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唐福勇
10月8日,一场“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在杭州闭幕,这场体育盛会不仅见证了各国参赛运动员们的拼搏奋发精神,也承载着亚洲人民对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向往。本届亚运会报名规模、项目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彰显了亚洲人民对杭州亚运会的热切期盼和坚定支持。通过亚运会,世界也再次重新认识了快速发展中的今日杭州,而杭州也在亚运会的筹办、举行及之后展现着体育盛会带来的越来越亮的经济社会账。
事实上,从1990年第11届北京亚运会开始,中国就不断举办国际大赛,既对外扩大开放,在国际上重新树立大国形象,又对内以此为“抓手”加快城市建设,提高国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30多年前的北京亚运会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来自亚奥理事会成员的37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的6578人参加了这届亚运会。1985年4月,北京亚组委成立。次年,包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运动员村在内的亚运会工程,在北京中轴线北端上百公顷的庄稼地上破土动工。与此同时,一批配套工程纷纷上马,北四环大部分路段于亚运会前建成,比四环路全线贯通(2001年)提早10多年,中轴路从鼓楼外大街延伸至北四环,最初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建设的首条环城快速路二环路亦加快建设步伐,最终于1992年全线贯通。
2010年广州亚运会,组委会确定“广州为主、辐射周边”“多中心、多功能”的场馆布局原则,以及“改造提升现有场馆为主,满足城市发展和全民健身需要适当新建”的建设原则,最终形成以天河体育中心、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大学城、亚运城四大场馆群为主体,辐射广州各区以及佛山、东莞、汕尾三个周边城市的格局。
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是把世界目光聚焦到北京,反映出中国经济发展的高水平和快速度,一个开放的中国向世界绽露出新的姿态,使得中国对世界更加开放,世界各国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国。北京奥运会除了直接带动GDP增长之外,还为北京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了契机。据当时“‘十一五’北京奥运经济研究”课题项目负责人、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秘书长陈剑表示,奥运筹备5年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2年的61.3%提高到2006年的70%,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北京的经济结构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一个更直观的感受是,北京奥运会前后,中国的旅游业尤其是出入境旅游得到了大幅增长。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让“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在中国成为现实,冰雪经济成为了中国经济的又一个新增长点。
体育强国是新时期我国体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与任务,我国要力争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而举办好各类国际体育大赛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办体育大赛,不仅可以提高中国的竞技体育,也会增强全民健身的意识和习惯。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通过此次杭州亚运会,相信美如画的杭州会收获更多的经济社会账,继续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