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关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北,相传西汉时西域和田等地所产的美玉经此关口输入中原,因此而得名。该关始建于汉武帝征服河西走廊后“列四郡、据两关”时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2014年,玉门关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走近玉门关遗址,站在这座孤耸于荒漠的城前,戈壁、沙漠、落日以及祁连山下吹来的劲风,共同描绘着曾经的风貌,让我们一起探寻丝路的历史脉络与文化传承。
玉门关是汉代设立在河西走廊地区西端最重要的关隘遗存,在地理区域上具有东西交通分界的标志地位。遗存主要包括小方盘城遗址、大方盘城遗址、汉长城边墙及烽燧遗址(包括20座烽燧、18段长城边墙遗址)。出土文物包括2400余枚简牍文书和丝织品、兵器、积薪、大苣、屯田工具、粮食、陶器、漆器等。图为玉门关遗址风光。(文字来源:国家文物局官网)图/视觉中国
小方盘城城墙遗址屹立大漠戈壁之上,依旧气势恢宏。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遗址现存关城呈方形,四周城垣保存完好,为黄胶土夯筑,开西北两门。城堡平面呈方形,城北坡下有东西走向的一条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过乘及邮驿之路。图/视觉中国
每每提起玉门关,人们会想到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这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后世对这座古老关塞的向往。图为玉门关景区,工作人员为游客表演《汉舞》。图/视觉中国
自东汉开始,战事纷乱,丝绸之路三通三绝,海上交通日益兴盛,玉门关的位置几经迁移后,其功能被逐渐弱化。到了唐朝,玉门关城日渐荒凉。唐代诗人王之涣在感慨其“春风不度”的悲凉时,最初汉时的关隘遗址在苍茫大漠中已经横卧了将近8个世纪。到了宋代,玉门关被废除,终于结束了它历时千余年的使命。图/视觉中国
蓝天、大漠、干燥的风,这一切都符合我们对千年前西域边塞的想象,尽管当年巍峨的关城已经被黄沙摧残殆尽。图为夕阳映照在玉门关,为玉门关遗址披上了一层“金色外套”,分外壮观迷人。图/CNSphoto 张晓亮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