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引

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加拿大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1933-2021年),以表彰他对不同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分析,以及最优货币区域的分析”

四位诺奖得主-萨缪尔森、阿罗、米德和索洛曾是蒙代尔的导师。

蒙代尔最重要的两项理论贡献:一是提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二是创建了最优货币区理论。欧元区是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最佳实践。蒙代尔因此被誉为欧元之父”。

蒙代尔有着深厚的中国情结,生前到访中国20余次,曾预言人民币有望成为世界三大货币之一。

《蒙代尔经济学文集》译者,著名经济学家向松祚评价说,他是非常特立独行的,他在美国学术圈子中,与很多人的观点是不合的,但是他始终坚持他自己的观点。

(注:鉴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数学复杂性,本文对数学模型本身不做介绍。)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由其学生-德国经济学家多恩布什(Rudiger Dombusch)命名。该模型是由关于开放宏观经济的一系列研究论文组成,包括《在固定和浮动汇率体系下国际货币调节的动态机制》(1960年)、《最优货币区》(1961年)、《浮动汇率和就业政策》(1961年)、《国家非均衡体系》(1961年),这些文章也是蒙代尔构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模型的主要内容。

根据蒙代尔的回顾,《在固定和浮动汇率体系下国际货币调节的动态机制》确定了模型的方法论,是系列文章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篇。

该篇论文分析了两种经济体系:一是汇率固定而价格灵活变动,另一个是汇率浮动而价格固定。该论文在经济学上首次引入了开放经济内部平衡线和外部平衡线。模型的变量是代表货币政策的利率和真实汇率(或本国商品与外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模型的静态结果证明了支出变动对利率和相对价格的影响,可以分析不同政策方案(如稳定汇率与物价之间的选择)所导致的经济体系的动态特征。

1963年发表的论文《固定与浮动汇率下的资本流动与稳定政策》被认为是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经典文献。蒙代尔将外贸和资本流动引进封闭条件下的希克斯和汉森创建的IS-LM模型,分析了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得到的结论是:

稳定政策的效果与国际资本的流动程度紧密相关。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效果明显,财政政策软弱无力;而在固定汇率下,则是相反的结果。概括来说:在固定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货币政策彻底无效。

英国经济学家,也是蒙代尔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期间的同事,弗莱明(Marcus Fleming)在1962年发表的论文《在固定和浮动汇率体系下的国内金融政策》中,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国际宏观经济模型。其结论是:如果预算扩张政策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外汇储备的短缺最终将迫使政策当局放弃原先的预算扩展政策,收入和就业的扩张也将随之而终止。该篇论文构成了弗莱明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主要贡献。

在《国际非均衡体系》一文中,蒙代尔证明了,在固定汇率体系下,外汇储备变动自动改变货币供应量,只有当这个效果被冲销政策消灭时,才有可能在固定汇率下维持国际收支非均衡状态。

(评:我国2005年汇率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需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15年再次汇改,纳入更多货币。在此之前,因连年贸易顺差,为吸收外币而抛售人民币,推动了通货膨胀。可以认为是为稳定汇率而牺牲了物价的稳定性。)

蒙代尔的专著《国际经济学》于1968年出版,这标志着国际宏观经济模型走向成熟。该模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可用于分析重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开放式经济体系下汇率变动、预算平衡、贸易收支和资本流动的影响。

不可能三角理论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泰国、印尼、韩国等国被迫放弃固定汇率制。1999年,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实证分析,提出了不可能三角理论”(Impossible trinity theory(注:克鲁格曼是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不可能三角”指出,一个国家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

米德冲突”与“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英国经济学家米德在1951年的名著《国际收支》中最早提出了固定汇率制度下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冲突问题,即产生失业增加与贸易逆差”或者“通货膨胀与贸易顺差”这两组内外经济状况的组合。这称为米德冲突Meade Conflict)。(注:关于米德的介绍详见《从俄林的国际贸易理论到米德的国际经济政策:1977年诺奖述评》。)

蒙代尔指出,造成“米德冲突”的原因是以“丁伯根法则Tinbergen’s Rule)”为代表的传统理论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工具的调节效率等同对待,而实际上不同政策工具的作用与效果是不同的。而且,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分属中央银行和财政部门负责。如果决策者不能有效协调这些政策,而是各自独立决策和执行,就不能达到内外部均衡的政策目标。

(注:关于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之间关系的丁伯根法则认为,为达到一个经济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一种有效的政策;为达到几个目标,政府至少要运用几个独立、有效的经济政策。详见《诺奖篇开篇前言与1969年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简评》。

蒙代尔在1961年的论文《恰当使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实现内外部平衡》中提出了“有效市场分类原则”(the Principle of Effective Market Classification)解决了“米德冲突”问题。他认为,财政政策对实际产出和内部均衡的相对影响力较大,而货币政策不仅对国际收支有很大的调节能力,而且影响经济运行的扩张或收缩。如果货币政策纠正外部失衡,财政政策对付内部失衡,经济就有可能重新恢复内外均衡。

有效市场分类原则要求,每一政策工具应被合理地指派给一个政策目标,而且在该政策目标偏离其最佳水平时按规则进行调控,那么在分散决策的情况下仍有可能实现最佳调控目标。进而蒙代尔强调,由中央银行独立负责物价稳定(price stability),从长期来看是可行的。

这一原则引发了关于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合理配置的深入研究,成为后续理论研究和实际政策运用的基本准则。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限定与未来

该模型还有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财政扩张将导致本国汇率升值。80年代美国财政扩张,以及90年代德国和日本财政扩张均印证了该结论。

蒙代尔模型的结论是,在固定汇率体系下的财政扩张究竟是改善还是恶化国际收支,本国货币升值或贬值,取决于资本流动和流动性偏好对利率变化的敏感程度。也就是说,汇率制度越稳定,财政扩张就越有可能伴随货币紧缩和利率提高,从而吸引外国资本流入,改善固定汇率下的国际收支。

(评:美国不是浮动汇率制吗?是否上述判断对浮动汇率制也成立?)

蒙代尔反复强调,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对发展中国家并不适用。因为发展中国家没有以本国货币交易的发达资本市场(评:还要求资本自由流动吧)。他认为,该模型应用最好的国家是美国、德国和日本。而对于小国开放经济,应利用将货币的各种特征纳入古典贸易纯理论的分析模型。

蒙代尔认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未来有两个方向:一是进行必要的调整,比如将预期通胀和真实通胀,经济增长和预期,国际债务,以及国际转移支付等纳入模型。二是创造新模型。

最优货币区理论

最优货币区是一个经济地理概念,是指最符合经济金融上某些条件的国家或者地区,共同建立紧密联系的货币制度,如固定汇率制度,甚至统一货币。

蒙代尔于1961年最早提出了最优货币区理论Optimal Currency Areas)。他认为,理想的货币区是封闭的,货币区成员国和货币区以外的国家不发生经济联系,而货币区成员国间要素充分流动,尤其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可以对货币区的结构失衡进行有效的调节。

蒙代尔阐述了统一货币的优势,如降低了贸易中货币结算的交易成本,消除了相关价格的不确定性。同时,他也指出统一货币最大的不足在于:当需求的改变或遇到其他非对称冲击导致某一特定地区的实际工资下降时,很难保持充分就业。因此,他强调了劳动力高度流动性对货币区的重要性。

论文《最优货币区》发表后,一些经济学者说,“一个主权国家怎么可以没有独立的货币?蒙代尔曾被冠以“疯子经济学家”。

此后,麦金农(Ronald Mckinnon)、英格拉姆(James Ingram)、哈伯勒(Gottfried Haberler)和弗莱明等经济学家对其理论从不同侧面进行了修正补充和完善。但对最优货币区应满足的条件仍缺乏统一的认识。

欧元区的建立是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最佳实践。欧元区的建立对促进欧元区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和流通,降低交易成本,建立开放型经济体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欧元区爆发的债务危机也暴露了欧元区的脆弱性。随着英国的脱欧、俄乌战争,欧元区内成员国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评:由此看来,最优货币区理论还很不成熟,还应结合实证分析进行深入研究。)

蒙代尔的货币动态模型

在蒙代尔的几篇重要论文中,货币的动态变化均是核心内容。他提出了“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调整速度不同”的观点(注:这也是“有效市场分类原则”的内容)后来,这个观点被多恩布什用于分析汇率可能在特定干扰作用下出现暂时性的超调现象。

蒙代尔建立了动态模型来分析国际收支的长期不平衡是如何产生和消失的。该模型证明,对于国际收支的盈余或赤字,一个经济体私人部门持有的货币量会随着时间逐渐调整。例如,在固定汇率制下,当资本流动缓慢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降低利率并增加国内需求。随后,国际收支赤字将导致货币流出。由此将降低进口需求,直到国际收支返回均衡。

该方法被许多学者称为国际收支的货币方法”,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作为分析开放经济稳定政策的标准方法。从该方法得出的研究成果经常应用于实际经济决策,特别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

蒙代尔的动态分析被证实是国际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分水岭。蒙代尔引入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动态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存量和流量的显著不同,并分析了为长期均衡所做的经济调整过程中存量和流量的相互作用。他的研究还开启了凯恩斯主义短期分析与古典主义长期分析之间必要的协调。此后一些学者对蒙代尔的动态分析做了修正,但他大多数观点依然成立。

蒙代尔的其他贡献

蒙代尔发现,高通胀将导致投资者降低现金持有量,以确保真实资本的形成。

与理性预期的观点不同,蒙代尔认为,即使预期通货膨胀也可能对实际经济有影响。这随后被称为“蒙代尔-托宾效应”(the Mundell-Tobin effect)。(注:关于托宾的介绍详见《从凯恩斯货币理论到托宾金融理论:1981年诺奖得主述评》。)

蒙代尔还对国际贸易理论做出了长期贡献。他阐明了即使存在贸易壁垒的限制,劳动力和资本的跨国流动也会促进各国商品价格的均等化。这被认为是对赫克谢尔-俄林-萨缪尔森模型的拓展。(注:赫克谢尔-俄林-萨缪尔森模型证明,即使存在跨国资本流动和移民限制,货物自由贸易将促进各国劳动力和资本的均等化,详见《从俄林的国际贸易理论到米德的国际经济政策:1977年诺奖述评》。)

蒙代尔的中国情结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也波及我国。蒙代尔建议我国保持人民币汇率不变,而不是放弃固定汇率制。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判断完全正确。

蒙代尔多次到中国访问和讲学,担任过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多所学校的名誉教授或讲座教授。他长期关注中国的改革,发表了《过渡经济中的货币和金融市场改革:中国个案》、《体制转轨国家的通胀和增长》等论文,还编著了《中国的通胀和经济增长》等。

2003非典”疫情,境外一些媒体炒作非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蒙代尔仗义执言,引用大量数据论证了“非典”对中国的影响很有限。2005年蒙代尔获得北京政府颁发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正式成为一名“北京市民”。

蒙代尔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他预言人民币有望成为世界三大货币之一,中国将在2025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据著名经济学家向松祚回忆,他曾陪蒙代尔到中国一所大学讲演。当这所大学的校长自豪地宣称,经济学教程都使用全英文的教科书时,蒙代尔说,“你们为什么自己不写教科书?中国的大学应该要有自己独立的教科书,而不是完全照搬西方的。

蒙代尔表现了他对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的推崇,因为他们具有很深刻的人文关怀和价值关怀,他认为这是非常重要。他还特别提到,他认为中国哲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哲学。(注: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将人文关怀和价值关怀体现得淋漓尽致,见913日微头条。)

蒙代尔晚年还曾写过一个电影剧本,讲述一位传教士辛亥革命前后在中国的一段经历。这是一个文化冲突背景下的爱情故事:外国的传教士爱上了中国的富家小姐,而这位富家小姐又出生于非常传统的家庭,于是就产生了非常剧烈的文化冲突。

【文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评价道,“自凯恩斯以来虽然有很多经济学家,但是天才级的并不是很多,阿罗(肯尼斯·阿罗)算一个,而蒙代尔也算一个。”

与蒙代尔共处多年的向松祚认为,“特立独行”是蒙代尔的天性,他从来不轻易接受别人的看法,他对任何人的观点,无论是老师还是前辈,他都以批判的眼光去接纳,绝不盲从。比如,蒙代尔曾直率地评价其导师-萨缪尔森,“他是20世纪经济学界搞数学模型的第一把手,但是并没有太多的sweeping ideas(横扫一切的思想)。

1999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上,蒙代尔一时兴起,为听众献唱了加拿大歌手保罗·安卡(Paul Anka)改编的歌曲《My Way》:原来我曾做过这种事,但我不会害羞说:不,不是我,我只是走自己的路(To think, I did all that, and may I say, not in a shy way: Oh no, oh no not me, I did it my way)” 。他成为20世纪唯一在诺贝尔颁奖礼上歌唱的获奖者。】

诺奖篇-31

举报/反馈

市场经济学研究

5272获赞 1400粉丝
经济学业余研究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