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是相信一个人会从另一个人那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不是自己害怕的东西。——多伊奇

信任本身是一种悖论现象

信任是一种悖论,它的神奇之处就像同时将跷跷板的两头压到底,使人们的希望与恐惧并存。信任的产生伴随着积极的预期, 以及甘愿将自身置于弱势地位的意愿。信任者舍弃了对于被信任者行为的掌控,不能确定对方的行为,而只能对他人的行为产生期待。

如果被信任者没有像信任者所期待的方式行事,则信任者将面临期待失败的处境。美国心理学家多伊奇首先通过“囚徒困境”的模拟实验探讨了人际关系中的信任问题,认为信任是个体对情境的心理及行为反映,是一个受情境决定的变量,信任程度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

亲密关系中的信任危机

造成信任危机的原因是多样的。可能是单方面的怀疑“他这么久没理我,是不是在陪别人?”也可能是已发生的事实“她背叛了我”。在亲密关系中,双方既是信任者也是被信任者,是信任的一种特殊情况。

信任的建立如同搭建多米诺骨牌一样缓慢而辛苦,但崩塌可能就在顷刻间。亲密关系遇到信任危机,人们很容易陷入防御和控制的角逐之中。人们应对信任危机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否认,即压抑自己的情绪,否认自己受到了信任危机的伤害;

放弃,即放弃应对挫折,拒绝感受失望与背叛带来的负面情绪;

谴责,即任由情绪控制,变得焦虑和愤怒,沉浸在受害者叙事的思维里无法走出来。

这些应对方式是经历负面事件后的正常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调适信任危机造成的伤害和负面情绪,但如果不进一步消化和面对它们,那么我们就会受困于内在的伤痛中。
经历信任危机后,还能拥有信任的能力吗?
再次付出信任是需要勇气的,因为揭开一块结痂的伤口再愈合,无疑是痛苦的。但信任的重建始于在信任危机后继续前进,我们可以在这些经验中获得成长。

如何拥有信任的能力?

一、关注内心,自我成长:在亲密关系中,很多人认为只要遇到了一个对的人,就会拥有一段满意而深入的关系。然而,这实际上是通过依赖伴侣或依赖这段关系而填补内在空虚的行为。把信任寄托于他人,不如让自己足够可信。如果想要建立信任,首先要了解自己需要什么。因此需要向“内”求来填补自己的所需,而非向“外”求。通过发掘自己的价值和创造力,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内心的富足与充盈,自我成长终点一定是好的,但变好的过程肯定是不舒服和艰难的,当你确定所求,积蓄力量,好的指引和陪伴,将为你提供变好的源源动力。比如,养正学社。养正学社是养正心理旗下产品、养正心理以“养正心理学理论”体系为核心,养正心理培训机构、心理服务中心,从心理教育、心理陪伴、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四个方面开展心理服务工作,以养正心理培训、个人心理服务,为企业心理援助服务(EAP)三个板块为主要业务线。

从这个角度说,信任并不仅仅像多伊奇所定义的那样取决于外在情境的刺激,而是一种基于内在的深刻体验,甚至可以是个体的一种稳定特质,可以帮助我们去分辨所处的情境。

二、看见彼此:信任不只需要时间,还需要处于亲密关系中的双方相互滋养。那么怎样才能看见彼此呢?首先要对彼此真诚。即诚实地面对自己和对方的需求,允许对方的需求与自己不同,也允许双方的需求发生改变。这种允许发生在我们意识到自己正处于“权力游戏”中。

当人们在亲密关系中感受到不信任时,会助长对权力操控的渴求。我们会试图通过操控、欺骗、贬低对方等行为去控制对方,但是这反而会引起对方的反抗或者防御,加剧对信任的侵蚀。
因此意识到亲密关系中彼此的状态,通过积极的接纳而不是紧张的对抗,双方才能安全地敞开自己。
举报/反馈

忻元绿0D3

170获赞 36粉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