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17日讯(全媒体记者 岳霞 通讯员 谭甲)学习历史,走进历史,创造历史——历史课如何上?长沙市实验中学探索历史教学新途径,践行真实教育理念。昨日,长沙市实验中学与长沙市博物馆联合开展“檐上之艺——瓦当制作体验活动”,带领学生走进长沙市博物馆,通过精彩纷呈的系列活动,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让学生们感受历史的温度,去往脚步不能丈量的远方。
参观——从书本图片到现场实物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座博物馆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宝库,每一件文物的生命轨迹都让人为之叹服。学子们首先参观了“帝国南疆——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本次展览是广州秦汉时期文物第一次大规模来长沙集中展示。
南越王墓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该墓于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南越王宫博物馆 ,现合并为南越王博物院,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专业教育员的带领下,学生仔细观看了展品,了解了南越王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学生们对这些珍贵的文物赞叹不已,纷纷拍照留念,表示这次参观让他们对中国秦汉时期岭南文化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增强了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的认识和尊重。
在南越国公署遗址里,出土了大量瓦当。这些瓦当属汉代时期,多为半圆形或圆形,上面刻有的图案丰富多样,除莲花纹之外,还有兽面纹、双凤纹、荷塘鸳鸯纹、“万岁”纹等。这些内容反映了南越国的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制作——让文物在手尖复活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汉代瓦当的历史背景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长沙市博物馆邀请长沙市一中马王堆中学高级美术老师宋占玲老师,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生动地向同学们介绍了汉代瓦当及其艺术价值,汉代瓦当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精神追求和风俗习惯。瓦当上的图案多种多样,如动物、植物、人物等,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更是对当时生活场景的生动展现。
汉代瓦当,作为古代中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建筑材料,更是宝贵的艺术品。每一块瓦当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烙印和文化内涵。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并亲身体验到瓦当的魅力,活动还特意安排了亲手设计制作自己的瓦当的活动。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不同的瓦当造型和颜色,亲自制作属于自己的瓦当。
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用透明板、切割刀等工具,细心雕琢,精心制作。一块块普通的轻质粘土,逐渐显露出独特而各具魅力的图案。
感悟——让历史传承拥文化自信
历史课走进博物馆,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青年学子既是文化的承载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做好文化的传承者,是长沙市实验中学践行真实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
“这一次历史活动,理论与实践并存,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我们体悟到了大国南疆的风采,小到一砖一瓦,大到金缕玉衣,一个个细微的表现都体现了广州地区——南越国的历史文化,这次活动主题的瓦当更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对于美的追求,通过用粘土制作瓦片,仿制古代风采,我们更加认识到传统建筑之美,以及古人在一砖一瓦中寄托的美好愿望,我们仿佛通过瓦当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心中的美。”G2304钱湘菡感慨道。
历史的波澜掩埋在流淌的岁月中,深藏在博物馆的馆藏里,学子们学的不仅仅是历史,还有绵延数千年的文化,还有由这文化孕育出来的独属于中国人的无与伦比的自信。
举报/反馈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

544万获赞 26.5万粉丝
关注我,让你们爱上大长沙
长沙晚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