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于当地时间10月7日的新一轮巴以冲突,截至目前,已造成约4200人死亡,2万多人受伤,数百万人受到波及(主要以栖居于加沙地区的巴勒斯坦为主)。然而局势并未得到任何缓和,且有愈演愈烈的风险,在此次冲突中蒙受巨大损失的以色列,已经动员超过30万人的兵力,并将其与常备军(16.4万人)编组划分,部署在加沙地带附近,准备展开地面攻势,彻底铲除哈马斯武装组织及其他武装派别。不过令外界生疑的是,尽管以色列军政要员态度强硬,且以军上下动作频繁,但迟迟未见此前宣称的地面攻势进入实质阶段,那么在这背后,以色列到底在顾忌什么?或者说,到底是哪些因素成为以色列政府的牵绊?
(当地时间10月9日,多名以军士兵正在向巴以边境存在有高度风险的地区向前推进)
一是军事层面上的相关准备、具体由集结部署、针对性/适应性训练、装备改装、后勤运转、任务划分等几大类组成。凭借成熟可靠,运行正常的全民动员体制,以色列政府得以在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就在短时间内征召出超过30万的预备役军人,使得他们从备战状态迅速进入临战状态。尽管紧急动员令的发布与相关媒体的报道让这一切看起来非常容易且顺利,但涉及到人员集结、集中转运、投入部署等具体工作时,就仍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完成。而当现役与预备役军人征召之后,他们将接受针对性(与现役军人对标)与适应性(与预备役军人对标)训练。针对性训练是指围绕加沙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而展开的,以加沙北部地区为例,荒漠与城镇相连,且哈马斯修筑有地下网络,它们四通八达,遍布加沙地区内外,使得哈马斯武装成员可以对以军进行出其不意的攻击。因此使得以军现役军人不仅要掌握在野战、巷战环境下的作战要领,更要具备反地道战的有关经验,由此才可以尽最大程度地减少伤亡,从而将其转化为优异战果。适应性训练则是针对预备役军人,主要包括体能、武器操作、近距离作战、掌握卫勤基本技能等,同样使得这批征召过来的预备役军人在恢复一定战斗力的同时,又尽可能地减少伤亡,力争将战损比与打击成本—回报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流传在社交平台的照片显示,准备进入加沙地带作战的以色列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同样也在炮塔上临时安装了用于抵御无人机从空中发起打击的“金钟罩”,真可谓是天道好轮回,谁也别笑谁)
装备改装主要集中在以军地面集群列装的坦克装甲车辆上。本轮巴以冲突有一个亮点,那便是哈马斯武装组织借鉴了俄乌冲突中的作战经验,成功将武装化的小型无人机,广泛投入到此次“阿克萨洪水”军事行动初期,针对以军主战坦克、边防哨所、遥控机枪站等目标的打击行动中,使得以军对此措手不及。同样在社交平台流传的最新照片显示,部署在加沙地区的以军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已经安装了在俄乌冲突中发挥奇效的“金钟罩”,尽管此举于以军等同于是戏谑,但这种防护手段却真能减少哈马斯手中的无人机,对以军坦克装甲车辆的袭扰影响。此外,考虑到哈马斯自研带有串联战斗部的单兵火箭弹,以及从俄乌战场通过黑市流入加沙地区的先进武器等,势必会让以军为坦克装甲车辆采取更为果断的保护措施,如加装“战利品”主动防护系统、安装复合/爆炸反应装甲等。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以军集结如此规模的兵力,意味着后勤保障方面已经处于高速运转状态,军粮、药品、防具、弹药等战备物资,已经在源源不断地从以色列军需仓库中,通过各种运输手段送运前线。在此过程中,以军对其还要进行分门别类、严加保护,因此整个运作流程不仅紧张,且异常繁琐,这便对以军的后勤保障能力提出了严峻考验。
(以军虽然人数众多,但考虑到以色列特殊的国内国外环境,以及被哈马斯经营多年的加沙地带,使得以军高层在具体兵力运用方面相较于以往,要显得更加谨慎才是)
加沙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决定了以色列的大军根本不可能悉数投入战斗,进一步讲,以军与哈马斯在加沙地区的地面作战,本质上还是一场特种作战,只不过是将其放大而已。因此这也决定了以色列超过30万人的兵力,除了部分参与到加沙地区的地面攻势行动中外,还有很大一部分要承担其他的战斗任务。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为此撰文指出,由现役军人与预备役军人组成的以军,将会根据职能任务的不同,被划分为三种部队。第一种是进攻部队,他们将借助空中、地面、海上等作战单位的火力优势,进入加沙地区同哈马斯展开战斗,主体将以作战经验丰富、综合能力过硬的以军特种部队组成。第二种是防御部队,他们将担负国土防御,主要防御方向以北部及东北方向为主,北部方向上,系与以色列着深仇大恨的黎巴嫩真主党组织,在本轮巴以冲突中,他们已经主动向以军边防哨所发起打击,因此以军必然要对其予以高度重视。东北方向上,则是因戈兰高地问题与以色列结有宿怨的叙利亚政府军,同样在本轮巴以冲突中,叙以双方在边境地区产生过摩擦交火,且以空军已经主动出击,对叙利亚境内两座机场实施先手打击,如此举动,以军自然也会提高对叙利亚的戒备状态。第三种是治安部队,他们将负责维护国内社会秩序、排除爆炸物、清剿哈马斯武装成员、处理突发安全状况等工作,主要以预备役军人、部分特种部队为主。以色列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隐患,除了活跃在加沙地带的哈马斯外,就只剩下如何保持国内稳定这一个问题,因为只有“内安”,才会保障“外除”,故而这个问题同样也很重要。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与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宾·法尔汉就巴以冲突举行会晤,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轮巴以冲突中,欧盟对以色列的种种行径持严厉批评态度)
二是政治层面上的多方斡旋。随着以色列政府决定对加沙地区展开地面攻势作战后,美国政府却率先要求停止进攻,应以开放人道主义走廊为主。此外,联合国与欧盟等国际组织也相继跟进,如联合国巴勒斯坦被占领人道主义协调员琳恩·黑斯廷表示,以色列政府虽说想摧毁哈马斯,但目前的局势确是奔着摧毁加沙去的。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则表示,以色列有权对哈马斯武装组织做出自卫举措,但其手段需要符合国际人道法,并指出以色列针对加沙地带断水断电断粮的做法已然是违反了国际法。
(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已经对以色列发出警告,如果执意对加沙地带采取地面攻势行动,那么加沙地带将会成为以军的坟墓)
此外,当地时间10月14日,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与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会晤后表示,如果以军进入加沙地区,哈马斯将会让其变成以军的墓地,倘若局势进一步升温的话,更不排除多个地区国家参与其中的可能性。相较于往常的国际政治风向,在本轮巴以冲突中,大多数国家及机构组织的态度,则更倾向于加沙地区的平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帮助了哈马斯,使得以色列军政要员不得不认真考虑。
(大批巴勒斯坦民众正在利用一切手段向加沙南部地区撤退,而就在75年前,即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同样也造成近百万巴勒斯坦民众流离失所,离开故土)
三是难民与人质这两大难问题。在以军决定开展地面攻势之前,曾向定居于加沙地区北部的百万名当地平民空投传单,命令他们应在24小时内,沿着以军划定的路线撤离至加沙地区南部以此避难。此举无异于是暴行,因此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考虑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弹,迫使以军高层只能延后地面攻势行动的进攻时间,即从当地时间10月15日晚一直被推迟到现在。尽管有外媒将其称之为是天气原因影响,但这一说法却遭到了以军的反驳,如以军发言人阿里耶·沙利卡表示,天气不利并非以军推迟进攻加沙地区的主要原因,相反,以军推迟的原因是想留出更多时间供当地平民撤离,以此减少伤亡。
(哈马斯下属军事力量“卡桑旅”发言人阿布·奥贝达表示,外国公众会得到妥善安置并被释放,但在以军中服役的人质,不论身份国籍,将直接被视为“敌人”)
此外,当地时间10月16日,哈马斯武装组织首次就人质问题做出系统性回应,哈马斯下属军事力量卡桑旅发言人阿布·奥贝达表示,目前哈马斯扣留有约200名人质(其他武装组织手中也有人质被扣留),除以色列人外,还包括其他国家的公民。此外阿布·奥贝达指出,由于以军大肆空袭所致,已有22名人质丧生,且此前以色列政府正因人质问题,目前饱受着来自国内国外的双重冲击。因此以军一旦决定发起地面攻势行动后,以色列政府将在难民及人质问题上失分更多,从而彻底陷入被动局面。
(巴以冲突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那么仇恨的种子只会在一代代巴勒斯坦人心中深植下去,这对于曾在历史上遭遇过灭顶之灾的以色列人,将是一颗不定时的炸弹)
受限于在军事、政治、人道等多个层面上的准备工作与不利因素,迫使以军只能多次更改地面攻势行动的发起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以军在上述领域逐渐找回场子后,加沙地区或将有可能变成真正的人间地狱。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持续性空袭与大规模地面攻势行动的结合下,以军能否如内塔尼亚胡所说的那样,将哈马斯武装组织彻底铲除,目前来看也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