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i人还是e人?”
“我是i人,但在工作中常常做e人”
“我是istp,你呢?”
……
近来,人格类型测试在网络走红
并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社交话题
还有人将测试结果作为人生参考
指导生活
事实上,“i”人、“e”人均出自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的人格类型理论模型(简称MBTI测试),它从4个维度划分出16种人格,并以不同类型人格的英文缩写为这16种人格命名。其中,“i”和“e”是一个指标的两极,“i”代表内向、内倾型,“e”代表外向、外倾型。
人格测试、人格划分真的可信吗?
在网上,不少职场i人
这样描述自己上班时的状态
↓↓↓
走路总低着头,害怕跟人打招呼;
能线上沟通的,绝不电话沟通;
不愿参与同事间的闲聊;
和领导一起吃饭总感觉不自在……
对他们而言
工作中的社交
给他们带来很多负担
今年以来,白璇在社交媒体上频繁刷到MBTI测试,爱给自己“定位”的她好奇地和朋友一起进行了测试。“不出意料,我是i人,不喜欢社交,每天下班后只想回到自己的小窝,做自己的事,把工作中不开心的事忘掉。”
10月9日,白璇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又参加了部门同事组织的聚餐。作为i人,她直言,工作上的沟通已经很累了,这些额外社交简直分分钟让自己“电量”耗尽。
那么,这种人格划分真的可信吗?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任峰表示:
人格测试既有与临床心理学、精神卫生学相关的测试,如艾森克人格量表、明尼苏达人格量表等,用于临床上开展心理治疗、诊断精神心理疾病。
也有类似于MBTI的,主要用于了解职业性格,衡量和描述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性格类型。
“相对而言,MBTI更接近常人理解的层面,因此容易被广泛接受。”不过,任峰认为,归根结底,人格测试只是认识自己的一种工具,它的存在肯定了人格的多样性,但并不能作为区分好坏对错的标准。
职场i人如何与他人相处呢?
不管工作场合还是私下社交,与人沟通不可避免。一些恐惧社交的i人告诉记者,遇到必要场合,他们也会戴上e人面具,强行“营业”。
“为i变e,是MBTI测试话题中讨论较多的一个词,指的是一个i人为了社交时不冷场,显得合群等因素,会挺身而出做e人。”不过,白璇也坦言,工作中有时需要e一点,但强行e久了,可能会在某个节点上突然爆发,然后用更多时间去恢复情绪。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申晨煜表示,工作中有些场合需要i人“伪装”自己,但随之而来的是较大的精力消耗和身体伤害,因此不建议i人强行改变,要视自身情况而定,做到自洽。
任峰认为,i人应首先学会自我了解和接纳,认识自身长处,如善于独处、思考深入、情感丰富等,充分接纳内心需要,而不是强行让自己变得外向,甚至变成社牛。“不过,i人也要防止自我封闭,适当拓展人际范围,选择合理的方式与他人沟通,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人格无优劣,慎重贴标签
从某种程度看
了解自己的人格类型
有助于选择适合的工作种类
提高职业满意度
不过
也要防止通过给自己贴标签
固步自封
认为这辈子就这样了
失去改变的动力,影响自我突破
“实际上,随着自我突破,测试结果是可以发生变化的,例如,一个人以前很内向,做了销售工作后,通过长期训练,可能变得比较外向。”任峰表示,年轻人可以通过人格测试了解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扬长避短,减少因不自知带来的无谓内耗,也可以通过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突破不擅长的方面,完善自我。
申晨煜建议,职场中的i人可以多专注工作本身,不要过于在意与同事的关系,也避免总是脑补别人的评价,尤其是负面评价。遇到问题先从环境找原因,不必过度内耗,避免陷入自我怀疑状态。
“要认识到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一个正确的心态,不要因为工作全盘否定自己。”申晨煜说,人格没有优劣之分,职场i人不要害怕自己被贴上“不好相处”的标签,要找到并善于利用性格中的优势,发挥特长。工作之余也要保证充足良好睡眠,多做感兴趣的事,平衡工作压力。
你是“i”人还是“e”人?
在生活中是如何
调节情绪、缓解压力的?
综合:工人日报(记者 安彦璟)、澎湃新闻
来源:新闻坊
举报/反馈

光明网

1.8亿获赞 616.8万粉丝
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媒体融合与创新的引领者
光明网传媒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