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泉州市泉港区,这句话被镌刻在区科技局入门处,更被各行各业融入生产发展的全程。多年来,该区深入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系列政策引导,致力搭建科研平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活力与潜力,催生了一批创新繁花及硕果。

目前,全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23家。2023年组织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批次15家,规上企业高企申报率排名全市首位。

□本报记者 陈淑华 通讯员 庄学林 胡凤兰 庄亚强

经验展示

泉港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激发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增强了企业发展和竞争的底气。

平台搭建+机制引导 释放“驱动力”

在清源创新实验室石油化工催化团队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高性能分子筛绿色合成新技术及产业化的相关实验。该实验用天然矿物生产分子筛,是分子筛合成领域的一项创新性技术。以该工艺生产的ZSM—5分子筛,降低碳排放量42%左右,目前已应用到清洁汽油的生产上,年产量达1750万吨。作为全省首批建设的4家省级创新实验室之一,清源创新实验室成立3年多来,已成功破解尖端科技难题7项,成为泉港、泉州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能引擎。“科技服务平台是创新资源高度聚集的地方,可以吸引众多创新要素和主体,促进企业或产业的聚合聚变发展。”泉港区科技局局长林良海说。依托包含清源创新实验室在内的“一室两院四中心”,该区已建设完成氨氢能源催化、湿电子化学品等9个方向实验室,目前已突破1项前沿技术、3项卡脖子技术、7项关键核心技术,生成技术成果并获专利授权500余件。

科学创新,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多年来,泉港区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定期调度研究科技创新工作,提供靶向帮扶。30亿元的泉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1000万元/年的泉港区企业发展资金,300万元/年的泉港石化研究院石化专项……在“真金白银”扶持和机制引导下,泉港区各行各业科创活力加速释放,成果可喜:拥有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其他国家奖5项,省部级奖10余项。

当前,泉港处在加快推动石化行业向高端、绿色转型发展,带动新材料等产业提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亟须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支撑。为实现以人才驱动创新,该区加大引才力度,组织实施“人才涌泉·智潮进港”系列活动,配套出台诚意满满的“1+8”引才留才政策,推出购房补贴、个税奖励等28项暖心服务,高起点规划建设科创小镇、石化产业生活区,打造人才宜居城市。

精准服务+梯队建设 壮大“主力军”

今年8月,在市政府主办的2023年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泉州市赛上,泉港科创企业表现优异:福建省佑达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泉州宇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获成长组二等奖,福建清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泉州清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获初创组二等奖,泉港区科技局获优秀组织奖。‍多年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求“新”若渴,已成为科技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的主力。为发展壮大这支“生力军”,泉港区多措并举,加快推动科技型企业集群集聚发展。

强化激励引导。印发《泉港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发展工作方案》,坚持科级领导挂钩服务基层企业制度,组建科技“暖企”志愿服务队,业务骨干和科技专家到企业送政策送技术。全区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23家,2023年组织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批次15家,规上企业高企申报率排名全市首位。

强化精准帮扶。今年以来,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院长、教授、科技特派员陈登龙,多次赴泉港区福建省万豪石膏工业有限公司开展科技服务,为该公司开发高强防水石膏提供技术指导,通过优化工艺配方,大大降低了高强石膏的吸水性,提升产品的竞争力。针对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的技术创新乏力困境,泉港区科技局推行“科技特派员+中介机构”联合辅导服务模式,依托“一室两院四中心”等科研平台开展产学研用对接活动,聘请石化专家组成经济发展顾问组,每年组织开展“专家—企业”面对面服务、“石化博士服务团”泉港行等活动,已累计提供科技服务200多次。

强化梯队建设。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目标责任制和挂钩联系制度,主动与科研机构合作,引进适合泉港实际、产业特色的项目与企业,提前辅导清研生物、清能新能源、福耐斯等11家引进孵化的科技型初创企业向高企发展,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入库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梯次培育机制。

科研孵化+中试放大 打造“增长极”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福建省泉港区高新材料产业园区指挥部在泉港石化科技众创园挂牌成立,拉开了该区从“新”出发、打造“增长极”的新赛程。

坐拥炼化一体化项目的上游原料优势,泉港区积极构建更加完整的“油头—化身—轻纺尾”产业链条。聚焦化工新材料、能源转化与储存、电子化学品、高分子材料等相关领域,该区鼓励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目前,已组建福建省化工新材料产业联盟、福建省合成树脂功能化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等创新联盟11个,建立室企联合研发中心19个、院企共建研发中心40多个,帮助企业获批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8家,制定或参与行业标准21项。

为推动科技成果从“研”走向“产”,该区推动清源创新实验室和泉港高新公司共同筹建产业孵化公司,将石油化工、电子化学等领域的科技中试项目引入高新材料产业园区、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加速科研孵化项目落地转化。目前,已孵化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潜力好的企业,产生直接经济效益70亿元以上。与之相对应的是,该区研发经费投入逐年增长,由2020年度的6.49亿元增加到2022年度的10.18亿元,年均增长26.5%,经费投入占GDP比重由2020年度的0.88%提高到2022年度的1.5%。

亮点数据

泉港区构建“一室两院四中心”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科研办公、研发平台等科研基地超17万平方米,获批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平台15家、市级平台21家,累计突破前沿技术1项、卡脖子技术3项、关键核心技术7项,对接生成技术成果并授权专利500余件。

当地企业或个人参与的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省部级奖10余项。

目前泉港区共有高层次人才120人,各类人才总量突破6.5万人,获评“省级石化产业人才聚集基地”,吸引了包括7个院士团队在内的25个高水平科研团队以“非常驻”形式入驻。

创新风采

泉港石化工业园区:集聚超2万人才

作为湄洲湾石化基地先导区,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已落户联合石化、百宏石化、国亨化学、中化学天辰等40多家企业,集聚的石化产业人才总量突破2万人,创新动能强劲。2022年,该园区实现工业产值1038亿元,居“高质量发展化工园区30强”第15位。该园区重点发展了乙烯、丙烯、C4、C5、苯、对二甲苯、电子化学品等产业链,现已形成包含EO/EG、乙(烷)氧基化物、表面活性剂、聚氨酯等项目的乙烯产业链。

“一室两院四中心”:赋能产业发展

泉港区充分发挥“一室两院四中心”(清源创新实验室,福大石化学院、福师大泉港石化研究院,国家阀门产品质检中心、福建石化产品质检中心、国家级化肥催化剂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创新中心)的科研平台技术优势,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变成产业结构升级的助推器和加速器。

其中,清源创新实验室采用“省市共建、以市为主”建设模式,依据福建省委、省政府战略布局,围绕“能源转化与储存、化工新材料、电子化学品、生命与大健康”等四大石油化工战略新兴领域,成立催化科学与技术、合成材料、精细化学品、环保与安全技术、过程与产品工程等5个创新中心,开展科学基础研究、创新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研究。以引领石化产业发展为导向,以汇聚高层次人才为根本,以突破“卡脖子”技术为核心,形成有引领作用的核心技术研发基地、有一流水平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有支撑作用的高端创业孵化基地。

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立足国家和福建省科技发展战略,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多项,目前为止申请专利397件,其中发明专利247件、PCT专利10件;授权专利169件,其中发明专利83件。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为己任,主持编写了《泉州市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路线图(2016年)》等10多项规划,为政府梳理产业发展现状、制定产业发展方向献智献策。

泉港区高新材料产业园区:发力新材料产业

福建省泉港区高新材料产业园区以新材料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节能环保材料、大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纺织鞋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鼓励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到2025年,园区产业项目新增总投资预计达到50亿元以上,年新增产值预计达到130亿元以上。

荣誉榜

◎先后获评中国工业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福建省科普先进城区、福建省科技强警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等称号,科技创新能力连续两年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2018年、2019年均居第54位)。

◎构建以“一室两院四中心”、高新技术孵化基地、石化科技众创园为核心的创新平台体系,拥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平台15家,市级平台21家。其中,争取清源创新实验室(列入首批四个省实验室之一)落户,支持其获批国家级科研工作站,实现泉港区“国字号”创新平台零的突破。

◎全区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23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3家;8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市级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20年度规上企业研发经费6.49亿元,2021年度规上企业研发经费7.04亿元,2022年度规上企业研发经费10.18亿元,年均增幅26.5%。

◎现有省级众创空间1个、市级星创空间1个、市级众创空间3个;获批泉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基地5家;建成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24个(省级科技特派基地2个、市级5个、区级17个)。

◎泉港石化高新技术孵化基地2013年获批省级重点科技企业孵化器,2019年通过省科技厅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核定。

举报/反馈

东南早报

1683万获赞 27.3万粉丝
反映社会,关注民生,服务百姓,满足需求
东南早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