贫穷。
究其原因,大概是后者在工作上从未开窍,所以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在《深度工作》中,作者讲过一个故事。
杰森·本是一家金融公司的职员,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整理数据、处理表格。
他在这个岗位兢兢业业干了许多年,可是薪资一直少的可怜。
原来,他处理工作的方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公司安排他填一个表格,他只会机械地手工打字,一行一行输入;
上司让他写一份报告,他写两行就忍不住开始发呆,然后花光了一整天的时间。
这种低效率的工作形式,让他多年来都无法如愿涨薪。
《深度工作》的作者卡尔·纽波特说:要达到个人巅峰的产出效率,需要长时间、无干扰地高度专注于单一任务。
当你能够全神贯注投入自己的工作,能力会被激发,大脑也会慢慢开窍。
如果此刻,你也想让工作发生改变,也想让人生实现扭转,书中的建议一定要牢记。
1. 远离无意义的消遣,让大脑集中注意力。
在工作中,划水摸鱼是大多数人的常态:
任务刚刚开始,就忍不住刷起了手机;项目完成了一半,又开始关注八卦新闻……
这种无意义的网络消遣,其实会在不知不觉中透支我们的注意力。
学会戒掉拖延懒怠的毛病,把精力用到工作中去,工作自然顺风顺水。
2. 让深度工作成为习惯化,不为琐事烦心。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人在深度工作的状态下,能使个人的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而且难以复制。
而深度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养成全身心投入的习惯。
每当你想要沉下心工作的时候,最好找个固定的场所。
桌面上所有的物品都规制地井井有条,这样你就不会在不必要的细节上分心。
一旦你养成了深度工作的习惯,你的能力也会在不觉中慢慢提高。
5
生活开窍——《成为可怕的自律人》
《成为可怕的自律人》是马歇尔·古德史密斯所著的书籍。
它曾位列《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畅销书榜No.1。
在书中,作者说过这样一番话:
当我们日复一日地做出消极行为时,我们其实就是故意给自己选择悲惨生活。此时我们用来度过悲惨生活的时间,是我们再也追不回来的时间。更痛苦的是,这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嘴上踌躇满志,身体却在混吃等死。
真正开窍的人,永远走在自律的路上,不断精进自己。
谷歌曾经有位高级工程师,叫马特·卡茨。
曾经,他是周围人眼中的“胖子”:
爱吃甜食、爱吃垃圾食品,没事就喜欢躺着玩手机,稍走几步就唉声叹气。
偶然的一天,他看到镜子中油腻的自己,突然下定了改变的勇气。
他给自己列了一份30天计划:
每天骑自行车上班,每天步行10000步,不玩手机、不吃甜食、不摄入咖啡因……
坚持30天后,那个油腻的宅男工程师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健壮英俊的青年。
人一旦开窍,自控力都极强。
他们不会再任由生活陷入混沌和死机模式,而是主动去改变自己。
正如书中所说:成为自律人,你就能获得自我意识,而不是让自己任由外界摆布。
每一次打破自我,换来的不仅是灵魂的觉醒,更是新生的契机。
若你也想改变眼下的生活,书中几个方法送给你:
1. 一个诱因就是一次刺激。
让一个人做出巨大改变,常常是因为人生中发生的某种变故。
也许是爱人的离去,也许是他人的嘲笑,也许是自我的醒悟……
这些变故有好有坏,但无一不是个人成长的机会。
如果你眼下没有改变的动力,不妨去外界找一找正向的诱因。
可以看看那些活得自律的朋友们,从他们身上汲取动力;
也可以跟亲人开诚布公谈一谈,了解自己需要改进的缺点。
通过这些外界的声音,思考自己的不足,并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
2. 积极提问,让自己勇敢改变。
所谓积极提问,就是用问答的方式给自己的努力程度打分。
每天晚上临睡之前,你都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你今天快乐吗?你今天过得有意义吗?你今天努力做到最好的自己了吗?
这种积极的提问方式,能带来一些意外的情感冲击,激发我们做出改变。
3. 立刻行动,是扭转生活的根本。
书中说,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是“计划人”,一种是“行动人”。
“计划人”往往是攻略很多,想法很多,但无论如何也改变生活的一尺半寸。
真正厉害的,都是“行动人”。他们只管去做,在不断尝试中,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王阳明说,知到极处便是行,行到极处便是知。
想要什么生活,就要自己努力去争取。
只要迈出了行动的一只脚,就是你成功的开始。
▽
听过一句话:人的愚钝和聪明只有一线之隔,关键在于能否开窍。
当你能够在书中不断沉淀,你就会从混沌的状态逐渐过渡到开悟的状态,内心变得无比通透。
以上5本书,愿你能细细品读,从中受益。
也愿你能穿透生活迷雾,活得通透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