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8年,大汉朝兵临朝鲜王险城,成功收复卫氏朝鲜。
历史中这短短的一篇章,却包含着曲折的过程,让人唏嘘的结局。
历史背景
周朝时,周武王曾经将朝鲜半岛封给了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德行兼备的箕子在这里对百姓进行良好的教化,百姓多柔顺。
后来,战国七雄中的燕国,在燕昭王的统治下,将朝鲜纳入其版图。
到了西汉初年,燕国人卫满推翻了箕子朝鲜的统治,建立卫氏朝鲜。
卫满带领朝鲜不断发展壮大,定都王险城。
到了汉武帝时期,卫满的孙子卫右渠继承王位,他是卫氏朝鲜最后一位王。
他的命运来自于朝鲜和大汉朝的恩怨纠葛。
汉武帝在位中期,大汉不断的开疆拓土,已经相继收复了南越、东越等边境小邦,将匈奴驱逐到远离中原的地带。
偏安一隅的朝鲜王卫右渠,自大、自傲,从未进入长安去朝见过汉武帝。甚至于周边的真番、辰国等小国,想上书要求拜见汉武帝,也被卫右渠横加阻挠。
这是强势的汉武帝所不能忍受的。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朝中的一位叫做涉何的大臣,远去朝鲜,责备和晓谕卫右渠。大汉朝初次的以礼相待,卫右渠终究不肯接受汉朝诏命。
无法完成使命的涉何,无奈的离开卫氏朝鲜,这时他既怕皇帝责备,还想建功立业。
等到一行人来到边界的浿水边时,他派驾车的车夫,回过头刺杀了护送的卫氏朝鲜裨王长,然后立即渡河疾驰而回,进入汉朝边塞。
回到京城之后,涉何向汉武帝报告说:“我杀死朝鲜的一个将军。”
汉武帝没有追究他的过失追究,认为他有杀死卫氏朝鲜将军的美名,任命他担任辽东东部都尉。
卫右渠从此怨恨涉何,派兵偷袭杀害涉何。
发兵朝鲜
朝鲜王的一再挑衅,彻底惹怒了汉武帝,这位远在长安的帝王终于决定发兵征讨,武力降服朝鲜。
汉武帝下诏招募天下的死囚入伍从军,并精心挑选任命了两位将军。
一位将军是善于水战的楼船将军杨仆,他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两年前,和伏波将军路博德平定了南越国,被封将梁候。一年前,和大汉的王舒温、韩说两位将军平定了东越国。他的楼船大军号称是大汉朝的水军。
另外一位将军是荀彘,以善于驾御得到武帝的赏识,先为侍中,后为校尉,数次跟随大将军卫青攻击匈奴,一年前被为左将军。因为久在宫中侍奉,是汉武帝的宠臣。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的秋天,汉武帝派楼船将军杨仆率领五万大军,从齐地乘船渡过渤海前往。
派左将军荀彘率军从辽东郡出发,两路人马合力攻打朝鲜。
兵临王险城
汉兵进入朝鲜后,卫右渠即刻派兵占据了险要的地方来抵抗,汉军和朝鲜军进行了多番的较量。
首轮较量--对战。
杨仆率领齐地士兵七千人首先到达朝鲜都城王险城,卫右渠据城防守,他们探知杨仆军队兵少,就出城攻打杨仆的军队。
杨仆的军队很快被打败了,部众四处逃窜。逃匿山中十多天后,许多走散的士兵才逐渐被收编,重新聚集起来。
左将军荀彘,攻打驻防在浿水西岸的朝鲜军队,没能击败朝鲜军。
第二轮较量--讲和。
前方战事传到长安,汉武帝认为两位将军战事不利,便派使者卫山借着兵威前往朝鲜晓谕卫右渠,企图不战而降人之兵。
卫右渠看到大汉的军力强盛,便赶快服软,他接见卫山,磕头谢罪说:“我愿意投降,只是担心杨、荀二将军会用欺骗的手段杀害我,现在看到真的符节,请允许我降服。”
卫右渠就派遣太子卫长前往汉朝谢罪,同时进献了五千匹马,并向在朝鲜的汉军馈赠军粮。
有一万多朝鲜人手持兵器护送卫长,军队正要渡浿水,卫山和荀彘看到这个阵势,怀疑朝鲜太子卫长他们要发动变乱。
就命令卫长让士兵不要携带兵器。
而卫长也怀疑卫山和荀彘要设诈杀害自己,就不再渡河,又率众返回。
既有大兵压境,又有符节旨意,使者卫山还是完不成使命。卫山回京后,汉武帝立马诛杀了他。
第三轮较量--汉军起分歧。
左将军荀彘打败浿水西岸的敌军后,就向前推进到达王险城下,包围了王险城西北部。楼船将军杨仆也前往会和,驻军王险城南部。
面对汉军的包围之势,卫右渠采取坚守城池的策略,致使汉军进攻数月未能攻克王险城。
在这种战局中,汉军的两位将军在降服朝鲜的策略上出现分歧。
左将军荀彘,他所率领的多是燕国、代国士卒,这些士兵强悍难制,又在前一阶段打败了浿水西岸的朝鲜军,希望“以战”取胜。
而楼船将军杨仆,他率领的多是齐地士卒,这些士兵本来就不善战,入海时又遭战败,饱尝了战败、受困、忍辱、逃亡的滋味,他们都很怯战,希望“讲和”取胜。
所以楼船将军身边,随时携带议和用的符节。
当左将军荀彘急攻王险城时,朝鲜大臣便偷偷派使者,利用机会,私自与楼船将军约降。
杨仆进退两难,这边当约降事宜还没有谈好,那边荀彘屡次与杨仆约定时间向朝鲜军开战。
荀彘也是进退两难,杨仆不去会师作战,朝鲜也不肯向他降服。这二位将军不能相互协调。
荀彘心里揣度杨仆此前有丢失军队之罪,现在与朝鲜私下和好而朝鲜不投降,因而怀疑杨仆有反叛的阴谋,但未敢行动。
汉武帝为了改变这种将领之间立功内卷、不能团结一心的局面,也为了改变战事持久不绝的局面,又派一人来到前方督战。
这个人是济南太守公孙遂,汉武帝临行前赋予他便宜行事的权力。
公孙遂一到达朝鲜,左将军荀彘就先面见他,将心中所想一一告知公孙遂,状告杨仆两条罪状,一是多次相约进攻而不能按期会师,二是与朝鲜相互勾结。
荀彘担心杨仆会酿成大祸,公孙遂也认为荀彘的担心很有必要。他们二人一商量,就采取了紧急措施。
公孙遂用符节把杨仆抓起来,将其部队合并给荀彘,准备全力攻打朝鲜。
公孙遂以为此事处理的妥当漂亮,很快奏报汉武帝。可是没有想到的是,汉武帝下令杀死公孙遂。
汉武帝为什么要杀死公孙遂呢?
公孙遂便宜行事,他的做法代表的是汉武帝的意见。汉武帝杀死公孙遂,只有一种解释,他想牺牲一人,来稳定朝鲜战场上杨仆一方将士的军心。
所以说一代帝王汉武帝的心思,真是深不可测。
第四轮较量朝鲜内乱
杨仆被捕后,左将军荀彘统并两军,就开始急攻朝鲜军队。
汉武帝不断改变的将领任免,也让朝鲜王挺看到大汉征服朝鲜必胜的决心。
朝鲜随即发生变乱。
朝鲜四个重臣,相路人、相韩阴、尼谿相参、将军王唊偷偷相商,归顺汉军。
于是韩阴、王唊、路人都逃跑而投降汉军,路人死在路上。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的夏天,尼溪相参派人杀死卫右渠,向汉朝投降。
当时汉军还没攻下王险城,朝鲜内部叛乱再起,卫右渠的大臣成已在城中造起反来,攻打不从他的官吏。
左将军荀彘就派两人,朝鲜太子卫长、路人之子路最,在王险城中告谕百姓,然后杀死成已。
大汉最终一波三次平定了朝鲜。
汉武帝没有在此设了藩国,而是设立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
最终的赢家
征服朝鲜的过程中,汉武帝共派了三名使臣,结局都是死亡。
涉何被朝鲜的卫右渠杀死,卫山被汉武帝诛杀,公孙遂被汉武帝诛杀。
汉武帝派出两名将领,一死一丢官。
荀彘战后受召进京,汉武帝判其急功嫉能、违背军事计划的罪行,被处弃市之刑,也就是闹市中杀头。
汉武帝判杨仆犯有擅自抢先进军,造成损失惨重之罪,被处死刑。后来杨仆用钱财赎罪,所以免除死刑,后来成为一名普通百姓。
对于杨仆来讲,三年时间从封侯到庶民,思虑营营的他反而落得是功名利禄一场空。
汉武帝封朝鲜的尼溪相参为澅清侯,韩阴为荻苴侯,王唊为平州侯,卫长为几侯,路最因其父亲死于奔降途中很有功劳,获封温阳侯。
这几个朝鲜臣子虽然逃脱一死,被大汉朝封侯,可是他们最后只能做个富贵的闲散人,又能福泽后辈几代?
所以说,最终的赢家是汉武帝,开疆拓地名流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