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7日,中东“火药桶”再次点燃,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射数千枚火箭弹,并进入以色列境内开展军事行动。以色列随后对加沙地带发起多轮空袭,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宣布以色列进入“战争状态”,称以军将出动全部军事力量摧毁哈马斯。截至目前,巴以新一轮冲突目前已造成双方超2800人死亡,超10500人受伤。
中东地区为何战乱频繁?一文速览中东历史。
▲10月11日在加沙城拍摄的以色列空袭炸毁的建筑废墟。图/新华社
五次中东战争回顾↓↓↓
━━━━━
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8年5月一1949年7月)
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的爆发,具有历史久远而又复杂深刻的原因。简单来说,就是犹太人要在巴勒斯坦国土上建国,阿拉伯人坚决反对,从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阿以冲突的第一场战争。
━━━━━
第二次中东战争
(1956年10月一1957年3月)
▲1956年7月,英、法为重新占领苏伊士运河而入侵埃及。图/中国大百科全书网站
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或英法以侵埃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1956年10月,英、法、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和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联合向埃及发动进攻,企图重新控制运河,推翻埃及总统纳赛尔领导的民族进步政府,镇压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
━━━━━
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6月5日一10日)
▲通过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大部分地区。图/中国大百科全书网站
又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称“六月战争”,以色列称“六天战争”。1967年5月上旬,苏联向埃及提供了以军在边境集结、准备进攻叙利亚的情报,为威慑以色列,埃及遂要求联合国部队撤离加沙地区和西奈半岛,并于5月22日宣布封锁蒂朗海峡;同时命令进驻西奈半岛的7个师约10万人和近千辆坦克集结备战。以色列以此为由,决定对埃及发动先发制人的突袭。
1967年6月5日清晨,以色列空军根据预定计划向埃及发起攻击,于7时45分(开罗时间8时45分)到达目标上空开始轰炸。第三次中东战争由此拉开帷幕。
━━━━━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10月6日一24日)
▲图/中国大百科全书网站
又称十月战争,阿拉伯国家称“斋月战争”,以色列称“赎罪日战争”或“十八天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使阿以矛盾愈加恶化,导致阿以边境、尤其是埃及和以色列的冲突不断,双方长期处于不战不和的状态。在长期军事对峙的情况下,埃及国内的工农业生产难以正常进行,其社会结构无法长期经受“不战不和”的压力。于是,埃及总统萨达特在探索和平的同时,开始为战争作准备,目的是以有限的胜利迫使以色列回到谈判桌上来。
1973年10月,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失地和摆脱美、苏造成的“不战不和”被动局面,决定向以色列开战。
━━━━━
第五次中东战争
(1982年6月一9月)
▲图/《兵戈相向——五次中东战争始末》
又称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特别是埃以媾和以后,黎巴嫩成为阿以冲突的新的“热点”。几次中东战争后,巴勒斯坦难民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武装力量涌入黎巴嫩,使之成为巴解组织袭击以色列的基地。对此,黎巴嫩穆斯林表示支持,基督徒则反对,双方的摩擦不断升级,各自为政,形成武装割据,引起国内动乱。以色列政府决定趁机对黎巴嫩发动进攻。1982年6月6日凌晨,以色列以巴解组织派人刺伤以驻英大使为借口,大举侵入黎巴嫩。
━━━━━
造成中东局势长期动荡的原因有哪些?
● 历史积怨和遗留的问题甚多
二次大战后,在民族解放运动中,涌现出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由于中东数千年的历史被几个大国的统治所切割,不少国家、民族之间往往都存有相互征服、压迫的时代烙印,领土疆界变迁不定,因而历史宿怨和积累的问题特别多。
● 中东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战略要地
它地处东半球中央,横跨亚非欧三大洲,濒临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沟通大西洋、印度洋,又位于欧洲的侧翼,有一条国际上最重要的战略通道——苏伊士运河。鼎足而立着三个具有很高战略价值的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土耳其海峡。
● 中东是世界石油宝库
在世界各大产油区中,中东石油的储藏量、生产量和出口量均居首位。控制中东石油资源和运输石油的战略通道,历来是大国争夺角逐的重要目标。
● 民族矛盾盘根错节
中东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阿拉伯人占半数以上。中东民族问题的严重性,既表现在一些民族之间屡屡发生纠纷,也表现在阿拉伯世界内部的分歧与斗争。阿拉伯犹太民族矛盾是中东局势长期动荡的主要原因。
● 宗教矛盾相互交织
中东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发源地。在中东历史上,犹太教与伊斯兰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内部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均有深刻的矛盾和冲突。此外,伊斯兰激进势力的上升及其与地区世俗力量的斗争也成为影响中东局势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 政治发展普遍滞后
中东地区国家政治发展的滞后,以及统治者拒绝或延迟进行实质性政治改革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国家社会的不稳定和局势的动荡。
● 经济社会问题处理不善
中东国家普遍工业化程度较低、高技术匮乏、创新能力薄弱,处于国际经济产业链的末端。与此同时,经济发展缓慢,吏治腐败以及对民生问题的忽视,导致了中东国家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贫富差距扩大、失业率上升、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匮乏等导致民众不满,也成为激进伊斯兰主义和恐怖势力滋生的土壤。
━━━━━
近年中东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和解潮”
第一,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得到缓和。
2020年《亚伯拉罕协议》签署后,以色列与阿联酋、摩洛哥、苏丹、巴林四个阿拉伯国家关系实现正常化,这在巴以关系缓和历史上是很重要的一笔。
第二,围绕政治伊斯兰问题的矛盾得到缓和。
土耳其与沙特、埃及等国关系缓和,沙特与卡塔尔复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治伊斯兰在中东政治中的地位下降了。
第三,逊尼派和什叶派国家之间的矛盾得到缓和。
今年4月,伊朗和沙特正式恢复外交关系,带动了整个地区逊尼派和什叶派力量的互动。
第四,以色列、沙特、阿联酋等亲美国家与伊朗、叙利亚、黎巴嫩等反美国家关系出现缓和。
资料来源:新京报、央视新闻、《兵戈相向——五次中东战争始末》、《中东地区长期战乱频繁的根源和今后动向》、《影响中东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因素》、《中东新变局的已知和未知》
编辑 艾峥 校对 李立军
值班编辑 康嘻嘻 李加减
举报/反馈

新京报官微

160万获赞 49.2万粉丝
独家调查、深度报道,一起关注时代议题。
新京报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