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之后,如果不愿意接受心理咨询的帮助怎么办?很多父母往往束手无策,不知道应该如何撬动孩子接受心理咨询。
很多父母一遍又一遍的给孩子做工作,督促孩子、催促孩子,而孩子呢,却十分的抗拒!有一些孩子即便是做了一两次心理咨询之后也会停止,拒绝再沟通、再交流,拒绝再次进行心理咨询。这让父母非常恼火,认为孩子不领情,认为孩子不知道感恩。因为父母不嫌弃孩子患上了心理疾病,也不怕花钱,愿意为孩子提供帮助,但是孩子却拒绝父母的好意。因此,很多父母会因为孩子拒绝做心理咨询,而产生亲子间地冲突和对抗。
很多父母很着急,很迷茫,不知道应该如何说服孩子接受心理帮助。也有很多父母因为内心煎熬,导致自己也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比孩子还要严重,比孩子还要痛苦。就有一些父母在向我求助的时候痛哭流涕,看起来比孩子的症状还要明显。
其实,这些父母都都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他们认为孩子生病了,孩子需要帮助。他们都认为,孩子的问题需要从孩子身上解决,却忽略了孩子的问题其实根源在父母,应该从家庭、从父母身上解决!
很多孩子为什么不接受心理咨询?是因为孩子认为自己的问题咨询师解决不了。
孩子认为自己的问题来自于家庭、来自于父母、来自于校园环境。而父母改变不了,家庭也改变不了,学校也改变不了,因此,他们认为做心理咨询没用。当然,还有一部分孩子是怕花钱,也有一部分孩子是不想放弃既得利益,不想回到学校,因此拒绝接受心理帮助。
那么,面对种种原因导致的孩子拒绝和抗拒接受心理帮助,父母应该如何撬动孩子?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恢复心理健康呢?
现在我分享四招帮大家拯救孩子!
很多人在购买专栏课程之后,自己根本没有学完。据我了解,有很多家长学到了60多章、100多章之后就不再学习了,因为通过初步学习,孩子的状况已经稳定下来,应激状态已经祛除。所以父母也就停止了学习。
咱们的粉丝曾经讲过:“不痛了,也就停止前进了。不疼了,也就不学习了。”
有一些家长在向我咨询的时候,我发现他咨询的某些问题在专栏课程里面有讲到。也就是说,根本没有把专栏课程真正的利用好,没有融会贯通。我们其实是在走马观花,很多时候当时引起了我们的共鸣,但过后却在逐渐的淡化它对我们的影响。
很多父母对孩子糟糕的现状心痛不已,对孩子仍然充满抱怨和指责。当父母跟我沟通的时候,我告诉父母,告诉这些家长,我说咱们的课程里面曾经讲到过,孩子并不想摆烂,他只是无能为力。你所看到的孩子糟糕的现状,其实是他的症状表现。这就像一个人腿断了之后,无法行走,无法跑步一样。
一个抑郁的孩子,他没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和身体力量去完成普通人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事情。甚至连一些基本的起床、刷牙、洗脸、洗衣服、吃饭等等都会做起来非常困难。
很多父母跟我沟通的时候说:“彭老师,我学习课程的时候学到了,但是我不由自主的又把它当成一个正常的孩子来要求,不由自主的又会嫌弃他懒。”这就是因为,我们初学课程的时候感觉到大彻大悟了,但是学完课程之后,我们又回到了原点,课程对我们的影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的减弱。
彭程辉,心理学研究生,心理学作家,学者,中科院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婚姻家庭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APPC家庭教育指导师,美国NGH催眠治疗师,抑郁症自我康复指导师,好梦重圆心理咨询品牌创始人。
心理帮助和心理咨询的实战经验丰富,擅长处理焦虑抑郁、双相情感障碍、青春期叛逆、网瘾厌学休学、躺平摆烂、抗拒父母、仇视父母等问题。10000+课程受益案例,5000+个案咨询案例、20年从业经验的心理咨询团队,为您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